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兩兄弟平安、順利長大。」為母的范春霞說出願望。

 

小祐兩兄弟皆患有聽力問題,全職媽媽范春霞積極帶兩兄弟就醫、復健、尋找早療資源。藉著在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的課程,小祐對指令的反應和團體生活的適應有了明顯的進步。伊甸盼望藉著早療服務的介入,不僅幫助孩子,也幫助到整個家庭。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年餅店舊振南支持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圓夢計畫近十年,秉持「喜悅」及「信心」兩大品牌精神,幫助早療孩童及早治療、安心成長。

除了關心弱勢,舊振南在地方創生、環境保護、文化保存方面皆有所建樹,以「利人即利己」的精神展現品牌的遠見及格局。
 

DPP-0074
文|許可晴 攝影|何坤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甸台中職業重建中心教保老師劉淑賢在伊甸服務28年,曾於庇護工場、居服單位、小作所等地任職,對於伊甸在台中的服務軌跡可說是瞭若指掌。

在同個職場打拚多年實屬不易,她不斷精進自己,秉持著耐心與熱情為服務使用者們的生命注入能量。
 

IMG_0120

文|許可晴 攝影|蔡佳真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療芸芸08

(圖說:芸芸在練習下,頭可以慢慢抬高一些。)

 

芸芸是一位早產兒,且全面性發展遲緩。爸媽送她到鳳山早療中心接受早期療育,芸芸返家後爸媽會跟早療中心合作,同步進行練習。在早療中心及家庭努力下,芸芸各方面有了突破和進步,愛撒嬌的她現在是全家的開心果。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山早療0534

三歲的帆帆有著一雙大眼,是個可愛的孩子,罹患罕見疾病且雙手及上半身無力的他,正在學習扶物站和走路,早療的介入,讓家長看見孩子的潛力及希望。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迎接新生命是父母的喜悅,但罕見疾病的造訪,使得帆帆的成長路上多了許多的挑戰。

帆帆剛出生時,明顯的外觀是雙手雙腳各六指/趾症,以及上嘴唇缺少唇珠,當時還不知帆帆是罕病兒,直到帆帆5個月大時,因為密集性地吐奶、吐藥,便立即帶他去掛急診,急診室醫師發現帆帆的眼球震顫,建議立即留院做各種腦部檢查,醫師診斷為「小腦蚓部發育不全」,這種罕見疾病常見的症狀是呼吸異常、眼球震顫、多指(趾)症、肌肉張力低下以及發展遲緩,聽到這個消息,對爸爸媽媽來說是很大的衝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一生要留下什麼?」王建煊希望神差遣他、使用他,用他的生命完成神的心意。他卸下公職,積極投入公益事業,他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他奉獻給社會,讓神帶領他,活出謙卑的生命。

image

 

(圖說:王建煊創辦五個基金會,發揮他的愛人精神。 )

 

文|蘇麗華  圖片來源|王建煊愛心99臉書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圖說)最專業的病人,活出心靈的自由與豁達。(照片伊甸基金會提供)

 文/詹慶臨

 
劉俠這一生留下將近50本的著作,她卻說:「寫作不是我的第一專長,我最擅長的是生病。」劉姐12歲發病,這一生除了小兒科沒看過,其他各科都曾掛號過,出入醫院無數,吃過的藥排起來比一條高速公路還長。像這樣一位「專業病人」,生病的態度也很專業,一邊忙著生病,一邊利用空檔寫作不輟,還要投身社會福利工作,積極為上帝傳福音。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名作家大師兄著有《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火來了,快跑》,將殯儀館內的工作日常搬到大眾眼前,深受讀者喜愛。

父親沉溺賭博、暴力式的教養讓大師兄曾對他恨之入骨,如今回首一看,也許是因為父親冥冥中的牽引,讓他成為如今的作家「大師兄」。
 

DSC02706.JPG
-大師兄(圖右)分享與父親的故事。-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居的黃阿嬤個性獨立,不願麻煩別人。但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面臨了老化的挑戰。伊甸不僅提供居家長照服務,更結合社區與各社福單位的力量、彼此幫補,一起關懷獨居長輩。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喲——」黃阿嬤家傳出了哨音。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只是主的器皿,學習是一生之久的事。」

 

教保老師陳春嬌,從一開始的「想逃跑」,到持續在早療領域服務超過25年至今。是因為她在每逢做決定之際始終維持一個習慣─禱告。

 

伊甸40周年-鳳山0212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