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支持視障多元就業,GO!

在按摩小站或健康中心,總會看到一群視障者用心地幫客人服務,解決肩頸痠痛問題,這是他們賴以維生的飯碗。如今隨著政策開放,明眼人也可以從事按摩業之後,無疑帶來市場衝擊。他們憂心不再具有競爭優勢,甚至面臨轉業的威脅。期盼政府可以開發職業訓練,協助他們培養第二專長外,鼓勵企業聘用視障者,讓他們有更寬廣的路。

20111127-70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過去肩頸痠痛或是全身按摩都會到視障按摩店(站)放鬆一下,繼今年十一月一日依據大法官649號解釋,開放明眼人可以從事按摩業後,原本屬於盲胞的鐵飯碗被迫分食,首當其衝的將是他們的生計。

 站在第一線服務的視障按摩師就深有感慨,根據伊甸所做的調查中發現,訪問的919位視障按摩師當中,有80%對政策開放後對未來生存感到不樂觀;有50%希望擁有第二專長。

 伊甸基金會視障發展處高專藍介州語重心長地說:「政策開放初期還看不出影響,但是十年、二十年後問題就會慢慢浮現。」他表示,以日本為例,過去保障視障者從事按摩業,但是政策開放後,現今視障者從事按摩業的比率降為20%,顯示盲胞被迫轉型或是有機會從事其他行業。

除了技法外 經營能力多不如人

比較視障者與明眼人經營按摩業的優劣,前立法委員鄭龍水分析,視障者因為觸覺敏銳,可以精準掌握穴位與力道,技術能力較強之外,其他如行動的機動性、資金籌斡的能力、按摩據點裝修、營運行銷的管理能力、產品的創新力都不如明眼人。

藍介州則舉例,在80年代按摩業頂盛時期,視障者到飯店服務的收入頗豐,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視障者的服務機動性不夠,以及搭乘計程車的交通成本太高,已不再獨享這塊市場,反被具有規模的養生會館等取而代之。

面對坊間養生館、泰式按摩、腳底按摩業等競相投入市場,就有視障業者明顯感受到市場衝擊,甚至對外表示「生意掉了一半。」有些能力較優者,轉型從事芳香療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但是對於較弱勢的族群,只能無奈地接受,認為「該來的還是會來。」

 被迫轉業不是容易的事

 政府開放按摩業,但是具體的配套措施卻未能即時跟上腳步,影響視障者的工作權。「要視障者轉業談何容易?」鄭龍水表示,轉業對明眼人來說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更何況是盲人。他強調,身障者會成為社會福利的負擔,是一般人觀念和障礙所造成。社會對視障者能力充滿懷疑和不信任,以至於在企業聘雇上顧忌會比明眼人來得多。

目前領有按摩技術士執照的視障者不超過4000人,其他還有20,00024,000人該就業而沒有就業,這些人在哪?有可能流落街頭、也可能在家,鄭龍水點出問題所在。藍介州則指出,台灣中途失明的比率愈來愈高,且年齡層分布稍高,他們未來若要從事按摩業,會有一定的門檻。所以對他們來說要提供重建服務外,還要有心理準備,有一部份的人會進入社會補助的體系中。

開發新職種提供就業機會

為了保障視障按摩者的工作權,且受訪者中有一半的人表示未來仍期待能繼續從事按摩工作。伊甸視障發展處北區按摩中心外展組組長唐道中指出,目前法令仍將公家機關、醫院、車站等處設置的按摩小站保留給視障者,因此未來將會積極爭取外展駐點,例如社區運動中心、大賣場、百貨公司、區公所等,讓有心從事按摩的視障者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外,因應之道除了提升視障者重建服務外,開發新的職種和工作機會相對重要。藍介州表示,可以安排中途失明者接受職業訓練。例如伊甸在今年七月就開辦電話客服職技班,十月底結訓,在九位結訓學員中,到11月初有三位順利找到工作。因此他建議,政府可以鼓勵視障從事口語相關工作,如音樂家、街頭音樂藝人、樂團、心理諮商等職種。鄭龍水認為,開拓視障者第二專長增加就業競爭力,像是程式設計師、品酒師、香水鑑定師都是非常適合從事的工作。

另外,重視視障者教育,應從小開始培養專業能力,有助未來投入不同的專業領域。藍介州說,鼓勵視障者接受教育,讓更多特教資源用在他們身上,才有能力和一般人競爭,並朝向用腦思考或是專業性的領域發展。

Box: 支持視障就業服務

邀您一同支持伊甸視障就業服務,募款帳號:05793779,備註「讓eye看見」,洽詢電話:(03)494-73411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