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牧者腳蹤 (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復活刊頭

(復活廣播劇)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0.7.14  402-1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品薇姊弟倆自小由外婆照顧,祖孫感親甚篤。外婆癌逝後的思念之情轉為愧疚感,從此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彷彿聽到對自己的譴責聲…

1圖

文|朱聖恩 圖片|unsplash.com

 

「偶一~~偶一~~」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疾病,讓邱淑美認識纏繞畫,梳理了傷痛。她痊癒後,用切身經歷來安慰周遭患難的人。神賜給她工具和方法,服事長輩、弟兄姊妹,擁有一顆開闊的心。

 

夫妻照

(圖說:邱淑美與先生全力投入服事,營造美滿家庭。)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邱淑美      情境圖片|pixabay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俠一生完成了50多齣劇本,其中有一齣「羊門之歌」,在當時從未發表過,故事原創出自聖經約翰福音第5章1-8節,一位病了38年的癱子與主耶穌相遇得醫治的故事,後來在伊甸9週年慶時發表。陳俊良對劇中各角色有什麼解讀?劉俠若活在當年,也會希望到畢士大池得醫治嗎?現代的「癱子」在哪裡?什麼又是完全的醫治呢?

 

3.陳俊良(左1)

(圖說:陳俊良董事(左1)演出羊門之歌廣播劇的癱子一角。)

文|詹慶臨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因罹患肝癌走過死蔭幽谷,陳俊良董事禁不住的說:「我重生兩次。」一次是17歲信主,另一次是肝癌手術成功,都是主恩典的記號。

IMG_9023

(圖說:陳俊良董事在晨更分享他一趟的和信醫院微旅行與恩典記號。)

文.攝影|蘇麗華 

開會期間突如其來的流鼻血,這一警訊讓伊甸董事陳俊良進了醫院。醫生查不出病因,只知道鼻血管破裂,6個小時後,陳俊良出院返家。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羊門之歌廣播劇)

    羊門之歌廣播劇,由劉俠編劇之舞台劇所改編,原創出自新約聖經,是耶穌醫治病了38年癱子的神蹟故事,曾在今年2月於伊甸園電子報官網等媒體播出。
劇中,報幕人為資深廣播人閻大衛,演一員皆為身心障礙朋友和伊甸同工,包括陳俊良(癱子)、李繼吾(主耶穌)、詹慶臨(小六子)、廖美枝(病人甲痲瘋病)、陳明輝(病人乙窮病)、許秀柱(病人丙盲者)、黃舒芸(路人)等。
    因為劇本沒有點字版,所以四位盲人都是背稿錄音,加上旁人肢體碰觸的提示,抓到出聲的時機,排演時陰錯陽差,笑料百出,在通力合作下,終於完成18分鐘的廣播劇。
感謝盲人錄音師李繼吾錄製配音,楊兆蘭姐妹為廣播劇配上60幅圖,使廣播劇有聲有色鮮活起來,敬請收聽,並按讚哦!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羊門之歌廣播劇簡報設計(全)

(圖說:羊門之歌廣播劇後記)

 

30年前的時候,俞禮正牧師看過羊門之歌的舞台劇,這次伊甸將它改編成廣播劇。特別邀請他分享30年前和30年後,對於同樣的這一齣戲劇,他心中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呢?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堂課只有300個名額,卻有800名台大學生搶著修!素有「河馬教授」之稱的張文亮學識淵博,可以從科學談到人文,再從中印證信仰的真諦,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

IMG_6447

(圖說:張文亮演講幽默風趣,常能從科學和人文談出信仰。)

文、人物攝影|蘇麗華  情境圖片提供/pixabay 

 

講台上妙語如珠的張文亮,寫下多本著作,激勵他人。諷刺的是,他卻透露,當中有許多是他心灰意冷時的血淚之作,「我一邊哭,一邊痛苦的寫。」隨著一本本的佳作付梓,抑是獲得上帝救贖的鐵證。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笑容可掬的張來好牧師很難想像她年輕時有一段受傷的過往,因著渴慕神,她漸漸認識信仰。在伊甸服務期間,她見證一次次的神蹟,也引領她走上牧者的道路。

 

(圖說:張來好牧師分享見證,述說她在伊甸經歷的神蹟奇事。)

 

文﹒攝影|蘇麗華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我對劉姐第一印象是很嚴肅,後來相處久了,深覺得她是一位很慈愛很有趣的人。」陳明輝描述對劉姐的印象,「對喜樂來說,她是我們屬靈的長者,也是屬靈的母親,」劉姐喜歡當紅娘,常幫伊甸同工作媒,「其實她是心疼我們身心障礙者交友艱難,也很關心喜樂成員的情感歸屬……。」

 

 

