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送餐 傳遞關懷
「哈囉阿嬤!今天好嗎?我幫您送便當來啦!」騎著機車穿梭於三峽大街小巷的黃純花,將愛心餐點送到每個需要的弱勢居民手上。投身於伊甸志工,一晃眼已七年,願意持續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堅持著服務他人的志業,相當難能可貴。
文‧攝影│賴慶榕
今年53歲的黃純花,本身是職業婦女,平常有穩定的工作,卻能堅持每週休假的時候,服務奉獻他人。因為鄰居的邀請,因緣際會下就此踏入服務志工的行列,開始長達近七年的送餐服務。每一條送餐的路線,都彷彿都能寫成一則千迴百轉的故事。
熱心公益 開啟生活新視野
「送餐」是黃純花作志工最主要的任務。剛開始,黃純花遇到憂鬱症患者、心智障礙者也曾畏懼;而原本陌生的路線,也需要慢慢熟悉,安排送達的先後順序。擔心餐點送達前就冷掉,總是希望盡快將食物送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餐點配送到每一位服務對象手中,也是在學習怎麼面對不同背景的弱勢居民。
獨居老人的住所往往不方便找尋,無論颳風下雨,黃純花都帶著古道熱腸的心,使命必達地將餐點交付到他們手上。此外,她也常協助伊甸處理許多繁雜工作。即使曾因為工作關係無法穩定送餐,卻在工作之餘,仍積極善用瑣碎時間提供幫助,像是活動支援或行政庶務。
與不同對象的互動 百感交集
為獨居老人、心智障礙者送餐,時常面臨各式各樣的考驗。有時來到服務對象的家門外大喊,不見得有回音,必須自己把門打開。髒亂的環境、難聞的氣味、責罵的對待,都是心理必須克服的恐懼與障礙。有遇到和善客氣的長輩;也會遇到情緒不穩的老人家;與憂鬱者患者接觸得到的冷漠反應,有時難以對話。
過去曾送餐到一位阿伯家,當時已截肢臥床,房屋髒亂,每次送餐進來總覺於心不忍;在三鶯橋下的原民部落,送餐到一位曾經洗腎、截肢的服務對象家中,按電鈴或呼喊時,發現他的母親床鋪正位於大門一進來的地方,相當奇怪,回中心反映後,就幫她移動到適合的位置。
另外,也遇到一位失智的阿嬤,同住的晚輩對於送餐者的態度卻很不友善,或是因為重聽、在睡覺而沒得到阿嬤回應,只好將餐點放在長輩醒來能自己取得的地方。然而,心中總有著對長輩的掛念,希望能親眼見面,才真正放心。
愛的宅急便 送餐愛無限
一份餐點的份量不大,可能是一個刈包的份量,總讓純花不禁疑惑,長輩能吃得飽嗎?一想到長輩卻可能得分成兩餐來吃,就覺得相當心疼。有時候看著自己送上的餐點,總會想若能讓他們吃得更好,那該多好呢?有時送餐回來,也會和服務中心討論餐點可以調整的空間。
送餐時,也盡量把握時間與他們聊上幾句,真誠關心,往往讓純花感到踏實許多。「今天有熱湯,喝的時候要小心喲!」 例如對視力欠佳甚至失明的長輩,她總要先打開餐盒,告訴他們當天的便當是怎樣的內容。
其中也不乏感動的經驗:每次送餐時給這位年歲已高的失明長輩時,對方總是依依不捨地連聲道謝,雖然黃純花認為,志工就是不求回報地付出,但是當長輩親切地給予回饋時,也讓她很是感動在心;天冷時也不忘叮嚀長輩多穿一點。
幾年來送餐的歷程,總有些感觸,希望自己到老的時候,不會如此地孤獨寂寞。藉由志工服務,在常軌工作之外締造更多的社會價值。自始至終抱著堅定的信念:「做好當下,替未來鋪路。」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9 期 2016.3 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