巫士椀牧師堅守著「越單純越享受,多謙卑多領受,越複雜越掙扎」的信念,每天走在主的光中。他在伊甸服事十年,創辦人劉俠將他當弟弟般疼愛教導,也透過服務,將心中的愛散播給更多人。他將獲得的好人緣與感謝,都回歸於主的榮耀,巫士椀心中的愛,出於真心誠意,他期待將愛散播得更廣更遠,「讓我們成為愛的使者,一輩子沐浴在主愛當中。」
文|陳婉婷
在眾人口中的「巫哥」---巫士椀牧師時時刻刻都奉行基督的愛,可親可愛,他用謙卑與服事的心情,在伊甸基金會籌備時期即加入伊甸團契,成立後隨即進入基金會開始服務,成為當時2.5位同工其中一位,運用所長負責宗教部,帶晨更,讀經等,也參與了會內百分之六十的活動,充當司機,傳道等四種角色,非常忙碌。
談及最初與伊甸接觸,其實是微妙的因緣際會。巫士椀來自屏東,但是卻在臺北景美與劉俠認識,當時伊甸正在景美尋找合適的辦公室,而巫士椀父親一聽到自己可以奉獻力量的地方,義不容辭地為伊甸找到第一個辦公室,巫士椀也在71年10月參加劉俠於家中辦的團契,過程中充滿感動,燃起他強烈的服務動機,12月就開始到伊甸報到上班了。
看見劉俠大愛 燃起熱忱
(圖說:巫士椀(右1)在伊甸按立為牧師,圖中為劉俠女士。)
巫士椀回想第一次看到劉俠的印象,「無法用言語形容!」只記得劉俠坐在輪椅上卻渾身充滿生機力量的樣子,在她身上看不到疼痛受難,當下著實對劉俠感到敬佩;相處時間越來越多,巫士椀表示劉俠總是將他當做自己的弟弟看待,剛柔並濟,工作上要求謹慎嚴格,私底下關懷備至。讓他看到一位身心障礙人士,活得比一般人更加瀟灑自在,也擁有前所未見的大愛,他說:「感謝上帝使用我,來到這裡服務。」
巫士椀今年74歲了,從高二那年決志到目前為止,三分之二的人生用在專心服事上帝與弱勢群體上,他的謙遜平和、幽默風趣,使得他無論在何處都是好人緣。其實巫士椀從小因為母親緣故認識上帝,平常禱告讀經像是生活必需品,卻也像例行公事;直到高二暑假參加營隊,他突然領悟,與神靠近的甘美滋味,當下立志未來要服事上帝,將上帝的愛與美意散播出去;巫士椀回家說與母親知道,獲得她全力支持,甚至主動積極培養他成為傳道人,從此以後專心走在信靠 神的道路上。
被上帝使用 沒有保留
(圖說:巫士椀牧師(左2)與劉媽(右2)等人合影。)
巫士椀到伊甸後實踐他對自己的期許,他用上帝的話語,長期關懷身心障礙者,希望他們能從以往封閉的居家生活,狹隘的人際關係當中走出來。巫士椀從陪伴和傾聽開始,舉辦活動的時候用實際幫助的行動,用愛一視同仁。他記得伊甸資深同工張美玲剛來時,是個害羞內向的小女生。聚會時常常待在角落看著大家,因著巫士椀主動搭話聊天,也帶著參加許多活動。雖然依然文靜,卻漸漸忘掉害羞,成為能夠帶著眾人唱詩歌,帶領禱告的重要角色。甚至現在早期同工看到張美玲,還會憶起當年害羞的小女生,直說她女大十八變!「還有雷念慈,我背她去看海,因為她有天告訴我從來沒有看過海,好想看,所以我們就帶她去了。記得那時候,她非常開心,也很感激我們完成她的心願,帶她去輪椅無法到達的地方。」
巫士椀對工作的投入,家人皆非常支持,巫師母表示早期的無障礙設施非常缺乏,巫士椀會親自背負身障朋友,也會親手推輪椅帶他們到處去玩,參加聚會,而她自己在一次體驗中才知道這樣的辛苦很難忘,她說:「有一天巫牧師開車去接身障朋友們,要一起去教會參加聚會,因為有樓梯,必須一個一個背上樓去,我也嘗試背一位體重較輕的上樓,結果發現自己還是沒辦法支撐他,隔天腰痠痛到起不來。」而個小清瘦的巫士椀從不把辛苦掛在嘴上,因為他認為為身心障礙者帶來的改變,遠遠超過於身體的疼痛。而巫師母對丈夫的支持,不僅假日到伊甸的活動幫忙,也帶兒子們當小小志工,幫忙提鐵鞋、拿拐杖,全家共同為身心障礙者服務。
看見自己的價值 極其重要
讓巫士椀津津樂道的還有一件新嘗試,早期伊甸人員不足,外出時,他曾經背著一位身障者,再讓一位視障者推著坐輪椅的肢障者,讓視障者當肢障者的雙腿,而肢障者當視障者的眼睛,他在旁邊陪伴,偶爾發號司令「停」、「小心,右轉」等提醒,讓他們藉著幫助別人明白自己的價值,「我希望身障者要珍惜所有的、懂得運用自己擁有的能力,不要放棄上帝給予的天賦才能。」巫牧師在服事中不忘教導人人傳愛的重要。
