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憤、屈辱,阿明腦中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湔雪前恥,復仇的火焰日日夜夜燃燒著他,他痛苦得幾乎要發狂;然而,他也不得不認清事實,除非他把毒癮戒掉,除非他有更強壯的身體,否則,復仇的夢永遠不可能實現。
(圖說)阿明和秋香全家福。
文|杏林子
阿明是馬來西亞華僑,生長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家庭,父親娶了三個老婆,從小看多了她們相互爭寵、爭風吃醋的風風雨雨,那種不安定的氣氛常讓他有種想要逃家的衝動,父親怕他在外鬼混,加上他從小有氣喘宿疾,就這樣,他不知不覺染上吸食鴉片的習慣。
這一年,他才九歲。
吸毒和黑道幾乎是分不開的,阿明的父親深深了解這一點,幾次警告阿明說:
『你要吸毒,要多少錢,爸爸給你,但絕不可搶劫、混黑道……』
父親的話可笑而矛盾,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有如連體嬰,阿明還是不小心陷了進去。
從搖旗吶喊的小嘍囉,到呼風喚雨的幫派要角;他不只吸毒,他也販毒;不只搶劫,而且砍人。血雨腥風、刀頭舔血的日子渾渾噩噩過了十多年,從少年感化院到監獄,進進出出不知凡幾。
看多了砍砍殺殺的日子,看多了黑道份子千篇一律的下場,午夜夢迴,阿明也有心虛害怕的一刻,但黑道豈是那麼容易說脫離就脫離的?而毒癮發作所帶給他肉體上的折磨,也常使他痛不欲生。
多少次,他下定決心戒毒,只不過戒不到幾天,就承受不住那如毒蛇嚙咬、大火焚身的痛苦,而必須以更強烈的毒品來壓制。結果,每戒一次,他的毒癮就加重一次,不到二十歲,他就已經是海洛英的吸食者。
長期的吸毒,使他的身體羸弱,多次的打架受傷,加上被逮捕時刑求所導致的內傷,使得他百病叢生、未老先衰。
很快的,他在黑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連阿貓阿狗都可以欺侮他,從前那一呼百諾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特別是從前跟他有過節的傢伙一個個找上門來。
有一天,狹路相逢,他和另一位道上弟兄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對方身強力壯、孔武有力,瘦弱的阿明哪裡是對手。可憐的他被打得遍體鱗傷、血流滿面。
胸中的憤怒使得阿明兩眼噴火,他狠狠說:『你給我記住,總有一天我會報仇的……』
對方哈哈大笑,輕蔑地說:『好呀!你要能來,我的頭割下來給你當球踢!』
羞憤、屈辱,阿明腦中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湔雪前恥,復仇的火焰日日夜夜燃燒著他,他痛苦得幾乎要發狂,然而,他也不得不認清事實,除非他把毒癮戒掉,除非他有更強壯的身體,否則,復仇的夢永遠不可能實現。
就在此時,一位遠房的親戚介紹他認識一所由基督教主辦的晨曦會福音戒毒中心,走投無路的阿明,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住了進去,不過,一開始他就言明在先:
『我只是來戒毒的,不要給我傳什麼鬼教!』
或許冥冥中真是有一位上帝吧!戒毒中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沒有紛爭,沒有恨,沒有砍砍殺殺,沒有血腥暴力……是他自小到大從來不曾經歷過的。
(圖說)阿明(左一)到台灣讀神學院時住晨曦會當義工,門口站立的是台灣晨曦會創辦人劉民和牧師。
尤其令他驚奇的是那些輔導老師,在極微薄的薪水下,那種全然奉獻不求回報的服務精神,在他戒毒最痛苦的那段日子中,身心陷在狂亂中,輔導老師夜以繼日陪伴著他,安慰他,鼓勵他,為他禱告。
剛硬的心,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被融化。
不過,對於基督教,他仍然從內心排斥。直到有一次犯了大錯,他以為一定會被戒毒中心趕出去,可是沒有,他的輔導老師對他說:
『是我的錯,我沒有把你教導好,我願意代你接受懲罰……』
『不,是我錯了,是我錯了!』
第一次,阿明結結實實面對自己的生命,一個從小被人唾棄、輕視甚至連自己都厭惡不屑的生命,竟然有人看重,甚至願意代他受過,這是怎樣的一種愛呢?
