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

 

文/尹可名

 

大學主修心理,修過許多有關心理學的課程。比如說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諮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測驗……等等。還常常參與個案討論,開啟了探索心理學領域深奧未可知的世界,訝異感受到21世紀的文明病,是諸多心理相關疾病的病源。

 

身心症合理化成績不理想

曾經探討過一個反差性極大的案例,就是有一位同學面對一科死當很兇的科目,考試當天剛好遇到生理期,分數果然不理想。沒想到以後每到考這一科目時,她自然且「恰巧」引發生理期反應。生理期跟著考試而來,成了這一科目理所當然考不好的「藉口」

這種來自於生活中高強度的壓力,使得成績不好的經驗建造心理防衛機制,投射到生理上。這種心理壓力上轉化到生理不適的症狀,就有可能是被身心症(Somatic Symptom Disorder)找上門。

身心症的生理症狀,好比:胃痛、頭痛、關節痛、背痛、腹痛、胸痛,有的在精神上會導致長期疲累、失眠、睡眠品質不佳;身體器官上的心悸、頭暈、腸躁症、噁心嘔吐。這些症狀的困擾程度大小不一,我的同學不只是身體生理的異樣症狀,還附帶的成績不及格的合理化。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

【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至暫至輕的苦楚得安慰

 

類似這種生理困擾的症狀起因是心理因素或是情緒因素,若是嚴重困擾到影響正常生活與功能運作,持續2星期以上,且明顯符合臨床上的診斷標準時,相當可能的是罹患憂鬱症。四十年前,我的教授說到,「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有憂鬱症傾項的人口將會達到10%,也就是說台灣估計約200萬人有憂鬱症狀傾向。」還活在九零年代的同學們,大都認為「怎麼可能!」。誰知道了世紀往前推進到21世紀,忽然感覺周遭的人「還滿多憂鬱症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共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只是憂鬱症的汙名化嚴重,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了,也從未尋求治療。

其實,當憂鬱症兆上身時,從下列四方面反應可以感覺得到:

1.情緒性不穩的反應

情緒性不穩的反應,可區分為短暫性和長期性的情緒低落。憂鬱症患者常會不自主哭泣、憂傷,落寞、孤寂、無望、無助、無力,認為自己是累贅無用。對人失去熱忱、對事失去感覺,常存罪惡感、有罪惡妄想傾向,在灰心之至常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2.生理上症狀的反應

最常見到的是胃口變差、食慾不振、體重明顯減輕,當然也有不少人壓力越大藉由進食想削減壓力,導致體重增加。也有許多人精神上會明顯的失眠、缺乏活力與能量、嗜睡、動作反應比較多是遲滯、性慾降低;生理上常有五官的頭痛、頭昏、眼酸、眼疲、口乾、舌燥、呼吸不暢、耳鳴;肩頸僵硬、腰痠背痛、胸悶、胸痛、腹脹、頻尿、消化系統不適,還經常性的便秘、拉肚子。

3.思緒性紛亂的反應

最常聽到說自己好亂、好煩、好累、怕被干擾;很多事情因心煩而意亂、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優柔寡斷難以做決定;對自己做的事情總是不滿意,會自我批判、自我責備、總是低估自己能力,因為低容忍而容易被激怒、低挫折而容易沮喪。思緒紛亂造成想事情,說到嘴邊卻想不起來(舌尖現象),紛亂之下最好的避難,就是把自己封閉起來,退回到自以為安全感的角落。

4.行為上低落的反應

當自己退縮退回到自以為安全感的世界,難免對周遭事物感到了無生趣。無精打采久了,變得不太想動,做事不起勁,動作變得遲緩效率降低。說話聲音變小,眼神顯得遲至、不敢直視他人,與人對談會坐立難安。

 

【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至暫至輕的苦楚得安慰

 

久病、久臥、久孤的鬱卒長者

罹患憂鬱症的人,生活必然過得辛苦,「我好苦喔!我該怎麼辦?」這是他們心裡常發出的聲音。當遇到這樣的「警訊」,家人、朋友及本身就必須要「覺知」,意識到自己低盪的心情,有負面行為的反應,更要覺察到他們的軟弱,正需要協助與救助。

我從事居服員的年日,經常性的看到服務的長者,久了都落寞寡歡,覺察到久病、久臥、久孤、久分的長者,鬱卒久了,憂鬱症常會等號加身。

 

