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0116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所有小孩都有『玩』的權利!」伊甸基金會─彰雲嘉區洪宏錡區長疾呼。

 

0023圖說:洪宏錡區長向嘉義市政府身權小組倡議共融遊戲場。

圖說:洪宏錡區長分享向嘉義市政府身權小組倡議共融遊戲場。

 

共融遊戲場的理念在全台方興未艾。身為嘉義市政府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推動小組的委員之一,洪宏錡於2017年向身權小組提出簡報,倡議推動共融遊戲場。想不到,此構想不僅獲得市議會認同,不消一年的功夫,雲嘉嘉地區的第一座共融遊戲場—嘉義市文化公園,也就是民眾慣稱的「青蛙公園」,就熱鬧開張。開幕當天嘉義市巿長、議員、在地相關身障團體及伊甸在嘉義的早療中心孩子們也前來共襄盛舉。繼青蛙公園之後,嘉義市復以一年一座的速度新建共融遊戲場。

 

面對少子化現象及都會區普遍缺少戶外遊戲空間,為凝聚各方力量、喚起公部門對兒童遊戲權的重視。2017年,一群具備不同專業背景且關注兒童遊戲權的家長,共同成立了「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

 

伊甸既是以服務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起家,對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以及身心障礙家長陪同孩子一起遊戲的權利,理當有所響應。

 

0072圖說:以圖示比喻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

圖說:以圖示比喻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

 

「我們不是先鋒,是跟風啦!」洪宏錡謙虛表示伊甸響應特公盟的主張。

 

共融遊戲場既然名為共融,就是希望不分身心障礙、體型、年齡等,能夠創造一個共同活動的空間,不僅有肢體運動的空間,更彼此從休閒與遊戲中交流互動。

 

截至2023年中旬,嘉義市已有5座共融遊戲場。洪宏錡帶大家一覽市區中心內的3座共融遊戲場。一面欣賞各共融遊戲場的特色,一面也可從中看出嘉義市興建共融遊戲場的歷程。隨著暑假將至,不妨來一趟共融遊戲場巡禮之旅。

 

文化公園

說起嘉義市的共融公園,當然少不了首座成立的文化公園(更常被稱為青蛙公園)。青蛙公園的入口就是青蛙張大嘴的拱門,隔著垂楊路正對著嘉義女中。這是以諸羅樹蛙為主題的特色公園,處處洋溢著與生態共融的氛圍。

 

0112圖說:文化公園入口。

圖說:文化公園入口。

 

園內有健美蛙王造型的數字及符號翻翻樂,經由家長的陪同,小朋友可以從遊樂中學習數字與符號。午後,偌大的沙坑被豔陽曬得燙手,小朋友躲在溜滑梯的陰影下玩沙。向來頗受青睬的捲筒狀溜滑梯,想必也是滾燙燙,這幾項遊具方得等到接近夕陽西下,才會湧入孩子潮。

 

0164圖說:民眾在溜滑梯下陰影避暑。

圖說:民眾在溜滑梯下陰影避暑。

 

0117圖說:文化公園的沙坑。

圖說:文化公園的沙坑。

 

想來點旋轉的速度感嗎?無障礙大轉盤是不錯的選擇。青蛙公園裡的轉盤遊具比別處的轉盤都來得大一些,洪宏錡撐起轉盤上固定輪椅的架子,邊示範邊說明,轉盤特別設計了兩個輪椅座,乘坐輪椅者可享受親子旋風之樂。一旁的說明告示牌沒有提到這個設計的巧思,要不是有洪宏錡的解說,知道如何正確轉盤的人恐怕不多吧?

 

0143圖說:大轉盤的輪椅座。

圖說:大轉盤的輪椅座。

 

園內最受歡迎的遊具之一—彈跳床,民眾脫鞋依序跳上,彷彿擁有青蛙般的彈跳力,騰空躍起。

 

0127圖說:彈跳床。

圖說:彈跳床。

 

走著走著,非常受歡迎的鳥巢盪鞦韆已不復見,只留下昔日盪鞦韆打樁和鋪沙的坑洞。大夥兒排隊搶著玩的軌道車,軌道猶在,專用軌道車孤零零地栓在樹下。

 

0154圖說:昔日軌道車的軌道。

圖說:昔日軌道車的軌道。

 

0152圖說:使用過度的軌道車被栓在樹下。

圖說:使用過度的軌道車被栓在樹下。

 

洪宏錡指出,青蛙公園開幕時熱鬧滾滾,一直以來也受到當地居民、外地來客的喜愛。由於近文化夜市,地點佳,高使用率及民眾未遵守使用規範,遊具的損壞率很高。

 

共融遊戲場為不同的族群有更細緻的設計,因此造價不菲。毀損率高在洪宏錡的眼中卻是另一種正面的解讀。他表示,毀損率高也代表使用率高,青蛙公園欣欣向榮,沒有變成乏人問津的蚊子公園。使用率高是民眾對共融公園的肯定,才會以一年一座共融遊戲場的進度興建。

 

0161圖說:青蛙公園是伊甸向嘉義市政府倡議的第一座共融遊戲場。

圖說:青蛙公園是伊甸向嘉義市政府倡議的第一座共融遊戲場。

 

