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幸諺從小看著媽媽照顧病患,助人的榜樣深植於她的心。長大後,一頭栽入居家服務的行列,用愛默默照顧鄉土。這條路沒有光環,有的是散發助人的馨香之氣。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天空下著雨,三隻黑色的幼犬合叼著一隻紫紅色的女鞋,開心玩鞋的模樣煞是討人愛憐。只是不知道鞋子的主人是誰?鞋已被雨水浸透淋漓了。
進到屋內,才發現原來鞋子的主人是照顧服務員施幸諺,當下的她正忙著預備午餐。平日,80歲的吳阿嬤照顧52歲罹患小兒麻痺合併疾病的兒子。隨著年紀漸長,照顧漸感力有未逮。雙眼白內障,視線霧茫茫,煮的菜究竟滾了沒,只能憑聽覺來判斷。
所幸,向伊甸基金會申請了照顧及專業的服務,照服員依照顧計畫到宅進行基本日常照顧、家務、備餐、沐浴等的協助,吳阿嬤放心地鬆一口氣,感謝的心情不言而喻。
從小看著媽媽從事照顧病患的榜樣,發現幫助人是件快樂的事,許多青少年尚在懵懂中,施幸諺就已確定將來要以照顧人為職志。母親曾質疑:「妳不是怕聞大便味嗎?」考量讀書較不適合自己,與其勉強違反本性,不如從事有興趣的工作。
初加入醫院團班,不想因為年紀輕而被人瞧不起,施幸諺工作時加倍地殷勤練習,使速度與熟手們並駕齊驅。
她謙遜地認為自己沒那麼有耐心,卻在母親一次下班時,被意外撞見協助護理人員,幫忙躁動的失智病患耐心服藥的畫面。只見這位抗拒的阿公一把拉住施幸諺的頭髮,手臂抓來一口咬下。施幸諺不但不生氣,反而回頭安撫阿公。「阿公,你這樣抓我頭髮會痛耶!」慢慢撥開手。當下母親驚嘆道,女兒果真是一塊照顧人的料!
同樣是照顧病人,施幸諺多了一份用心與細膩。在護理師忙碌時,時間亦許可的情況下,主動上前協助。不僅幫忙,也在做中學。例如:觀察護理師如何以紗布纏繞,為病患保養手部,學起來得以照顧在病患身上。這些都不是他人要求,而是施幸諺願意花心思,在照顧病患上精益求精。有照顧服務員在沒有人看到的情況下,潦草完成工作就好。其實人們看不到,或不曾思量過的,才是更深層、內斂的照顧。
工作積極地做中學。除此之外,施幸諺與母親利用休假的時間充實長照的知識,自費到高雄、台南等地上長照課程,加強自己的專業。出於對照顧人的一片赤誠,照顧服務員對施幸諺而言,不僅是一個職稱,而是呼應自己內心想助人的信念。
礙於社會大眾對照顧人力的刻版印象,缺乏對照顧人力專業的尊重。以致在醫院服務的那段日子,曾接收到民眾視照顧服務員為下等的、替人把屎把尿的說法。聽到這些言論,施幸諺忍著淚水,把委屈往肚裡吞。
有難過的事,也有高興的事。猶記一位年約20歲的男子出了車禍,全身癱瘓只剩嘴能動。病痛導致脾氣不好,大家都敬而遠之。但施幸諺看得出來,他其實希望有人陪,找機會就多聊聊。當這位病患有需求叫人時,若沒即刻得到回應,就會大發雷霆。然而,當施幸諺在忙碌中,請他稍等,他都會耐著性子等待。這是信任累積的默契。
後來,施幸諺有緣得以與先生相識,先生欣賞這份善良的心地,決定攜手共度一生。成家有了孩子,不便繼續在醫院一天12小時的工作,遂轉至伊甸基金會做居家服務。
擔任居家服務員,不是光有熱忱,雲林當地服務的對象,九成以上都是65歲以上的長輩,以台語為主要溝通語言。因此台語不能說得太差,順暢的溝通是服務信任的基礎。還要對當地務農、節慶嫁娶、廟會等有認識,才能熟悉服務使用者的生活模式。
一般大眾對長照政策認知較薄弱,以致有理解的偏差。尤其年關將近,許多申請服務的家庭都希望能「擴充」家務上的服務─打掃整棟整處,那是與規定不符的,因為家務提供原則是採一般與簡易性家務清潔,並依照簽訂契約執行。
雲林居家式長照機構居服督導高俊欽指出,人力招募,因應地區生活機能與服務區段等便利性非繁華鄉鎮可比擬,加上民眾對照顧人力尊重、推崇不高之下,有心加入者,甚至被流言誹語影響,招募上更顯困難,願意留下服務幾乎都有地緣關係,或從業已久,有其固定年資。像施幸諺這樣的青年人力投入長照是需要大家的支持。
熟練地在預備午餐,吳阿嬤十分放心地交由施幸諺掌管廚房,到後面的房間推行動不便的兒子出來用餐。勸誘著幼犬從兇兇怒叫的大狗房舍拖出的鞋子,施幸諺穿上濕淋淋的鞋,繼續穿梭在北港、水林的長輩家中。
這,就是照服員的日常。不在鎂光燈的閃爍下,默默用愛照顧鄉土。這是施幸諺的工作,更是認定有意義的志趣。
後記:請回到最上方的照片,吳阿嬤腳邊紫紅色的鞋,正是沒有被三隻小狗叼去玩的另一隻鞋。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01.13 NO. 395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