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融合教育 與愛同行

在一般教育體制裡,特殊生容易被標籤化;但是在融合教育班上,看不到障別帶來的學習阻礙,看見的是多了一分友愛與包容,互助取代競爭,真善美在這裡發揮到極致。

20130524-45-團課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下課時間,同學們玩在一起,不仔細探究,幾乎不會感覺同學間有何不一樣,他們盡情的玩耍,大家和樂融融。上課整隊時,有人落單或跟不上老師指令,同學們主動引領他歸隊,在融合教育班裡,不會特意將同學標籤化,在這裡只談互助與合作,特殊生與普通生共同學習與成長。

 中午用餐時分,一位特殊生無法以手就口,飯菜掉得滿桌都是,剛開始普通生不理解情況會嘲笑這孩子,但是在老師的引導與示範下,一口一口地餵食,同學看在眼裡,幾次下來,一旁的電話響起,當老師接電話時,普通生馬上接手幫忙餵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學到,他不是不想學會自己吃飯,只是因為目前能力辦不到。

 融合教育 懂得關懷與接納

  處在融合教育的環境下,一般孩子們懂得關懷與接納,特殊生則是受到尊重而更有自信,推廣融合教育二十多年的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教授吳淑美娓娓道出融合教育的優點。

 教育有能力的孩子幫助弱小的同學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新竹教育大學附小學前融合班老師羅素琴指出,在融合教育裡,不跟孩子們談特殊生的障別,只有看到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

 在班上,一位自閉症孩子挑食,老師除了引導普通生不要勉強他吃之外,也告訴他們他有時不是挑食而是挑食器,理解之後,下次遇到同樣情形,普通生會貼心地問:「不喜歡吃,那要用筷子嗎?」

 患有過動症的孩子上課期間教室滿場跑,老師形容他身上裝了一顆電動馬達停不下來怎麼辦,要大家一起幫他關掉開關好不好?同學們一起拍手兩下並說,「某某某請回到你的座位上。」

 特殊生  重新被對待的機會

  在這裡特殊生有了一個被重新對待的機會,同學們學習彼此尊重個別化差異。一位特殊生家長就反應,她的孩子在融合班不是被憐憫,而是被接納。當她的孩子發現有能力比他更差的同學,會主動協助,對自己便產生自信。

 來自河南的一位陸生,過去在當地就學飽受欺負,為了自保,他開始帶塑膠槍上學,但是家長溺愛與縱容下,造成偏差行為常讓師生為之頭痛;該名陸生形容自己有如「有錢的大壞蛋。」輾轉來到新竹教育大學附小就讀融合班,不但個性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對人態度變得溫合有禮,他的媽媽形容,在這裡沒有歧視,同學相處融洽;下課後,母子倆可以坦然地走在路上,而不會遭受異樣眼光。

 友愛與包容  是份最好的禮物

 推廣融合教育二十多年來,當年的普通生有的已經升上大學,其中一位投稿到國語日報回顧童年這段教育表示,感謝父母讓他就讀融合班,提早知道不同人有不同需求,面對特殊生不會害怕,也知道該怎麼協助他們,讓他很有成就感。

 互動、友愛與包容早已內化到孩子們的心中,吳淑美表示,融合教學裡,普通生學到接納不同人與同理心;特殊生有了模仿學習對象,得到尊重與接納,無疑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