在伊甸十年的光陰當中,巫士椀最難忘的是與同工之間的情誼,當年為身心障礙者權益走上街頭多次,每次劉俠與陳俊良走在最前端,他就負責做好後勤的工作,同工彼此同心成為社會運動的推動者,讓他與有榮焉。只是因為個性的關係,適合後勤工作,巫士椀盡力做好本份使得前方無後顧之憂,為身心障礙者爭取應有的權益,他說:「我覺得這是劉姐對我的愛,因為他知道我的個性不擅長站在台前大聲疾呼,所以安排我做自己擅長的事。」
另外巫士椀特別感謝劉俠的諄諄教誨與期待。他說:「我的個性比較急,所以開車比較快,載劉姐的時候也會忘記要開慢一點,讓她顛得不舒服。」但是劉俠從不嚴厲指責他,而是用勸的方式要他慢慢開,除此之外,劉俠也曾經對巫士椀說過覺得他是一位單純、可教導、樂意聽勸的好同工;有時候,因為不會婉拒他人請求,巫士椀攬下許多事情埋頭做,劉俠就給他建議,協助他做一個有福氣愛人,有智慧懂愛的牧者,並且記得一個人行之有度才不會錯,不要一昧地對別人好,否則會忘記自己的能力與本分。
謙卑受教學習 凡事仰望
十年當中,巫士椀透過信仰和服務,活得越來越謙卑,他表示:「除了靈命的成長,我不曾想別的,因為一個人只想到自己的好處,一定不會快樂。」即使在服務過程中,遇到挫折或者不被諒解,他也試著告訴自己不要氣綏,不要在乎他人的不諒解,而是要看見更多內在的心意,且巫師母積極正向的個性此時會發揮最大的效用,用言語平復他的心情,巫師母說:「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有難處,就像水底沒有溫暖。」或者是「要學習配合別人,才會成長。」等話,常讓巫士椀茅塞頓開,化解不快。
在伊甸最後一段時間,因為有個人生涯規劃,也想多陪伴妻子與小孩,巫士椀向劉俠辭職時,劉俠沒有詢問理由,只問個人有什麼未來規劃,並且更進一步提出讓他去美國繼續深造的計劃,再念一神學院的學位。對於劉俠的包容與體諒,巫士椀感激在心,他獨自飛往美國半年,終究因為思念妻兒而提前返台,「下這個決定沒有任何遺憾,但是可以說是無顏見江東父老,沒有為劉姐達成理想。」
每天享受美好 回饋美好
(圖說:巫士椀牧師(後排右2)與伊甸同工合影留念。)
離開伊甸後,巫士椀到桃園信義教會永生堂擔任牧師已經22年了,目前擁有百位弟兄姊妹,年齡能夠橫跨近百年,會中有位93歲的老奶奶,八年前因丈夫過世,生活改變,心情鬱鬱寡歡,孩子帶著她來永生堂,讓她原本消沈的心,重新活了起來。她表示收到上帝給予的安慰及牧師給予的禱告,讓她終於找到回家的路了。至此之後笑顏常開,每天活的精神富足快樂。另有位弟兄年輕時因犯罪四度進出監獄,在獄中偶然認識主,他讀著經文深受感動,他決定出獄後到教會服事主。到目前為止,他在永生堂服務多年,擔任執事工作,生活重新得著力量與盼望。
一輩子都活在主耶穌的愛當中,巫士椀從沒有片刻懷疑過自己的信仰。偶爾情緒上的念頭,下一秒就會自我反省,告訴自己不能夠走偏。也有時候時間長了,「尤其在青春期時覺得不聽話也很好,但是我會被神教訓,後來祂讓我知道在起起伏伏中,祂會陪伴我,不會往下掉。」因此巫士椀常與人分享「生活要有目標,透過服務人來服事人;生命要有意義,為主而活,被主所用,別人也可以得到祝福。」來勉勵自己與他人。
巫士椀心中的愛,出於真心誠意,他期待將愛散播得更廣更遠,「讓我們成為愛的使者,一輩子沐浴在主愛當中。」
最愛的聖經文:
-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12,這是巫牧師認定人際互動的黃金定律。
-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這是將 傳遞愛的重要關鍵。
最愛的劉姊話:將從神領受的傳給人。
生命甘霖:差點成為水中魂