「喜樂」雖然看不見,女性粉絲卻不少,每次在海外演出完畢,許多聽友們大排長龍要他們的簽名CD,甚至還有女孩子追到台灣,只為了想見他們一面,再唱一首舞台下的安可曲……。劉姐曾問喜樂四個寶貝視力狀況,他們打趣說:「報告劉姐!這要看情況,只要是漂亮的女生,我們都看得見!」為此劉姐常叮嚀他們:「不要花心哦!要表裡合一,有好見証,活出基督徒的樣式……。」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睛看不見,心卻打開!長大後的陳明輝擺脫命運的束縛,考上音樂系。1985年,一條想也想不到的路徑,完全不在意料中的一通電話,從此改寫陳明輝的生命樂章。

 

文|詹慶臨

絕望:父親要帶他去自殺

陳明輝7歲那年,父親工作意外失明;8歲時,陳明輝又不幸罹患青光眼、白內障,致使眼壓升高,視神經受到傷害,導致失明。「我和父親都成了看不見的盲人……。」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顏璽軒看似完美無瑕的精采人生,卻在一場心臟意外劃下休止符。)

擁有獨特的領袖氣質,乍看之下很難立刻與音樂人連結在一塊。

但其實,顏璽軒不僅僅是資深音樂人施人誠的徒弟,當年,還跟著他的團隊一起打造出女子天團S.H.E《美麗新世界》百萬暢銷專輯,就連杜德偉的經典歌曲《脫掉》也是出自他手。

看似完美無瑕的精采人生,卻在一場心臟意外劃下休止符;然而,他將人生下半場拿來傳揚福音,彈奏成格外精采的變奏曲。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服事中見證信仰

(圖說:楊一梅分享她近幾年的服事與感動。)

 

神學生楊一梅來到伊甸一壽養護中心服事,因著擺上去經歷、感受上帝的啟示。

毎一段相遇和相處,帶給她豐豐富富的恩典,她因愛而蒙福。

文│王錦萍 攝影│蘇麗華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光信:科技製琴家的公益路

中國的大西北黃沙漫天,林光信在窮鄉僻壤的黃羊川小鎮開啟了網路科技的「千鄉萬才」計畫,翻轉孩子的未來。如今卸下職務,他用科技製琴作公益,讓福音傳至地極。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林光信用科技製琴,演奏聖樂為伊甸大龍養護中心的服務使用者帶來安慰。)

林光信,昔日致力推動中國西部網路科技「千鄉萬才」工程,扶助當地的貧童。如今,以科技製琴作義賣,籌募伊甸弱勢兒童服務經費。在信仰的道路上,實踐「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泉:琴弦上的佈道

當小提琴弦上的音樂緩緩流洩,時而歡樂時而悠揚,跳動的音符感染人心,充滿著神的豐滿與慈愛。商泉,來自中國旅澳的音樂家,用他一把小提琴,到世界各地佈道,作神的工。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商泉的小提琴演奏,曲曲動人心弦。)

來自中國的音樂家商泉昔日是舞台上的首席小提琴家,因著認識主,他卸下光環開始服事,到世界各地作音樂事工。他的琴藝動人心弦,美國洛杉磯《世界日報》讚譽他演奏的聖樂「充滿著 神的豐滿與慈愛,使聽者莫不有聖靈同在的感動。」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745

伊甸董事黃秉德經歷兩年前的事故,人生轉了個大彎,雖然失去許多,卻也因此誠實地面對神,獲得更多!

 

文|張雪惠 攝影|蘇麗華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的帶領美好腳蹤 

臧彤24歲受洗後定睛在主身上,相信一切都有神的美好帶領。她傳揚福音,關懷弱勢,她說:「神在傳,她在經歷。」看到更多的人認識主,享受主恩帶來的滋味。

文‧攝影│蘇麗華

學的是醫學,相信科學的臧彤,過去是無神論者,卻在主的奇妙帶領下,一步步引領她信靠耶穌,甚至當上師母開始傳揚福音。她堅信,這一切都有神的美意,她要將這好消息繼續散播下去。

來自中國的臧彤,到新加坡讀醫學院攻讀眼科,從未有信仰的她,在24歲那一年歸主名下。「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緊緊抓著神不放。」臧彤堅定不移地說。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烈焰少女的神蹟


從小缺乏父母關愛,總想找回那份失落的愛,卻只能在偏差同儕中找尋認同。13歲的年紀在翹課、上網咖、飆車中度過。突如其來的火燒車意外,帶走她的容貌,也摧毀她的肢體……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神悄悄進入她的心裡,做她最堅強的後盾。

文│簡祿恩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一條順服的道路

走訪泰北宣教,再到中亞地區的吉爾吉斯,從吸毒、政變動盪的地區看到人民對福音的需要,張道儀將自己擺上,作 神的器皿。即便回台四年,她仍心繫當地,祈求耶穌能為遠在遙遠國度的他們降下恩典與平安。

文│簡祿恩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仰望神宣講見證
袁台青善用活潑的語言講道,一個簡單的遊戲或是小故事都能寓意聖經的道理。退休後他投入宣教,把基督的愛傳揚出去,讓更多人體會。

文│王錦萍 圖片提供│伊甸雙福學院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