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0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動作不要急,慢慢彎下。」照顧服務員正帶著一群長輩們運動。

 

伊甸基金會─臺中耆福社區式長照機構(以下簡稱臺中耆福),約16位長輩圍坐一圈,大夥兒認真地跟著照服員運動。

 

「來,手肘碰膝蓋。」

「兩隻手抓住椅子,兩腳離地。」

 

在照服員的指令下,長者熟悉地跟著動一動身子。哪怕動作不到位,老師兩腳離地30公分以上,長者只離地3公分,都不打緊。重要的是每天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0356圖說:長輩們在臺中耆福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圖說:長輩們在臺中耆福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除了中央區圍坐運動的長輩,還有2、3位長者分散在後方。在安全的範圍內,不勉強每個人非得運動不可。

 

來此接受日間照顧的長輩,有1/3都失智了。大部分的長輩在還沒來到臺中耆福之前,幾乎整天待在家,不是睡覺就是坐著。缺乏與人群互動,導致身體、心智、心情等方面都日益退化。

 

自從來到臺中耆福,長輩整體的情形皆有顯著的進步。

 

96歲的吳游絨阿嬤就是個例證。2023年底,吳阿嬤跌下床造成骨折。醫師評估她年事已高,不建議開刀,採自然恢復。在家中靜養的日子,大夥兒不時錄音、錄影,給吳阿嬤加油打氣。想不到,以吳阿嬤的高齡,她竟奇蹟似地迅速恢復,一個多月後,就回到臺中耆福,如今還與大家圍坐一起運動。想必日照中心健康的生活作息和同儕的力量,加速吳阿嬤康復的動力。

 

0231圖說:吳游絨阿嬤跌倒後,奇蹟似迅速恢復。

圖說:吳游絨阿嬤跌倒後,奇蹟似迅速恢復。

 

這日,看似平靜的上午,其實不平靜。

 

原來有一位長者,臉色看起來與平日有異。與長輩們朝夕相處,具護理背景的謝秀靖主任馬上察覺蹺蹊。血壓一量,收縮壓飆到200 mmHg以上,血氧濃度低迷。再量,還是如此。臺中耆福立刻通知家屬,並聯絡救護車送醫。

 

氣候變化、病毒傳染等因素,加上年齡這個關鍵因子,老人家的身體情況終究不能與年輕人相比。故此,臺中耆福為長輩製造愉悅氣氛的同時,一面得保持警覺心,才能察覺長輩身體秋毫異狀。

 

「照顧失能、失智的長輩,敏感度要高。」謝秀靖說。

「幼兒園也是啦!只要是照顧『人』,敏感度都要高。」她再三強調。

 

0387圖說:無論長者或小孩,照顧「人」都需要高敏感度。

圖說:無論長者或小孩,照顧「人」都需要高敏感度。

 

呼應伊甸臺中區區長李瓊瑤的規劃,繼兒童、身心障礙成人服務,近幾年順應臺灣高齡化趨勢,更推展長者服務,使當地全人關懷服務更為完整齊全。

 

謝秀靖來到伊甸服務長者,也是一段奇妙的機緣。

 

她原是基層醫療院所的護理師,工作、婚姻、兒女教養等蠟燭多頭燒,令謝秀靖身心俱疲,希望有一個新的開始。

 

於是,帶著兒子搬遷新居、求職,重新啟動人生。

 

「伊甸臺中耆福徵護理師?」乍看人力銀行的徵才訊息,謝秀靖遲疑了一下,因為她未曾接觸過長者服務。

 

一來這個職缺有別於臨床護理師的輪班制,二來考慮到照顧兒子的需求,「週休二日,正常上下班」是個誘因。她便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情,投了履歷。想不到竟意外開啟了一段新的職涯。

 

0267圖說:謝秀靖從護理師轉為長者服務。

圖說:謝秀靖從基層醫療院所轉至長者服務。

 

向來沒什麼與長輩相處的經驗,謝秀靖剛轉換跑道,也歷經了磨合期。加上獨自撫養兒子的壓力,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

 

原來,兒子幼時,保母察覺他的語言發展比同儕落後半年。經過綜合評估,發現他情緒、專注力等方面也不盡如人意。謝秀靖即接受專業建議,積極安排兒子至伊甸接受早療。

 

「我的兒子是特殊生。」兒子上小學後,每學期,謝秀靖都會和資源班老師及班導師討論兒子的狀況。

 

許多特殊生的家長擔心一旦表明孩子的身分,即被貼上汙名化的標籤,因此寧可選擇不揭露。謝秀靖考量到一般學校的老師,泰半未觸過特殊教育。以他的兒子為例,現在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定期到身心科回診,穩定用藥,但障礙嚴重程度未達領身心障礙手冊的標準,又不具障礙外顯性。若一開始沒讓導師知道,讓老師自行摸索,對融合教育也是某種層面的阻礙。

 

上班的時候,若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總令當媽的提心吊膽。兒子4年級時,有一次情緒上來,出手打同學。為阻止雙方,老師也受傷了。

 

「把老師弄傷!」沒接觸過特殊生的老師,恐怕就直接認定兒子是壞學生。所幸,當時的老師了解學生的狀態,並未追究,但當媽的仍感到過意不去。兒子升上五年級,逐漸懂事,且又遇上知情達理的老師,開始有了轉變。照例,謝秀靖讓老師了解兒子的情況,老師理解並用融合教育的精神,帶領全班彼此包容和接納特殊生,不會將小事放大。

 

「現在很少聽到老師告狀了。」謝秀靖笑著說。

 

除了遇到好老師,還有幼兒園園長等貴人一路相助,對兒子的關愛與包容,無非是支持媽媽的有力後盾。

 

謝秀靖到伊甸,起先是擔任護理師,不到2年的功夫,就升為主管職。

 

「為什麼是我?」她問區長。

「不是我選的,是主耶穌!」李瓊瑤妙答。

 

護理師和主任是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護理師接觸長輩和家屬,是第一線服務。當主管則有許多行政事務。

 

0488圖說:謝秀靖有感護理師和主管職是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

圖說:謝秀靖有感護理師和主管職是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

 

「我逼自己學電腦,還要編預算……」嚴謹律己,謝秀靖苦笑著說。

 

她仔細回想,人生路上看似曲曲折折,但身邊總不乏基督徒的同事、早療老師和房東等,告訴她有關主耶穌的事。冥冥之中,彷彿有一股出人意外的平安,暗地裡扶持她。正如,初搬到大里,人生地不熟,卻遇到很好的保母,待兒子視如己出,使謝秀靖上班無後顧之憂。

 

0362圖說:背後友善支持,使職場上的媽媽無後顧之憂。

圖說:背後有友善支持,使職場上的媽媽無後顧之憂。

 

2024年的母親節,同日也是護理師節。謝秀靖身為這兩個節日的主角,同時刻劃出許多為人母的情景。她照顧著別人的爸媽,也需要別人同理她的孩子。婦女們在職場上衝鋒陷陣,需要社會大眾釋出更多的友善,有特殊生孩子的家庭更是需要。

 

在這慈暉照耀的五月,盼望同理與共融帶給母親和護理師往前的動力。

 

0003封底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05.17 NO. 4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