在巫士椀牧師就讀神學院畢業前夕,有一次到泰北短宣,巫牧師親身體驗到不可思議的異象。返台前,巫牧師在當地的弟兄姐妹帶領之下,到湄公河偏僻一角玩水,同行當中只有他與當地一名傳道下水玩,其他人在岸邊野餐聊天,因此當巫牧師被捲入漩渦,他在水面上起起伏伏,嗆水無力,奮力舉手向岸邊弟兄姐妹呼救,他們還以為巫牧師正向在打招呼,還高興回應他,那時他以為自己沒救了,心中一陣絕望;而同行的傳道則是奮力游過來拖著協助他。
突然間,他看見岸邊出現兩位當地年輕人,跳下水迅速游過來,一人救一個上岸。等巫牧師緩氣平復後,才發現救命恩人在眾人慌亂當中,已經離開了。事後回想時,他告訴自己:「別人成為天使,我也要成為別人的天使。」這次經驗也讓他更加堅定信仰,並且要向更多人伸出雙手,幫助救助的人們。
給伊甸的祝禱文:
感謝父上帝,從過去到如今,每個階段,你藉著人事物成全你的旨意在我們身上。雖然我們經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困境與難處,因著你的同在與帶領,讓我們越操練,信心越堅固、愛心越實際、盼望越成全。感謝主的施恩加力,讓我們同心合意的滿懷感恩、把握機會、發揮恩賜,藉著服務人來服事主,成為更多人的幫助與祝福。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在伊甸的飛翔心誌:
- 最初和伊甸接觸的原因:那是伊甸基金會還沒創立前,我父親幫忙找到第一個會址, 也因為之前我對劉姐所做之事很敬佩,就想要跟隨她服務更多人。
- 到伊甸工作的時間、職稱:982年12月,擔任宗教部幹事,帶領晨更、讀經等工作
- 在伊甸服事的年數:共十年,1982-1991年
- 信主的關鍵:從小即是基督徒,高二決志成為傳道人,中年因神的帶領進入伊甸服務,對神的大愛領受更深。
- 最愛伊甸的福音聚會:藉著福音聚會,讓上帝帶著我們,讓彼此的靈命成長。
- 在伊甸得到最大的裝備:伊甸成為我侍奉的舞台,也因為如此,我的付出從不要求回報,這就是我最大的裝備。
- 在伊甸最大的改變:因為劉姐的帶領與教導,個性不再那麼急躁,也摸索出適當的為人處事,付出有智慧的愛。
- 被呼召的關鍵事件:其實我從小就是基督徒,上帝就是生活中一部份,但是我在高二放暑假的時候,去參加營隊,當天在讀經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對上帝的大愛非常感動,很想貼近祂。
- 最愛的伊甸特質:無論是不是身心障礙者,伊甸就是身心靈重新建造的地方。身就是訓練部,心就是輔導部,靈就是宗教部,三個部門分掌不同層面需求,從裡到外都照顧到了。
- 最懷念伊甸的事:看到劉姐的無私,還有學員的進步與成長,像是現任執行長黃琢嵩與伊甸在馬來西亞傳道沈秋香等人都是職訓班的學員,他們的成長都讓我們很開心。
- 在伊甸最傷心的事:在伊甸後期的時候,向劉姐提離職,但劉姐提議讓我去美國神學院的學位回來,看看能不能創伊甸神學院,後來我覺得自己在美國享福,妻子照顧兩個還小的兒子很辛苦,我半年後就回國了,也因為這樣我沒有達到劉姐的理想。
- 伊甸怎樣會更好:伊甸的成立是以基督的精神下創立的,不管有多少事工, 神的心意還是要在其中。
- 目前服事的教會與重點事工:在桃園信義會的永生堂牧會,這是個老中青少會友都有基層教會,因為個人已是老人,所以對長者的服事特別有領受。重點事工則是在成人主日學和神學教育。
在伊甸的雙福軌跡
學歷:
1974年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畢業
1980年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
經歷:
1980年7月─1982年6月 在台北市景美禮拜堂傳道人
1982年12月─1992年4月 臺北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
1993年1月─2014年底 桃園信義會永生堂
資料來源:新蘆葦集2-傳道發光/伊甸園電子報 2022.2.16 432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