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有機會到美國進修兒童福利課程,週末課暇,教授接待我們到家烤肉。美國獨棟家庭大多有前庭後院,前庭的大片草坪是住家的門面;教授解釋一片綠茵草坪,可以緩解太陽輻射,可以平衡空氣濕度,整理過的草坪綠地,不只帶來美感,也帶來住家的親和力,更是主人體面的象徵。
(圖說)劉姐當年的老家已被拆除,院子的烏臼樹卻被保留下來,尹可名站在樹前懷思,彷彿感受到劉姐當年的勉勵。
文|尹可名 攝影|鄭逸民
三十多年前,有機會到美國進修兒童福利課程,週末課暇,教授接待我們到家烤肉。美國獨棟家庭大多有前庭後院,前庭的大片草坪是住家的門面;教授解釋一片綠茵草坪,可以緩解太陽輻射,可以平衡空氣濕度,整理過的草坪綠地,不只帶來美感,也帶來住家的親和力,更是主人體面的象徵。
(圖說)劉姐當年的老家已被拆除,院子的烏臼樹卻被保留下來,尹可名站在樹前懷思,彷彿感受到劉姐當年的勉勵。
文|尹可名 攝影|鄭逸民
鐵牛車、三輪車、盲杖輪椅,一起出動報佳音
來賓/尹可名 主持/詹慶臨 錄音/李繼吾 攝影/鄭逸民 刊頭設計/許幀貿
片段摘要:
(01:53-03:31)最初和伊甸接觸的原因是為了探究: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來賓/俞禮正牧師 主持/詹慶臨 錄音/李繼吾 攝影/簡瑞廷、蘇麗華 刊頭設計/許幀貿
片段摘要:
(00:01:17) 自信與謙卑之間有衝突嗎?---聖經當中講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這個一下子呢,要有自信、要勇往直前,可是又要謙卑,這兩者中間,好像有那麼一點點的拉扯跟衝突?
文/施以諾
談到謙虛,總讓我想起已過世的周聯華牧師,我從小向來稱呼他為「周爺爺」,因為他是當年我父親施達雄牧師亦師亦父的提親恩人,而我母親更是他的乾女兒。雖然從小聽父母親提過他不少佳話,但撇開父母傳來的二手資訊,我更喜歡從我自己的角度跟人談談我所認識到的周聯華牧師。
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在他過世後不久,曾有一位作家前輩公開在臉書上提到他,那位作家前輩曾有一段時間常批判周牧師,且是公開的嚴詞批判,後來周牧師便找了時間去請那位作家喝下午茶,沒有反詞教訓之,只淡淡問了一句:「您為什麼要這麼恨我?」那位作家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周牧師的不是之處,但周牧師卻一句話也沒有回,默默靜靜地聽,沒有為自己的人格做一句辯解或反罵,最後,他很紳士的主動拿了帳單,幫對方結了帳。事後,那位作家對周牧師的風度與大器印象深刻,也對他的人品改了觀。
(圖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福音23:12 )
文/俞禮正
自從我成為基督徒之後,我深刻的明白到神的心意,是要人謙卑,因為祂要使自卑的人升高,而自高的人降卑,這可說是一個屬靈的定律。可是人所說的原則是不同的,因為人都是要肯定自己,甚至是要超越別人,才算是成功的人,而這一個謙卑德行卻被很多人忽略了,我也常常會如此。
文/俞禮正
在我服事神時,雖然身體殘障,但因著神的帶領發生了一些美事,現在我就要訴說一件希奇的神蹟,而這是以我多年受的理性訓練所無法解釋的。
這件很神奇的事,是發生在我擔任松山禮拜堂傳道人的時候,當時雖然已有了一些服事神的經歷,但基本上都是為一些生比較簡單病的人禱告,直到有一天我面對一個惡性腦癌的李俊龍會友,他 是在辦公室廁所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時, 在醫院的病房他表示有感動,願意相信主,於是我帶他做了決志的禱告!
被診斷無法生育,結果神賜兒孫圍繞樂滿堂 伊甸幾度缺捐款,齊心禱告後捐款如恩雨落。
文/俞禮正牧師(伊甸第二屆總幹事)
由高一染病,至今已經55年了,但上帝在我的身上所施予的恩典,卻是不可勝數。其中特別是在我的婚姻之中,無論是我的妻子或兒子,都是上帝所賜給我的。
(圖說)老媽帶領當年喬治中學國慶隊伍前進,她走起路來可是虎虎生風。
文/俞禮正
我的媽媽孫霞雲女士是一個很有自信的女人,還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告訴我們,我媽和另一位婦人吵架了,對方很得意的跟她說:我姓蔣,就是蔣公的蔣,她馬上就懟回去:「怎麼樣,有什麼了不起,我可是姓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孫噢!」由此可見,我的老媽絕對是一個充滿了自信而且很能面對任何衝突的女強人!
原稿/杏林子 改寫/詹慶臨 圖片來源/Pixabay
國瑞是位身障者,劉俠一直把他當弟弟來看待。國瑞因著神經炎與關節炎而癱瘓在床,由於長年躺著不動,脊椎骨及髖骨的關節都長死連接在一起,整個身子像塊木板似的一動也不能動。但更嚴重的卻是他的「心病」,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陷,整天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國瑞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劉姐,是在醫院的病房。他好希望從這位大姐姐得到溫暖的安慰,沒想到劉姐卻嚴正的告訴他,「真正決定你這一生是個殘而不廢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劉姐更進一步說:「如果連你都不肯幫助自己,就沒有人能幫助你了。」當下他聽了這些話很難過,但事後想想,覺得劉姐是真的關心他才會說這麼「實在」的話,因為劉姐也是這麼要求自己一路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