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活動記錄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滿足「住」與「行」的需求


台南大地震中,伊甸基金會雖在此次擔任二線角色,卻不餘遺力地成為救災行動的堅定後援。在整場事件中,伊甸出動40幾位同工大力協助著這件事。伊甸提供社會住宅、復康巴士、輔具等硬體資源,希望幫助災民重整生活步調,貢獻一己之力。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何坤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災民側寫:入住大林之後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自台南大地震發生,伊甸基金會搶在第一時間提供社會住宅,讓有需要的災民入住。而災民入住大林雙福園區之後,無論面對身體與心靈的創傷,重建之路都很漫長……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何坤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震後的百種人生
伊甸在殯儀館與醫院的服務


小年夜的凌晨地震,震碎了許多人的家庭與夢想,有些人不幸罹難,有些人受傷,也有一批人面對家人的離世正在悲痛。伊甸定位自己於第二線的支援服務,在殯儀館與醫院裡,提供關懷與資源的協助,希望盡己之力,陪伴他們度過這一關。

文|陳玠婷      攝影|李蒼瑀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台大震 齊心救災

地震重創台南,一夕間有人從此天人永隔、有人流離失所、致障……,伊甸緊急動員輸送服務,傾全力投入救災工作。攜手協助災後家園重建,陪伴他們度過人生關口。帖後2:17:「安慰你們的心,並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你們。」

文|蘇麗華 攝影|李蒼瑀、何坤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用藥物 小心引發SJS

通常服藥能藥到病除,但是對藥物過敏時,當心引發史蒂文森強生症候群(SJS),其後遺症影響不小,嚴重者可能致障或是死亡。用藥前,不得不謹慎。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月一日是高雄歷史性的一天!氣爆烈燄照亮夜空,巨響驚動沉睡中的居民。穿梭的消防和救護車聲不絕於耳,不時傳出傷亡消息,居民度過不平靜的夜。災變後百廢待舉,受創的災民仍餘悸猶存,適時關懷和資源援助,輔平他們心靈的破口,得到平安。

標題高雄 平安!氣爆重建之路  

文│蘇麗華

 

那一夜不平靜!「我不敢回家。」災民述說心裡的驚恐,他們來到獅甲安置站避難,對於才經歷的事件難以置信:家,不再是安全的避風港。

清晨接獲消息,伊甸高雄區區長楊意賢在第一時間會集同工進行現場勘查,了解受傷災民送往的醫療體系,以及安置站的災民,提供關懷與訪視家庭需要。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爆傷者薛旭淵  樂觀不滅

高雄氣爆不僅打亂薛旭淵的人生規劃,多處燙傷、骨折必須經歷漫長的復健過程,但是他勇敢鼓勵自己,不要輕易放棄任何活著的機會。

 氣爆傷者薛旭淵 樂觀不滅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灼傷復健路 打不倒他

每天上班必經的路程,怎麼也想不到會是一條不歸路!小傑照慣騎車上大夜班,突然身陷氣爆烈焰中,他成了嚴重灼傷患者。從小失怙的他,命運再次遭受挑戰,他選擇不低頭,勇敢面對。

灼傷復健路 打不倒他  

文‧攝影│蘇麗華

 

在醫院燒燙傷中心治療的小傑,前些日子離開加護病房回到普通病房,燒燙傷的面積顯而易見,植皮後尚未癒合的傷口表面不時滲水,只見小傑一邊說話,一邊不停地活動手指關節,深怕一不動,新生的皮膚到時張不開,拉扯會更加痛楚。問他不怕痛嗎?他回答:「當然痛呀,有時痛到晚上睡不著覺,但還是要動啊!」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繼安置站和醫療院所關懷後,伊甸再度前往災民家中進行居家評估,期待找出居民需求,從經濟面、輔具服務到居家修繕等,甚至福音關懷,災民雖面臨艱難四佈,透過行動讓失去的家園得以復整,受創的內心苦悲得以盡速遠離。

