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憤、屈辱,阿明腦中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湔雪前恥,復仇的火焰日日夜夜燃燒著他,他痛苦得幾乎要發狂;然而,他也不得不認清事實,除非他把毒癮戒掉,除非他有更強壯的身體,否則,復仇的夢永遠不可能實現。
(圖說)阿明和秋香全家福。
文|杏林子
阿明是馬來西亞華僑,生長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家庭,父親娶了三個老婆,從小看多了她們相互爭寵、爭風吃醋的風風雨雨,那種不安定的氣氛常讓他有種想要逃家的衝動,父親怕他在外鬼混,加上他從小有氣喘宿疾,就這樣,他不知不覺染上吸食鴉片的習慣。
羞憤、屈辱,阿明腦中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湔雪前恥,復仇的火焰日日夜夜燃燒著他,他痛苦得幾乎要發狂;然而,他也不得不認清事實,除非他把毒癮戒掉,除非他有更強壯的身體,否則,復仇的夢永遠不可能實現。
(圖說)阿明和秋香全家福。
文|杏林子
阿明是馬來西亞華僑,生長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家庭,父親娶了三個老婆,從小看多了她們相互爭寵、爭風吃醋的風風雨雨,那種不安定的氣氛常讓他有種想要逃家的衝動,父親怕他在外鬼混,加上他從小有氣喘宿疾,就這樣,他不知不覺染上吸食鴉片的習慣。
慈慈和阿鈺是一對小姐弟,分別是五歲和四歲的他們是輕度智能障礙的孩子,因為父親平時忙於工作,日常照顧的重任落在了同樣被診斷出智能障礙的母親身上。
對於媽媽來說,能為孩子做的只有基本的照顧。
畏縮膽小的慈慈、自理能力不足的阿鈺,他們的成長路上,還有許多關卡需要面對……
文|許可晴 圖|伊甸公關中心
今年就要念幼兒園的小恩在家總是不聽指令、精力旺盛地四處搗亂,小恩媽媽擔心兒子太調皮會被學校「退貨」,幸而有早期療育的到府服務即時介入,為小恩念幼兒園作好充足準備。
文|朱聖恩 攝影|王致尹
抖抖雨水,進到小恩的家,映入眼簾的是門鎖的高度比別的家庭高上一倍。環顧四周,冰箱門以繩子固定住,衣服的收納箱也以繩子纏繞;樓梯口以攔腰高度的自製門扉擋住通往二樓的去路。客廳收拾得乾乾淨淨,與四圍充滿機關的家具形成對比。
香港黑社會當然也有屬於它的流氓教育:「要就不要出來混,要出來混就要混得像個老大」、「不吸毒不像老大」。當時,我為了想要混個老大的名號,也為了要「像個老大」,嘗了人生中第一口嗎啡,從此走上吸毒的不歸路。
文 / 劉民和牧師
沈飛淼牧師夫婦這對「傻瓜二人組」搬遷至好山好水的台東服務,卻發現許多超乎想像的現實面,在此服務弱勢兒少已邁向十週年。一面笑自己好傻、好天真,一面陪著這群孩子成長,經歷神無窮的恩典。
圖說:沈飛淼牧師夫婦服務台東兒少經歷神重重恩典。
文|朱聖恩 攝影|陳瑋洋
當孩子出生後被醫師判定基因異常且發展遲緩,這一重擊沒有打倒小臻爸爸,他反而積極帶孩子做早療、復健。五歲的她一切有了不同!小臻各方面能力開始進步,爸爸的臉上多了一抹微笑和盼望。
(圖說:小臻跟著爸爸一起開心學習。)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莊雅羽、潘沛晴、王茲閔三位有相同理念的職能治療師,努力為中風後的病友找出生活動力而誕生了單手廚房,幾年下來,單手廚房靜靜地在遍地開花了。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阿嬤,請妳幫忙看麵條熟了沒?」
小媃還在襁褓中,六個月大第一次抽搐,經檢查發現罹患罕見疾病,從此癲癇發作成了家常便飯,也開啟小媃的療育漫長之路。
(圖說:小媃有一張可愛的臉蛋,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中午用餐時間,小媃一邊看著鏡子,一邊吃飯,在群體裡,小媃的舉動顯得特別矚目。一問之下才知道,老師正訓練她看著鏡子練習以手就口,避免飯菜掉落。
思覺失調症,又稱精神分裂症。
談到思覺失調症,你想到什麼?
綺綺是一個平凡的四十歲女性,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不說沒有人知道,她人生當中超過一半的時間都與思覺失調症共存。
關於思覺失調症,一起聽聽她怎麼說。
文|許可晴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