原來,這正是基督的愛!
在那一剎那,阿明悟道了。他決定成為一個基督徒,一生一世跟隨上帝的脚蹤,把他從上帝那裡領受的愛,散佈給與他一樣曾經迷失的朋友。
九個月後,他走出了戒毒中心。
他找到了那位當初打得你死我活的道上弟兄,對方大吃一驚,誤以為他真的是上門尋仇,萬萬沒有料到,阿明誠心誠意的對他說:
『我是專誠來謝謝你的,不是那次衝突,我不會有今天的改變!』
他的改變在黑道中引起極大的震撼,許多弟兄受到影響,也跟著走了出來。
這益發讓阿明感受到傳福音的重要,因為一個人只有從生命徹底的改變,才有可能脫離罪惡的挾制,從黑暗進到光明。
(圖說)阿明戒毒原是為了報仇,結果棄暗投明,帶晨曦會的弟兄前往泰北探訪山區少數民族協助戒毒。
阿明決定就讀神學院。只不過,阿明雖然精通六、七種語言,卻從小混黑道,連小學都沒有畢業,這使得全馬來西亞沒有一所神學院肯接納他。
無巧不巧,台灣晨曦會的劉民和牧師聽說了他戒毒成功的故事,特別邀請他到台灣協助工作,並且安排他就讀此間一所神學院的夜間部。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結果陰錯陽差的,阿明來到了伊甸,並且因此認識了沈秋香。
這之後,我經常以此打趣阿明:『原來,你是為了「伊甸園」有個「夏娃」啊!』
如明和秋香他們同樣有一顆受苦的心靈,也正因為都從人生的艱難路上走過,哭過,才使他們心懷悲憫,願意服務那些同樣顛仆在坎坷路上的不幸者!
婚後,阿明決定帶秋香回馬來西亞,著手創設了馬來西亞伊甸分會。
(圖說)1996年十一月劉姐應星洲日報邀請,舉辦~「愛丶生命」文學講座,阿明負責交通接送。
台灣的殘障朋友已經逐漸受到政府與社會的重視,甚至法令的保障,可是在馬來西亞,特別是身為華人殘障者,幾乎是老死無人聞問,沒有良好的醫療,沒有特殊學校接納,也得不到任何職業訓練的機會……那裡,同樣是他的『祖國』,有他關懷的同胞!
(圖說)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右一)接見,左為已逝的馬來西亞伊甸分會的總幹事陳建孝。
伊甸基金會非常認同他的計畫,決定傾全力支援,於是,莊如明夫婦成了伊甸第一對差派到海外的宣教士。
(圖說)1999年阿明得到十大傑出青年,2004年榮獲國際傑出青年。
臨行前,秋香的母親偷偷塞給她一條金項鍊,叮嚀說:『萬一妳在馬來西亞活不下去了,把鍊子賣掉,趕快買張機票回來!』
初初回到馬來西亞檳城,阿明從小生長的地方。他們霍然發現,當地政府沒有任何殘障朋友的相關資料,他們連服務的對象在哪裡都不知道,只好想了一個最笨的方法。
每天,兩人騎著機車大街小巷穿梭,只要一看到殘障朋友的影子,立刻飛車攔『截』,詢問對方的姓名、地址,以及需要何種協助……他們戲稱之為『獵人計畫』。
就這樣,篳路藍縷,工作一點一點推展,有了訓練的場所,有了保育院……而他們的工作也逐漸被當地教會、僑社、媒體知曉,各種資源紛紛湧入。
一九九三年一月,馬來西亞伊甸殘障服務中心正式註冊立案。
而江湖浪子莊如明洗心革面,做了牧師,娶了一位台灣女子沈秋香的傳奇故事,也正悄悄在大馬各地傳述著。
(摘自《身邊的愛情故事》杏林子 著)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3.17 409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