居家評估 找出災民需求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獅甲安置站撤離後,協住災民的後續工作未曾停歇。氣爆後加上連日來的豪雨,使得災後重建雪上加霜,彷彿上蒼也在憑弔逝者、哀泣地唱出悲歌。即便周圍充斥著苦難,羅馬書12: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伊甸高雄服務中心主任葉玉仁一行人展開居家評估工作,幫災民連結福利資源,評估房屋修繕、提供輔具等,好讓他們居家生活及早步入常軌。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雅鈴在氣爆發生後,走遍高雄各大醫院,幫助無助恐慌的靈魂安定下來。她遇到許許多多的人,傾聽他們的故事與哀傷,陪伴他們度過最難的那幾天。

毫不猶豫的愛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經過這次氣爆事件,雖然不至於影響生活原本的軌道,但確實讓我感覺到生命的不確定性。」伊甸基金會鳳山早療中心主任曾雅鈴說。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部健康法 新住民的轉機

窮鄉僻壤的台東長濱鄉一群新住民在此地落腳生根,語言隔劾、遇人不淑與異地謀生不易在在挑戰著她們。學習腳底按摩後生活有了轉機,即便日子再苦,她們都會咬緊牙關撐過去。

IMG_1237  

文│蘇麗華 攝影│高建芳

 「腳底有83個反射區,按摩技法依著陰陽五行理論,每個臟器各有對應……」課堂上新住民專心地聆聽吳若石神父講解理療原理,利用有限的中文吃力地閱讀,講到重點便用越南文字作筆記,不懂之處再發問。一批越南籍的婦女經過九個月的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奮戰,終於從吳神父手上接過證書,不僅是對她們能力的肯定,更為她們開啟從事腳底按摩之路的大門。

IMG_1255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神父守候邊陲新住民

瑞士籍的吳神父支身來台傳教,原本罹患關節炎風濕病經腳底按摩後不藥而癒,開始推廣足部健康法。他走訪世界各地關懷弱勢族群,傳教外,更用這套技法幫助無數的人找回健康,改善生活。

IMG_1281  

文│蘇麗華 攝影│高建芳

素有腳底按摩之父之稱的吳若石神父,逢人便推廣足部健康法,37年來造福世界各地許多人,就如同他常掛在嘴邊說:「一家一人會,省去醫藥費。」當地醫療資源匱乏,許多原住民跟著他拜師學藝,改善健康與經濟情況;如今更將技法授予新住民,提供她們另一種就業新管道。

 1970年瑞士籍的吳若石神父被派到台灣傳教,由於水土不符,37歲的他染上關節炎風濕病,就醫後不見起色,精神不濟。白冷會的一位修士看見吳若石神父年紀輕輕卻如此痛苦,於是遞給他一本腳底按摩的書,經按摩後不但病情獲得改善,意外開啟他的研究興趣。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玉碧:學習足部技法 意外開啟新人生

幸福婚姻是什麼樣子?是物質生活不虞匱乏,還是找到契合的另一半?越南籍的玉碧從前對婚姻沒有太多想像,嫁到台灣後,她卻進入實體世界和心靈的雙重空虛,長長的日子山窮水盡,好幾度對生命幾乎放棄,幸好,她撐過來了,在吳若石神父帶領下習得腳底按摩的一技之長,她的生命因而柳暗花明。

IMG_1415    

文│王錦萍 攝影│高建芳

 

十三年前玉碧嫁到台灣東部的山上,除了新住民都會遇到的語言不通、重新適應等情況之外,還有孤獨:「完全沒有朋友,鄰居都住得很遠,老公出去就不見人影,只留下我終日面對嚴格的婆婆。」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蓓五:從腳底按摩找到新生力量

