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中得到生命養分

約翰一書3:18,「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年輕的江紜怡用身體力行服務身心障礙朋友,從中體會服務的意義,成為她生命的養分。

文|王錦萍 攝影|李蒼瑀


聖經上對年輕人非常有信心,《提摩太前書4:12》說:「不可教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的確,年輕人足以成為他人的榜樣,而本屆《人間伊甸獎》其中一位得主,就是這麼一位謙卑又模範的志工:江紜怡。

大學就讀心理系的江紜怡除了理論,更崇尚實作經驗,親身在第一線與個案工作帶給她更扎實的學習,「我對應用比較有興趣。」於是在大二江紜怡就加入伊甸基金會的志工行列。

透過服務同理身障朋友

志工服務2年多,今年獲頒人間伊甸獎 江紜怡參加過伊甸青年志工寒暑假營隊,也在伊甸台中服務中心服務身障成人,並且協助社工進行家訪。

「我還記得一開始有點沒進入狀況,志工訓練完之後,有一段時間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怎麼做,後來第一次家訪時真正體會到志工的意義。」江紜怡回想那時:「在旁觀摩社工怎麼跟個案講話,學習講話技巧。」

「我不是一個社交型的人,不管去家訪或去到機構服務,必須要主動跟人噓寒問暖,往往先內心交戰一番,」但是一旦跨出那一步就豁然開朗了。

幾次下來,漸漸的,這些服務過程在江紜怡內心產生愈來愈多衝擊,來自小康家庭的她,沒有接觸過弱勢家庭的經驗,「一開始比較像去了解完全不同的世界,原來這真的是人生的現實面。」相較之下,體會自己所擁有的竟是如此的富足。

新聞報導中的悲慘故事具體的近在眼前,了解到人在現實中真的會有不可抗拒的因素,「我們以為很簡單的,跌倒之後站起來就好了,可是對他們來說真的有困難。」

餵食技巧是一門功課

除了困難的那一面,後來江紜怡去了伊甸位在淡水的愛德養護中心當志工,在那裡她見證到困境中仍然閃亮的人性光芒。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在電梯裡面努力的按住電梯按鈕,第二個人奮力卡住電梯門,為的是等第三個人,他非常緩慢的走近電梯。」看到這一幕,江紜怡眼淚瞬間流出來,搭乘電梯對一般人來說很簡單,對他們卻是困難重重,「他們堅持不需要他人幫忙,要自己來。」他們可能要同住在一起彼此支持一輩子,而這樣深刻的情誼早已經是家人了。

中心裡的服務使用者大多無法自理生活,志工服務的項目之一就是餵飯,「超怕餵得不好害對方嗆到,而且當時真是怎麼餵就怎麼吐出來,」

其中有一位令江紜怡印象最深刻:「他已經儘量配合了,可是身體反應就是不行,怎麼都餵不進去,其他人都吃完了,只剩下我們兩個對戰,對方和我都很挫折。」專職的社福人員接手暫時解決這個難題,不過,江紜怡並不放棄。

「第二次再去幫忙餵食的時候我就鼓勵,這一次一定可以的,後來真的成功吃飽飯,我們兩個人都很高興。」

帶活動各種障別都能參與

更有信心之後,江紜怡更進階設計課程,家訪時帶服務使用者做運動,在愛德裡頭帶活動等等。「大部分課程我們都事先演練好幾次,希望課程能適合所有障別,特別希望比較重度的住民可以參與。」

「服務時同理到那種心情,是自己(身障者)明明很想動卻無能為力的。」江紜怡說,「也許我的老後也需要別人幫助。」想把現在自己能力範圍所及的給予他們,雖然是微薄的力量,卻是大大的關懷。

「很高興的是,後來有其他人受我的影響也來參加志工服務。」年輕的江紜怡默默付出,做光做鹽,帶來的影響猶如馬太福音5:15,「人點亮了油燈,也不會放在斗底下,而會放在燈臺上,它就照亮屋子裡所有的人。」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9 期 2016.3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