共融遊戲場從倡議、設立、啟用、改進等,持續滾動式修正。洪宏錡回憶起青蛙公園推出的第一年,發生好幾回意外事件,泰半為孩子不遵守規則造成的結果。於是,公園就增加了遊戲使用說明的告示牌,甚至提供了鄰近醫院的資訊。共融遊戲場的其中一個用意是要藉由遊戲創造親子互動,除了加強安全宣導,親職觀念也應該隨著外面硬體的更新而與時俱進。家長把孩子帶到公園,並非放孩子去玩,就可以自顧自地滑手機了,家長的陪伴也是共融遊戲場訴諸的精神之一。

 

中正公園

瀏覽了雲嘉嘉地區的首座共融遊戲場後,接著往嘉義火車站的方向移動,來到民權路上中正公園裡的兒童遊戲場。這座坐落於市中心的兒童遊戲場,2022年2月才啟用,正下方設有地下停車場。從感覺統合到感官刺激,共規劃了12感官體驗區,設計融入了孩童啟蒙的體驗,整體看來嶄新精緻。

 

0202圖說:嘉義市中正公園。

圖說:嘉義市中正公園鳥瞰說明圖。

 

馬太福音第18章,主耶穌說要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即便您已經是成人了,一見中正公園的兒童遊戲場,很難不把「內在小孩」給呼喚出來。

 

只有成人及腰高的穿梭迷宮,小小孩跑一跑、繞出圍籬獲得空間成就感。太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給孩童們顏色瞧瞧。在此,視障孩童可透過觸覺感受不同材質和溫度的地板。大型翹翹板,親子共乘同樂,家長免去翹翹板超載的顧忌。

 

0199圖說:彩色玻璃帶來視覺感官的刺激。

圖說:彩色玻璃帶來視覺感官的刺激。

 

0183圖說:以觸覺感受不同材質地面。

圖說:以觸覺感受不同材質地面。

 

中正公園裡的露天音樂台,是市區內藝文活動的熱門展演場所。兒童遊戲場也將在此舉辦的國際管樂節活動融入設計—麥克風造型的站式旋轉遊具、鐵琴、銅管造型的遊具、轉動留聲機般的轉軸就會唱童謠的遊具。瞧!在示範遊具的當下,洪宏錡區長也回轉像小孩子,笑得多開壞!

 

區長-嘉義共融遊戲場0207

圖說:轉動轉軸就會唱「Old McDolnald had a farm」。

 

0220圖說:中正公園裡設置呼應國際管樂節的遊具。

圖說:中正公園裡設置呼應國際管樂節的遊具。

 

0241圖說:麥克風造型站式旋轉游具。

圖說:麥克風造型站式旋轉遊具。

 

嘉義公園

離開中正公園,沿著民權路一路往東行,來到此行最後一站─嘉義公園。自公園街的入口進入嘉義公園,綠樹形成一片養眼的碧意。縱使一時上不了阿里山,在此樹群下遮蔭也令人心曠神怡。左手邊是棒球場,右手邊是射日塔,朝北北西的方向前進即來到「我的樹屋尋寶遊戲場」(慣稱樹屋遊戲場)。嘉義公園裡可滿足兒童、成人、長輩不同的休憩模式。

 

0255圖說:嘉義公園的樹屋遊戲場。

圖說:嘉義公園的樹屋遊戲場。

 

樹屋遊戲場不愧是繼青蛙公園之後,設施益發進步與改良,像每項遊具的說明不僅有注音、圖示,更以較順暢易讀的說明分項解說。標示放大字體,使眼力不佳的家長或長輩也能識讀標示。相較罐頭遊具,樹屋的空間放大了些,對成人較為友善,不致縮頭哈腰地陪孩子穿梭樹屋,否則幾回下來,難逃腰痠背痛。加寬的溜滑梯,大朋友、小朋友都坐得下,家長不致為陪小小孩一起溜滑梯,臀部卻遭卡住,形成溜不下去的窘境。

 

0260圖說:有注音的大字告示牌。

圖說:有注音的大字告示牌。

 

0265圖說:可親子共溜的大溜滑梯。

圖說:可親子共溜的大溜滑梯。

 

看著公園內親子攀繩的溫馨畫面,洪宏錡聊到,共融遊戲場開頭是為倡議兒童(特別是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遊戲帶來歡樂與想像的空間。如同伊甸在嘉義的服務有分兒童、成人、長輩等,雖然不同年齡有不同的需求。在這高齡、少子化的社會裡,以有限的資源提供服務,彼此若是競合相爭,結果就是互相傷害。但在共融氛圍下,互相理解、包容,這個社會就是美好的。如同伊甸小橘子非營利幼兒園的孩童和嘉義基督教醫院祈樂園日照中心的長輩進行老幼共融的活動,長輩一見小朋友的表演就樂開懷。小朋友和長輩共餐,發現長輩們的飯都軟軟的,藉此機會教育孩童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也會老化。

 

0269圖說:遊戲場式親子共處的美好空間。

圖說:遊戲場是親子共處的美好空間。

 

共融遊戲場並非要公部門埋頭去蓋,而是經過與社區對話溝通,聽取不同的意見,融出符合當地需求及特色的遊戲場。友善的環境和氛圍,使年長者、身心障礙者等可以放開心胸走出來,彼此被看見、被聽見。想像在共融遊戲場裡,坐輪椅的家長陪孩子一起在大轉盤上旋轉、視障的孩子拍擊鐵琴造型的金屬管、阿公陪著孫子玩寬版翹翹板,那是一幅幅多愜意、祥和的畫面啊!

 

百聞不如一見,怎麼樣?暑假來一趟共融遊戲場之旅吧?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06.20 NO. 4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