當時已經34歲仍未婚的蓓五,在越南早超過拉警報的年紀,會不會結婚,嫁給誰?下半生過著怎樣的生活,很多女人從小編織著夢,有一種說法,其實上帝早就把每一對夫妻配得好好的,時候到了,那個對的人就會在對的時機出現。而屬於蓓五的緣分原來就在台灣。

IMG_1403  

文│王錦萍 攝影│高建芳

在越南擔任幼稚園老師的蓓五,經朋友介紹,對方表示不想找太年輕的小女生,反而想認識稍有年紀的小姐,兩人一拍即合,蓓五便跟隨丈夫遠渡重洋而來了。說起老公,已經結婚九年,生了兩個小孩的蓓五言談中滿是濃情蜜意,她說老公大自己十七歲,非常疼她,「唯一的毛病就是愛吃醋。」

上帝配好的夫妻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657  

文/陳玠婷

 最平凡的生日 最不凡的里程碑 

20歲生日象徵成年的日子,對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的柏廷來說,更別具意義,因為柏廷曾經害怕自己過不了20歲生日,但是他終於跨過對他如束縛般的19歲,依舊努力地活著。

柏廷與兩個哥哥患有裘馨型肌肉萎縮症,哥哥們先前相繼逝世,皆未度過19歲生日。柏廷與父母親深受打擊,至今仍非常心痛。正因為如此,柏廷對19歲非常敏感,一度消極。但隨著越來越靠近20歲,柏廷卻對復健投入越來越多心力,延緩肌肉萎縮惡化的速度,提升心肺呼吸功能、肌肉伸展,教保員陳庚昌表示每天在旁陪著他,每次聽他說:「很痛!」時,心疼之餘,只能繼續鼓勵他不要放棄。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PP_0054  

文/陳玠婷

福衍的右手指,有長期捏著煙的顏色,一種難以言喻的顏色,就好像你透過這樣的印記能夠看到過往他抽煙時的情緒似的。每個人都需要排解情緒的方式,因此即使知道福衍抽煙,也不會勸戒煙,只希望他能夠多照顧自己身體不要生病才好。

DPP_0110

(知道她們在做什麼嗎?身穿白袍的微微,從精障者的角色轉到精神科醫生的角色,替觀眾問診)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PP_0102  

文/陳玠婷

上月中旬參加活泉之家、真福之家舉辦的展覽活動─誰。傲慢與偏見,會後深深覺得自己經歷一場精神洗禮,預料之外的好養分,那天我真如活動的目的所說:打破對精神障礙者的偏見與藩籬,佩服他們的精神與能量是多麼源源不絕。

一走進展場,入眼的是一面與牆等高的黑板,上面毫無順序地寫滿─神經病、瘋子、不如死掉、關起來、難過、我盡量不惹麻煩、不要住我家隔壁等字眼,就像尖銳無比的刀鋒戳心窩似的,很難過。這時候才知道我們平常與朋友玩笑時說的字眼,對精障者是很大的傷害。

當然,精神障礙者發病時會讓一般人恐懼,因為我們無法預測他們下一步會做什麼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無法掌握的事情,人類就會產生恐懼。那天在現場,我看到的精障者們都是穩定且笑咪咪的,讓我放心之餘,更發現他們在穩定時,其實與一般人一樣,溫和、聊天、輕鬆,且勇於表現,我為自己的發現而高興,因為他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將我的偏見卸下,願意認真、平等對待他們。

整個展間分了許多方塊,「真人圖書館」、「公民記者」、「藝術創作」、「文字記述」、「布偶劇」、「瘋狂曉歷史」、「我們和你一樣要就業」等,每個地方展現的風格不盡相同。很多時候,我們會懷疑身心障礙者他們能夠作什麼事情,而我到伊甸服務之後,也才慢慢瞭解,他們的生活雖會受到一定的侷限,但卻不是封閉,只要他們願意就能成就很多與一般人一樣的理想。回歸正題,上述的展區我對真人圖書館留下極深的印象,因為我的「對話書」是福衍。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