【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至暫至輕的苦楚得安慰

 

居服員的服務,必定要進到服務對象的家裡面,在服務長者的時候會發現老夫老妻常互相數落、互相抱怨!年紀愈大,舊帳就翻得愈久。垂垂老矣的老爺爺,年邁中風,安坐在輪椅上,口齒不清,對於過去的英勇,無法述說。在家裡和奶奶兩人常常相看「兩討厭」下,老奶奶把過去爺爺怠慢奶奶的舊帳,全部都翻出來叨念;不只語言「霸凌」,更限制爺爺的行動和金錢使用。

有次,要協助爺爺外出理髮,一路上爺爺面有難色,手摀著胸口口袋位置說,「我沒錢!」原來爺爺在乎身上沒有分文,更是關乎面子尊嚴的殞落。「爺爺,奶奶把理頭髮的錢交給我了……!」過去掌握家裡經濟大權的爺爺,淪落到沒有支配金錢的自由,苦悶難當。久了可以感覺出爺爺壓抑、苦悶到「情緒性極度不穩」、 「生理症狀迸發出痛楚表情」、「行為無力抗拒而憤怒」、「思緒性紛亂語嫣不清」,甚至對著我字句清楚的說:「我好苦,好想死啊!」

雖沒有經過「專家」診斷,但爺爺面對長時間坐輪椅的壓力,明顯的出現情緒、思緒及行為症狀,約可以說爺爺罹患了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s),若是沒有給予協助、轉化,讓壓力源消失,長久下來狀況只有越加惡化。

 

【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至暫至輕的苦楚得安慰

 

解壓三法寶

在服務的過程裡面,我有三個解壓法寶。

首先,要用心陪伴和認真傾聽。在服務互動,給予相當程度的支持、尊重,經常性的有溫度的眼神交會,溫暖、同理的聆聽他內心的吶喊。更多時候在居服的過程,不是只單單「做事」,還要會「做人」,在陪伴過程中多問候、多關懷、多噓寒問暖,多推著爺爺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有機會就帶著爺爺走入公園、菜市場、看都會櫥窗創意的設計、發現路徑邊美麗的花草,逛百貨看流行服飾……。這只是其中一招法寶。

第二招法寶是針對奶奶下功夫,紓解她陳年怨氣。若解除奶奶的心頭「大恨」,爺爺必然幸福美滿。這個招式很簡單,聆聽、尊重勢必擺第一,這是贏得信任的門檻。身為居服員,每天報到時,論如何都要觀察受照顧者身體皮膚的狀況,若有瘀青、紅腫都要告知督導和暗示奶奶要小心,不要讓爺爺「撞傷」。

第三招法寶是──常常為爺爺及奶奶禱告。讓受照顧者知道自己是個基督徒,相當必要。當知道我是基督徒,見面及道別是說祝福的話,受照顧者會感覺到溫馨。為他們的難處禱告,他們會理解,而且會得安慰。居服員不談宗教,但可以以愛關懷。面對生活和生命問題,幫助他們理解,一起明白除了人際關係以外,還有個神際關係。

這種靈性關懷,可以幫助他們知道苦難為什麼會臨到我?讓他們明白這當中有一些事情,是永生的問題。聖經上說:「現在的痛,只是至暫至輕的痛苦而己,」有時候在長者身上融入靈性關懷,長者反而會從中得到舒緩,得到安慰。

 

【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至暫至輕的苦楚得安慰

 

核心的居服是要感受到居福

伊甸基金會成立超過40年,仍然圍繞著關懷身心障礙者,擴大到身心障礙的長者,以「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為服務宗旨。不只是看到「身心」軟弱需要被服務,還感受到「靈」裡的空虛,需要被填實。我在居服的解壓三法寶,用在居家庭的長者身上,非常受用。

離開居服的日子,有四年時間。爺爺已經安息,奶奶還常常打電話給我,懷念以前「靈性關懷」的安慰,說到奶奶本以為快崩潰、憂鬱發作,血壓飄升不穩的安老日子,因為三法寶,深感「居福」。這是曾經身為居服員的我,最感安慰的!

 

【雲端恩語第56集(回應文之二)】至暫至輕的苦楚得安慰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11.15  NO.45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