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側寫:入住大林之後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自台南大地震發生,伊甸基金會搶在第一時間提供社會住宅,讓有需要的災民入住。而災民入住大林雙福園區之後,無論面對身體與心靈的創傷,重建之路都很漫長……

文│賴慶榕    攝影│李蒼瑀、何坤益



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熟悉的家園與一切全然變調,開啟好幾個無法安然入睡的夜。一夕之間成為災民,卻得馬上面臨租房的困境:短期租屋不易,因此大多投靠親戚。伊甸搶在第一時間主動和醫院表示:位於台南大林雙福園區的社會住宅,可以讓災民入住,因此後來好幾戶住進的災民,正是由醫院轉介。

大林雙福園區的災民處境

安置於大林雙福園區的家庭之一,是思樂冰小妹林素琴一家,雖位於2樓,卻對大樓還是有著無以名狀的恐懼。希望能讓一家人盡快走出陰影,讓心境昇華到重獲新生的感受。

再者,日籍的父親有家庭支柱的自覺,相當積極重返生活常軌,目前正積極媒合適合的租屋。用堅強的心志,希望成為家庭中正面能量的源頭,帶來安全感,不希望摯愛的親人再度受創。

另一戶5、60歲的姚姓兄弟,原是維冠大樓住戶,災變後失去家園,大林雙福園區提供安身、安心的住所;復康巴士協助交通方面的服務,舉凡復健、外出的需求。其中哥哥除了輕微擦傷並無大礙,倒是弟弟因為這次的災變,導致下身傷殘需坐輪椅。兄弟表示十分感謝伊甸的幫忙!且認為還有比自己更需要的人正等待幫助。

身心重建的漫漫長路

地震後災民受到驚嚇,以及心靈創傷。張盟宜區長表示,對於災後的創傷處理,目前也正著眼討論是否找心理師、支持團體做心靈輔導。

事發到現在,災民的話雖然不多,卻能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很滿。社工所說出的話都得小心謹慎,也不必過多的關切對災民產生二度傷害。一杯溫水、一個暖暖包、一包面紙,附上不需多言的關心與問候,默默在旁陪伴與支持就已足夠。

而對於喪失親人的家屬,暫時還有事情忙碌,而忙完後事之後呢?想念與悲傷的情緒湧現,又該如何渲洩?當生活資源皆已預備,當身上的傷口漸漸痊癒,那心理的創傷,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去修復?之後還有職業重建的議題需要關切。

福音傳遞  撫慰災民情緒

當許多同工意志堅定地投入救災行動,並非表示他們無所畏懼。不少同工亦倚賴著信仰,將心境做最好的調適,面對自己脆弱的時候。

雖目前一切以傾聽居民的即時需求為優先,伊甸希望未來也邀請災民做晨更、午更,幫助其心靈復健。心中有所信仰,能幫助人們在無所依歸時,產生可以依循的管道。陳佩宜傳道期許,將來,福音關懷能為災民的恐慌與懼怕中找到出口。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面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民數記 六 24-26)」這則經文,正張貼於大林雙福園區的電梯之中,傳遞伊甸的雙福(福音、福利)精神,讓神為人們提供庇護之所,重建面對生活的勇氣,提供無所不在的幫助。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8 期 2016.2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