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就業 職人精神不滅


無論怎樣的障別,歷經多麼消沉的歲月,在友善職場環境、就服員與社工熱心協助裡面;他們重拾對工作的專注與熱忱,成為各行各業的職人,彷彿重獲新生的喜悅。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蘇麗華、陳玠婷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星慢飛兒的境遇

宜蘭三星鄉的保守民情,外地人長期接觸才能感覺得到。而黃保諭牧師在地長期深耕18年,看盡許多三星家庭的悲歡離合,也從中看見早療兒童的需要,去年年初,他與伊甸宜蘭早療單位合作,推展親職教育和篩檢等概念活動,目前小有成效。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山部落的美麗與哀愁


位於蘭陽溪上游,有著南山泰雅族的原民部落。在教會孩童們手舞足蹈與美妙的歌聲中,令人彷彿置身烏托邦的感受。從中,我們同時也觀察到疑似發展遲緩的孩童,藉由活動以達到療育的需求。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在濱海公路旁


宜蘭依山傍水的景色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在繁榮的背後,誠誠的家庭環境與這片榮景形成強烈對比。一個少了父母關愛的孩子,與曾祖母相依為命。發展遲緩的他,正一點一滴的療育中,他是曾祖母唯一的盼望。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立婉尋找山中慢飛天使


有多少偏鄉孩子需要早療服務,卻在家長沒有觀念或者苦無資源下,自行長大?游立婉為了將早療帶進偏鄉,常常開車出發,獨自徒步在部落田野當中,去尋找慢飛天使。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高山部落拓荒早療


宜蘭的三星鄉到海拔1600公尺的大同鄉南山部落,從平原到高山都有伊甸早療服務的足跡。吳淑育與同工深入社區發掘慢飛天使,將療育資源帶到他們身邊,跟上學習的進程。對她們來說看到孩子進步,就算再累、再苦一切都很值得。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宜蘭等待的慢飛天使


伊甸在宜蘭拓展早療服務約兩年了,在早療團隊努力下,服務漸漸有了成效,而這份成效,是她們雙腳走出來的。有人在前拓展、找尋遲緩兒,有人則為找到的遲緩兒進行課程,她們圓成一個圈,用愛與堅持將遲緩兒與家庭團團圍住,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入造就生命的道路

讀書、事業有成的李銘仁毅然決然地卸下光環,走入澎湖湖西宣教。外人不解,他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負擔並樂當上帝的使者,與貧困和弱小的弟兄為伍,走一條造就生命的道路。

文│王錦萍  圖片提供│伊甸雙福學院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阿里山鄉做療育的日子

位在海拔2000公尺的阿里山鄉,有一群孩子缺乏文化刺激,發展落後,伊甸嘉義的教保老師不辭辛勞地前往療育,看到孩子進步就是一個希望。王金錠馳騁在山美、奮起湖、來吉等村,一座座的山都有她服務的足跡。

文 ‧ 攝影|蘇麗華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鄉早療走跳十年路


那天,她隻身騎著小摩托車,來到四面環山的基隆暖暖區;沿著顛簸行走,一肩背起教具,前往關照原住民家庭的早療孩子。對李偲綺來說,在基隆偏遠地帶與山區走跳,已是司空見慣的光景。一晃眼十年過去,服務的初心始終如一。

文|賴慶榕 攝影|何維鋼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