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戎 活在神恩典中
公益是正面能量的循環
文/許育華 圖片提供/何戎
卸下主播檯工作,轉型成為全方位藝人的何戎,有著與其他藝人很不同正面能量與信念,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與妻子洪育雯在工作之外,積極從事公益活動就是很重要的人生計畫。
何戎解釋,不只是信仰指引,做公益是身為父母,對孩子身教的重要一環,他說:「我與妻子都不是成長在富裕家庭,天生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但我們的父母很願意栽培我們,加上長輩與老師的教導幫助,我們也創造出屬於自己、很穩定的快樂人生。現在我們有能力,我們理所當然地想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像是一種『正向循環』,如果有一天,受過我們幫助的孩子也變成有能力的人時,想到自己曾得到的恩惠,他以後一定也會想要幫助其他人。」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揮別扭曲人生 開啟痙攣少年生命新頁
文/高子羽
午餐時走進台北市的伊甸一壽養護中心,工作人員正忙著餵食重度身障的服務使用者。因為一壽的服務使用者多為中年人,年僅二十歲的鎮宇就特別顯眼;他患有腦性麻痺,因為身體持續強烈的痙攣,導致頭部總是向後仰,肢體扭曲得像隻煮熟的蝦子,他蜷曲得無法在床上躺平;而持續的痙攣,讓他身上的痛也沒有停過。
「或許鎮宇以為,每個人生下來就是這麼痛的吧?」一壽養護中心主任鄭麗萍說,鎮宇95年剛來伊甸時,晚上睡覺時常痛得大叫。他身體扭曲的力道很強,在個人清潔時,要三個人拉住他,才能把衣服脫下來。為了讓鎮宇離開床上,也嘗試讓他坐上輪椅,但他身體的力量甚至大到能把輪椅扭壞。鎮宇還年輕,但他從出生以來,就連臥床都很艱難。「他的天空,只有頭頂上的天花板。」鄭麗萍說。
連躺平在床上的權利都沒有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辜進春從乩童到牧師
家族都是乩童,他卻逆向而行,投入主的懷抱。在信主的過程中,有家人的反對、有靈界的攪擾,但是都在禱告中化解困難,開啟他走向牧師之路。
(第二排右一為辜進春牧師)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辜進春牧師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國文卸下法官身分 交託上帝
過去開庭時,總是高高在上定奪刑責的法官陳國文,凡事講求證據確鑿的他,退休後卻選擇用身體力行去印證那看不見的 神,他四處宣教,要讓 神的恩典常駐每個人的心中。
文/王錦萍
法律人常說:「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但是用了半生時間在法庭中高高在上的法官陳國文,退休之後決定要四處宣揚那看不見的確信之事,用 神的恩典幫助人得到向上的力量。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有夢,也同孩子追夢~梁文音、東明相
「每個人都有作夢的權利!」習慣活在城市富裕環境中的我們,這句話聽來奇怪,但對好多好多偏遠地區的孩童來說,卻十分陌生,甚至夢想遙不可及…
文/楊于慧、安芷嫻
第一次看見梁文音,她說:「我只希望別人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其實我和其他人都一樣。」談到育幼院的孩子,她露出疼惜的表情,因為她待過育幼院,她在那裡成長,她瞭解每個小孩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育幼院的小孩,最想要的,其實是跟其他人一樣的生活。」別人平淡無奇的家庭生活,就是育幼院小孩最大的渴望。「跟我們一起玩,不要離我們遠遠的,不要刻意跟我們保持距離,我們不是上帝失敗的作品!」文音那時的淚水,令人印象深刻。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奕先導演:公益拍片讓我學會珍惜
助偏鄉兒早餐不挨餓
第二次與伊甸快樂早餐計畫合作的導演陳奕先,敘說在台東桃源國小看到的感動與珍惜,他用謙卑的心情將真實場景紀錄下來,期盼打動觀眾,進而付出行動,讓更多空窗早餐的孩子能在快樂早餐計畫下,健康長大!
採訪/蘇麗華 整理/陳玠婷 口述/陳奕先導演
Q:能不能談談這次腳本設定的初衷?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苹悠遊於繪畫天地中
宋苹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就展現出藝術天賦;雖然父親忙於事業,沒有太多相處時間,但是卻不減他對父親的敬意與崇拜。如今,她在繪畫天地找到自我,還擔起照顧雙親的責任,宋苹的表現讓父親對她更加放心。
文/蘇麗華 圖片提供/宋苹
在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的畫室裡,不時見到宋苹專注作畫的身影,從小就習畫的她,在繪畫的天地裡找到生命的寄託。這一次適逢萬芳啟能中心15周年舉辦畫展,高齡89歲的父親特地前去欣賞女兒的作品,一句:「我可以放心了。」無疑是對宋苹最大的肯定與鼓勵。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芳啟能中心 從畫作中找到生命力量
來到萬芳啟能中心,牆壁上懸掛一幅幅精湛的畫作,不看作者簡介,很難想像這些都是出自身障者之手。他們認真且用力地刻畫出他們永不放棄的生命力,就如同畫作上亮麗的色彩般,展現光芒。
文/王錦萍 圖片來源/伊甸傳播部
來到萬芳啟能中心,映入眼簾的環境氛圍不像中、重度障礙者的照護處所,反而更像一所令人心靈寧靜同時得到激勵的藝廊,作品中有生命力、有快樂的情緒,從畫中看見努力的方向、生命的動力。
這裡的每幅作品都來自中心服務的中、重度障礙者之手,在當中體現了澎湃的生命力。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障國手林資惠 健力場上的一顆星
今年倫敦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場上,台灣18位身障國手也在各領域裡大顯身手,健力國手林資惠再度獲獎拿下第三名,直至2000年雪梨帕運第四名開始,2004年雅典帕運、2008年北京帕運獲得第一名殊榮,這些獎牌不僅是她不服輸的個性所致,更是12年來辛苦練習後的成果。
文/陳玠婷 圖片提供/林資惠
在國際帕運上,林資惠屢戰屢勝,優異的成績很難想像小時候的她和運動一點也沾不上邊,更別談運動細胞了。
兒時因高燒患小兒麻痺症的林資惠,曾因鄰居孩子的惡意言語變得沒有自信,常常覺得不快樂。九歲時進入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受到院裡志工開導和鼓勵,漸漸展開笑顏,有了獨立不服輸的個性。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鄉慢飛星星 起步向前走
住在高雄偏鄉的星星,2歲被診斷為多重障礙重度孩童,在家人不放棄及接受早療資源導入後,半年間她的進步神速,沒有被偏鄉打敗,勇敢站起來面對未來。
文│陳玠婷
三歲的星星(化名),眼睛清澈明亮,開心的時候眼睛笑得彎彎的,臉頰上還有兩個可愛的小酒窩,現在的她能夠獨自穿著矯正鞋走路,不需要助行器,更能主動開口說「要尿尿」等單字表達自己所想,她的進步,讓家人們欣慰不已。兩歲時至醫院診斷,醫生判定星星為多重障礙重度孩童,需要接受長期療育課程,頓時讓照護者爺爺奶奶面臨從未想過的狀況;但是星星今年初接受新的鑑定,障別已經從重度轉為中度,顯示偏鄉的慢飛天使接受早療,起飛的機會大大提升!
隔代教養未影響星星發展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