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最專業的病人,活出心靈的自由與豁達。(照片伊甸基金會提供)
文/詹慶臨
劉俠這一生留下將近50本的著作,她卻說:「寫作不是我的第一專長,我最擅長的是生病。」劉姐12歲發病,這一生除了小兒科沒看過,其他各科都曾掛號過,出入醫院無數,吃過的藥排起來比一條高速公路還長。像這樣一位「專業病人」,生病的態度也很專業,一邊忙著生病,一邊利用空檔寫作不輟,還要投身社會福利工作,積極為上帝傳福音。
最專業的病人
40歲時,劉姐有感動要成立基金會,期望為百萬身心障礙的朋友服務,她向上帝禱告,提出4個要求──要有人一起共事、要有經費開辦、要身體不痛、要劉媽媽首肯。這四個要求,每一項都是難關,但神給了劉姐一一印證。終於在1982年順利為弱勢的朋友創立了一個喜樂的家園,那就是伊甸基金會;後來還聯合70多個社福團體共同為身心障礙者權益發聲,成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劉姐,是個連刷牙、洗澡、出門都需要人協助的病人,她卻沒有病人的「架子」,不會要求別人體諒她;雖然出門要花兩小時盥洗與排便、穿衣,可是大小約會從不遲到。出門在外,又因為如廁不方便,必須忍耐不喝水,數小時忍尿、彆渴是她多年練就的好工夫。劉姐時時都在疼痛,卻時時都在給人祝福。年歲漸長,劉姐越能體會使徒保羅為什麼說「生死兩難」的心情。她對這世界有愛,也有責任,於是將生命獻給上帝,為神而生,為神而死。
劉姐一手握筆,一手打擊病魔;到最後一口氣躺在床上,都與病魔纏打硬仗。但,萬萬沒想到她竟死於精神失常的外傭,冷冬的清晨誤以為地震來襲,硬拖劉姐墜床,造成身體多處瘀傷、骨折。當她在急診室,忍著痛楚,氣如游絲地說:「不要責怪我的外傭,她所做的她不知。」最後的一刻,她依然活出基督高潔的品格,信仰的力量撼動天地,也讓撒旦羞愧而逃。
(圖說)委請董陽孜女士揮毫墨寶「天地無限廣,歲月不愁長」,正是劉姐嚮往的生命境界。(照片伊甸基金會提供)
大弟劉侃對親姐姐佩服不已
曾有人問劉姐是否祈求上帝沒病沒痛?她說:「病痛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再造工程,能夠活著,就是一種幸福。」難以想像一個人長期處於病痛,還能稱作幸福。劉姐的大弟劉侃在劉俠追思文中提到:「倒底二姊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不見得有人知道,只知道她是一個不吝於分享的人;她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擁有的太少而不敢分享,更不在乎野人獻曝。她只知道有一些經驗讓她走出了黑暗,走出了無助;看清楚了別人怎麼看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麼看自己,看清楚了真正的自我裡面的健康、喜樂和怡然自得。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由最低潮的黑暗中走出來,就相信很多人應該也可以像她一樣的走出來。她經驗到在黑暗中的人只要能看到一絲光明就還有希望,所以她不在乎把自己的那一絲光線舉高一點,讓別人可以看見。」
在劉姐的居所,掛著偌大的字畫「天地無限廣,歲月不愁長」,佔據了大部份的牆面,這原是劉姐所擬的春聯,請董陽孜揮灑毛筆,寫下瀟灑的恢宏大度。但仔細想想,對寸步難行的病人來說,「天地無限廣」真是個諷刺;而每分鐘都在痛的人怎會「歲月不愁長」呢?可是劉姐卻用她的幽默詮釋這份怡然豁達,她曾告訴三毛這副春聯其實有橫批,只不過大年底下,恐觸了人家楣頭,沒有寫出來,橫批只有四個字:「好生好死」。
(圖說)劉姐出生在二月,安息在二月,二月是迎接初春的序曲,懷思劉俠把愛留下的祝福,喜見生機處處。(圖片/pixabay)
恩典共好,與主同行
今年2022年,是伊甸成立40週年的恩典年,每逢二月,伊甸工作人員都會特別追思劉姐。她在2月出生(28日),她在2月(8日)安息主懷。在杏花盛開的二月,紀念劉姐的生與死,「共好同行」是伊甸四十的目標,也是回報上帝與劉姐的承諾,願意陪伴軟弱者與主同行。
劉姐是沒有講壇的傳道人,她說:「我做的只是盡本份,如此而已。坦然的生,無懼的死,不刻意製造什麼,生命的歡喜便是它的自然單純,不經雕鑿」。劉姐這一生化為一枝筆,握在上帝的手中,文以載道,立下三不朽的生命格局:立功,活出上帝的榮耀;立德,活出生命的榮美;立言,活出愛的力量。
劉姐雖然已離世十九年,依然對我們說話,她的文章、她的劇本、她的詩歌,一字一句都在人心敲響,成為愛的回聲!她,好生好死,雖死猶生。
資歷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2.2.16 420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