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主的器皿,學習是一生之久的事。」

 

教保老師陳春嬌,從一開始的「想逃跑」,到持續在早療領域服務超過25年至今。是因為她在每逢做決定之際始終維持一個習慣─禱告。

 

伊甸40周年-鳳山0212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親師會談上,「小臻拉著我的手摸冰箱,不用講的,意思是要幫她開冰箱門。」家長會會長林東德分享孩子在家的情況。

「有時候就算知道,也要多此一問:『你要我做什麼?』」教保老師陳春嬌討論到如何引導小朋友表達口語。

 

下午三點半,伊甸基金會高雄市鳳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鳳山早療中心)的小朋友放學了,原本熱熱鬧鬧的教室安靜了下來。只聞家長會會長與教保老師的會談聲。

 

伊甸40周年-鳳山0273

圖說:鳳山早療中心每月與家長會長會談。

 

與孩子們相處一天下來,不但不見疲態,陳春嬌的聲調就像精力滿格的小朋友般有活力。如果不說,很難想像,她在同一個職場已逾25個寒暑,仍保持著新鮮與熱忱。

 

護理人員轉跑道到早療

 

護理系應屆畢業後,陳春嬌即進到醫院服務。過去護理學管理的觀念為顧及病人感受,所以護理人員是不戴口罩的。當年在胸腔科服務的陳春嬌,遭到院內感染,身體虛弱到推不動治療車。年僅二十出頭健康就拉警報,迫使她思考轉換跑道。

 

正巧,她看到了伊甸在徵教保員的訊息,勾起以前在護專曾參加過基督徒聚會的回憶,只是護理人員工作忙碌,已有一段時間無暇到教會。她知道伊甸是以基督為信仰的非營利組織,下意識認為這是回到神懷抱的機會,就加入了兒童早期療育的行列。

 

伊甸40周年-鳳山0210

圖說:陳春嬌在早療領域多年耕耘。

 

倚靠神,不逃跑,反而留得長久

 

陳春嬌以前並沒有和身心障礙小朋友相處的經驗,初涉早療現場,看到自閉症孩子打自己的頭、碰撞牆壁等傷害自己的行為感到震撼。雖然護理與幼保看似有相似之處,但畢竟仍是不同的專業。諸如:課程設計、班級經營、與家長的溝通等,都是她從前在護專不曾學習過的,以致上任沒多久就萌生去意。

 

「一走了之就可以不用再面對這些了。」陳春嬌心想。

「我會不會是個遇到事就想逃避的人?」她躊躇了。

 

於是她向神禱告,尋問天地間至高者的意思。

 

「主耶穌,我對工作好陌生、好怕,想走了,祢看如何呢?」她禱告。

 

經過禱告,陳春嬌感受到神並沒有要她離開早療領域,於是她願意倚靠神的恩典留在原來的職場上。往後的數年間,無論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去意又萌發。或者是一直在早療領域,也曾想嘗試接觸不同年齡層的身心障礙服務,她始終維持一個習慣─禱告。先問問神的意思,尊主為大。

 

伊甸40周年-鳳山0323

圖說:陳春嬌始終維持禱告的習慣─尊主為大。

 

雖然禱告的結果未必是照著陳春嬌原來希望的方向進行,但當她順服了禱告後的帶領,每次她都經歷想像不到的恩惠。例如:起先摸索著工作中的諸多不熟悉,便學著聽、說不熟悉的專業術語,適應迥異的文化。禱告後,陸續有老練的主管或專業人士出現在陳春嬌身邊,在職場上給了她許多幫助。不僅如此,主管也安排了各樣的訓練與課程,在各方面加強教保老師的專業。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人,是愛的對象,不是期待的對象。 陳春嬌有感而發地說。

 

伊甸40周年-鳳山0176

圖說:陳春嬌替午休起床的小朋友綁頭髮。

 

陪伴慢飛天使需要耐心、需要專業,而在伊甸,還有一項特別的要點─就是神的愛。帶身心障礙的孩子,在面對孩子與家長時,主管以神的愛為每個家庭禱告,真切愛孩子也顧惜到家長。對陳春嬌而言,主管與同事不僅是共事的夥伴,也是她學習的榜樣

 

有一年,一位過動症的小朋友從一般幼兒園轉來早療中心。原來,幼兒園教保老師與學生師生比是1:15,小朋友過於衝動,幾乎消耗掉一個老師的人力。陳春嬌回憶,小朋友第一次來就跑給老師追,但經過觀察,發現小朋友的能力其實是好的,家長也都關心孩子,有足夠的家庭支持。於是她多管齊下,一面請家長帶孩子看醫生評估是否有接受藥物治療的需求,另一面也調整學習環境、建立獎勵制度,引導小朋友的行為。

 

陳春嬌跟娃娃車時觀察到,每逢小朋友放學回家,他的外婆都抱著孫子如此喊道:「阿嬤愛你喔!」。於是,娃娃車接送小朋友到早療中心時,她也抱抱小朋友喊道:「老師愛你喔!」阿嬤和家人從幼兒園接收到孫子的消息,過去多半是干擾上課秩序或是關於衝動行為的告狀。現在看到孫子被接納,外婆的心得安慰。

 

原本對孩子的情形莫可奈何的爸爸,第一次看到聯絡簿上老師寫孩子「有進步」,爸爸的心情比中獎還喜悅!

 

伊甸40周年-鳳山0221

圖說:早療中心放學時間,大家收拾書包準備回家。

 

飛翔的慢飛天使

 

陳春嬌在早療領域的長期貢獻,也見證了社會氛圍的改變。這些年來,有早療中心設在國小的一隅,如:鳳山早療中心就設在忠孝國小內。有家長讚許這樣的規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以自然相處的方式體驗融合教育。

 

小學生看到早療中心的小朋友在玩溜滑梯,其中有一個小朋友戴著鼻胃管,小學生沒見過這樣的情形,表情流露出害怕的樣子,陳春嬌向小學生介紹到,小弟弟是因為唇顎裂,所以需要戴鼻胃管。漸漸地,小學生不再害怕,反而放學時會主動和慢飛天使的弟弟妹妹們打招呼。

 

慢飛天使外出活動,附近的商家已經很熟悉早療中心的娃娃們。有時帶一群小朋友上市場認識蔬果,攤商還會熱情地送蔥給娃娃們加菜。

 

光陰似箭,歲月卻未在陳春嬌身上留下痕跡。她笑說,因為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做體操、跑步,常常深蹲(孩子們個頭兒小),自然而然維持好身材。在早療的領域服務超過25個寒暑,頭幾年帶的孩子已是社會人士的年紀了。有時走在路上,遇到從前帶過慢飛天使的家長,一個簡單的招呼問候都令陳春嬌窩心。當得知有慢飛天使長大後穩定就業,且待遇福利比自己更優,陳春嬌有一種青出於藍的欣慰。

 

伊甸40周年-鳳山0216

圖說:牽著孩子們的小手,陪伴他們長大。

 

「我只是主的器皿,學習是一生之久的事。」在教保老師中,陳春嬌已算較為資深的老師了,她仍謙虛地表示,人生或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倚靠神,願像孩子般有顆單純的心,做個清心的人。

 

伊甸40周年-鳳山0310

圖說:長年在早療領域服務,陳春嬌仍謙卑學習。

 

資料來源:伊甸園部落格2022.02.16 NO. 420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