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新視界 靠心挖掘

從花蓮玉里獨自來台北生活的黃舒芸,天生的夜盲症使她的求學生活一路跌跌撞撞,但是生命總有轉折,使她拾起信心,開始新生活,並且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更多的人。

黃舒芸想告訴更多人生命的美好。  

 文/陳玠婷 圖片提供/黃舒芸

「我想要讓別人看到視障朋友也可以表現得很棒!」黃舒芸說。

朋友沒有看見天黑的我

在伊甸基金會讚美合唱團演唱多年的黃舒芸,患有先天性夜盲症與弱視,目前視力約0.1-0.2之間,但是她擁有開朗的笑聲與清澈的眼睛,更有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況且只要在白天,她就能與一般人一樣自由行走,到處遊玩,也能獨自過著無慮生活。

黃舒芸來自花蓮玉里,直至高中畢業,一直生活在這片美麗的山河當中,赤腳踏過泥土地,伴隨清新的空氣,是小孩子玩耍的最佳樂園。黃舒芸笑著表示自己雖然是先天性夜盲症,但是玩卻不落人後,尤其小學的功課很少,放學後常常與小夥伴一同玩遊戲,舉凡跳房子、到小溪裡玩水抓蝦子和撲蝴蝶等玩得不亦樂乎;黃舒芸與小夥伴不同的是在傍晚時就得回家,因為曾經玩到天黑路上幾乎沒有燈光的情況下,從心裡油然而生的恐懼,讓她好長一段時間都忘不了。

整個學生時期在黃舒芸的心中,充滿各種酸甜苦辣。在學校裡,老師給予最大的體貼即是為她安排座位,幾乎沒有學習上的幫助,她回想應該是東西部的城鄉差距較大,當時環境也缺乏關懷身障者的意識所致。團體生活也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同學互改考卷時,她跟不上老師念答案的速度,或者看不到答案而無法改好考卷,因為個性較內向、沒有自信,無法輕易開口向老師請求協助;「記得小學時,我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學不一樣,我不用上體育課,也不用參加運動會,老師會直接要我在一旁休息,其實我也想要和其他同學一樣。」黃舒芸說。除卻運動活動,其實最讓她介意學校集體參加舞蹈和校際比賽,而她又被留下,並被告知不用參加,看著全校同學盛裝打扮,女同學身著漂亮衣服時,她的內心總是覺得又難過又羨慕,雖然表面顯得不在乎,但是更覺得寂寞了。

孤單慘淡的學生時期

國高中時期,從村落到鎮上唸書,適應新環境很辛苦,分配在好班唸書,頓時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唸書找不到成就感,正值青春期的她,想法難免怨天尤人,因此她主動向老師請求轉到放牛班去,她說:「其實轉到放牛班,得到前三名一點都不值得高興,當然很挫折也很累。」

因為心裡難過,黃舒芸在國高中時期常常翹課,不管去圖書館看書,還是到外面書店看課外書,甚至到戶外走走,都是她少數覺得快樂的時候;有次,因翹課時數太多,訓導處請父親到校溝通此事,她說:「當時覺得很對不起爸爸,讓他沒有面子,但是那時我沒辦法克服困難,還是繼續翹課,整個學生時期,非常孤單及慘淡。」

把遺憾留在背後

高中畢業後五至六年,黃舒芸待在家裡兼職工作,仍是鬱鬱寡歡,認為自己沒有未來,但接觸基督信仰後,將聖經當成哲學書讀,漸漸讀出心得後開始禱告,心裡開始得到平靜。

一次因緣際會下,她參加盲人旅行團到高雄旅行。途中,黃舒芸發現自己比起團友,其實是很幸福的,因為白天她看得見,能夠自由行動,不需要手杖或是他人協助,因此她在白天盡可能幫助團友,為他們帶路、買名產等,像是一瞬間發現自己的價值,玩得非常愉快。回程路上,一位協經會的工作人員,將伊甸的錄音工程職業訓練的報名簡章交給黃舒芸,告訴她給自己一個機會,改變生活。

回家後,她下定決心打電話至伊甸報名,恰巧是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她說:「好神奇,第一次自己出遠門旅行、團友都是陌生人、拿到報名簡章、決定報名卻剛好是最後一天,我覺得是上帝的安排。」報名的當晚,爸爸即帶著黃舒芸搭半夜十一點的莒光號前往台北面試,開啟她的新生活。

改變生活 打開心扉

在伊甸十三年,也就是黃舒芸在台北獨自生活的長度,她像是一隻悠游的魚,自由又快樂的生活。在伊甸,她努力成為錄音工程師、參與讚美合唱團、學了踢踏舞和長笛、堅定信仰,盡可能充實自己的生活。她想,儘管有夜盲症,可是自己還是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這是她小時候不敢想像的,也因為如此她越來越快樂,覺得生活中充滿了喜悅。

全新面貌的生活,讓黃舒芸開始奉獻自己,她開始錄製兒童有聲書,帶著作品前往上百所中小學,為學生們做生命教育與特教宣廣活動,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台下孩子們:「要適時改變心境,用好的角度看世界,才會有好事發生,才會發現生命可以很美好!」這是黃舒芸,一個從沒有自信、孤單,成長成為一個自信、喜悅且接受自己,且願意分享美好給全世界的視障朋友!

 

 

伊甸園月刊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