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淼牧師夫婦這對「傻瓜二人組」搬遷至好山好水的台東服務,卻發現許多超乎想像的現實面,在此服務弱勢兒少已邁向十週年。一面笑自己好傻、好天真,一面陪著這群孩子成長,經歷神無窮的恩典。
圖說:沈飛淼牧師夫婦服務台東兒少經歷神重重恩典。
文|朱聖恩 攝影|陳瑋洋
學期末,台東恩典佈道所的課輔班從小學生到高中生齊聚一堂,老師在台上分享感言,珠算、烏克麗麗、手語、魔術方塊等才藝表演,述說著學子們在這裡學習與成長的時光。
圖說:課輔班的魔術方塊高手。
到東部開拓的傻瓜二人組
憑著對東部的一股熱忱,2012年沈飛淼牧師與陳素芬師母舉家從彰化遷徙到台東。一開始在南王部落的社區活動中心成立課輔班,藉此接觸部落的家庭。
夫婦兩人在家訪時,受到不少震撼。原來所訪的家庭孩子數都從5人起跳,且多為離異、單親家庭。孩子們到了週末,早餐沒有著落,習慣性都會到教會吃早餐。夫婦倆在日漸熟後察覺有異,才知道家長們為了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未向社工人員說實情,卻在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露出馬腳。
恩典的記號
陳素芬師母笑著說他們當時是一股傻勁來到台東,只有熱血、沒有後援,結果第一年就把積蓄用罄。幸而參加了象圈工程計畫,得以服務至今。
圖說:學生們放學後自動到教會寫功課。
成立課輔班,拉拔了許多孩子成長,阿哲就是沈牧師夫婦數年服事下來恩典的記號。阿哲從國小三年級就來到了課輔班,當時因父母離異,家裡常常只有他獨自一個人。剛來時的阿哲個子瘦小,現在已是身高超過180 cm的高中生了。阿哲在教會裡彈得一手好琴,下了課,喜歡進教會廚房裡幫忙洗手作羹湯。已經是課輔班老大哥的高個兒阿哲,在一群弟弟妹妹中感到安適自在。
髒話從課輔班銷聲
課輔班裡超過一半比例的學童來自單親家庭或由祖父母隔代教養,另一半比例與雙親同住的學童,家裡也不乏有再婚、重組家庭、酗酒等情形。
「『幹』算髒話嗎?」
「是!」
「『幹嘛』就不是。」
「那有人說幹話怎麼辦?」
「罰1,000元!」
「太多了吧?花爸媽的錢這麼阿莎力!」
「那,罰掃廁所一學期。」
「會不會太久了?」陳師母還幫忙求情。
起初,課輔班裡學生之間講髒話是司空見慣。陳師母不用威權的方式禁止孩子,她帶著大家一起討論,界定哪些字詞是髒話,並為情節輕重列出處置表。公約由大家一同制定,共同遵守,也彼此規範。漸漸地,髒話從課輔班銷聲。
圖說:教會志工老師指導功課。
家長面面觀─阿豪與阿嬤
失親的阿豪與哥哥自幼由阿嬤帶大。阿豪的童年常跑公廟,因而接觸了八家將、菸、酒等,國小三年級已交友廣闊。陳師母因為服務罹患癌症的阿嬤認識了阿豪這對祖孫。阿豪的哥哥在2018年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中,搭乘了翻覆、毀損最嚴重的第八節車廂而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阿豪雖頑皮卻能體會阿嬤照顧兄弟倆的辛苦,他最怕惹阿嬤難過,所以就算想打工,也會先徵詢阿嬤的同意。
阿嬤很有智慧,和阿豪約定打工有二個條件:一、成績不能退步。二、需徵得老師與師母的同意。老師和師母也各有打工條件,老師的要求是上課不許打瞌睡;師母的要求是不能說謊、不能學壞。
「師母,我會分辨啦!我要學壞,早就可以學壞了。」談起打工,阿豪雙眼閃閃發亮。
平時,他在射擊氣球的攤位打工,夜市老闆誇獎阿豪手巧,綁汽球的速度無人能及。直說阿豪是個人才,日後想把飲料、炸物的攤位也交給他。工時從下課到半夜01:00 am,陳師母心疼阿豪打工的辛苦,卻也肯定阿豪為了能打工而信守承諾,也讚許阿豪的阿嬤看重課輔班的態度。
家長面面觀─長不大的爸媽
但,並非每位家長都和阿豪的阿嬤一樣,能與師母同理念一同引導孩子。許多時候,家長也需要被引導。當家庭功能不彰,課輔班成了家長規避責任的地方。有一個家庭,全家大人都在家裡喝酒、開派對,卻要陳師母接送孩子。有的孩子在家裡起紛爭,希望課輔班當和事佬。有孩子的物品遺失,家長要課輔班協助尋找。有一次,陳師母還接到警方打來的電話,原來是孩子出了事,家長竟要警方連絡課輔班,請課輔班處理。
申請象圈工程等補助計畫中,師資費用在支出中佔了最高比例。陳師母看重孩子的學習,考量志工性質的師資不易穩定持續。因此無論是指導功課或是才藝課程,陳師母皆束脩延攬師資。
圖說:課輔班延攬師資教學生功課。
立意雖用心,豈料,有些家長只把課輔班當成免費顧小孩的地方。「師母,今天我帶孩子去逛街,烏克麗麗班請假。」有些家長隨意請假,導致孩子學習進度跟不上同儕,影響學習意願。為此,陳師母花了不少功夫與家長溝通,學習是需要時間與恆心的,讓孩子在團體裡彼此激勵,並培養責任感。家長們也調整觀念,除非孩子生病或遇特別事故,不輕易錯過學習的機會。
圖說:學期末手語表演。
圖說:堅定持續學習珠算,良良打算盤的姿勢是班上數一數二的。
圖說:學期末烏克麗麗表演。
都市原住民的大自然體驗
課輔班裡的學生有七成是原住民,為讓住在台東市區的原住民孩子認識部落文化,課輔班與象圈工程舉辦小象體驗營,讓他們學著自己討論、寫企劃,體驗課輔以外的活動:認識植物、採南瓜、拜訪耆老。孩子們在山路騎腳踏車騎得氣喘吁吁,師母笑著說都市原住民也需要鍛鍊體力。
為孩子樹立典範
象圈工程同時媒合了「心旅行」的志工,志工利用工作空檔期間,陪伴這群孩子。心旅行的志工有的是流行舞蹈老師,有的是空姐,他們的職場故事開啟孩子們的眼界。心旅行志工在課輔班認真、親切陪伴孩子們的態度,為時雖不長,卻為孩子們樹立了奉獻的典範。
圖說:學生專注看著台上學期末活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場域。辰辰擁有雙親,表面看似來自健全家庭,然而辰辰的媽媽在家中地位低落,辰辰從小看家中成員數落媽媽,造成辰辰也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媽媽。
猶記得辰辰被學校轉介到課輔班時,辰辰缺乏一般學生具備的規矩。陳師母了解他的家庭狀況後,建立辰辰正確的生活習慣,以及團體規則。現在的辰辰不僅在家會幫忙打掃,更會向媽媽表達愛意,令媽媽好心慰!
孩子們的言行真切反映了他們的家庭生活。陳師母很希望能規劃關懷婦女的事工,並從現有弱勢家庭物資援助的服務層面,提升至幫助人認識神等靈性關懷。在需求與人力、經費成反比的情況下,藉著禱告、仰望神,經歷在此陪伴弱勢家庭與兒少的每一天都是恩典!
圖說:在課輔班一起吃晚餐。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報2021.03.15 NO. 40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