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盤上傳遞愛

呂榮財從罹癌到抗癌成功,生命歷經幾翻波折,讓他頓悟出人生道理。他樂於當復康巴士司機,述說他的生命故事激勵乘客。他打從心裡認為,能夠付出為他人服務,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更可以溫飽家人,何樂而不為呢?

IMG_3222  

文‧攝影│蘇麗華

 一個罹患鼻咽癌的人如何重生?呂榮財在生命無望時昂貴的醫療費令他負債累累、妻離子散,強忍著治療的痛楚,他最後戰勝癌症。生病後他笑看一切,更用自己的故事勉勵搭乘復康巴士的乘客積極活出人生。鬼門關前走一遭,現在支持呂榮財工作的動力來自於親情的力量,努力為兒子奮鬥打拚活下去。

 熬夜、嚼檳榔健康亮紅燈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當年樂山療養院資金嚴重缺口,因著牧師說「這是一樁美好的事情」,姚雨靜毅然決然地接下這個艱難挑戰 。一路陪伴在身障大小孩子身邊,上帝在她成長路上無條件地愛著她,她用一樣的精神愛著這群弱小孤苦的他們,也帶領樂山走過風雨飄搖路。

 姚雨靜擁抱樂山的大小孩      

文│王錦萍 攝影│林右笙

 上帝在姚雨靜的生命中有個大計畫,要指示她又大又難的事,祂不但在沒錢沒人沒資源的情況下,將一百多位最弱小的弟兄交在姚雨靜手裡照顧,甚至讓她與他們處在看似缺乏的境地中,卻是心靈富足,得著大大的喜樂。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托顧 老人家的保母

在地安養 同時享受家的溫暖

 家庭托顧服務從「家」的概念出發,讓受過訓練的家庭照顧者擔任托顧員,幫忙照顧社區中其他需要照顧的人。在愛的照顧下,更讓年長者能在這個似家的環境中享受家的疼惜。

文│唐植梅    攝影│萬慶濰

  IMG_6863  

從事日本導遊工作的何先生,原本活潑健談,但退休後生活無聊平乏,竟開始出現失智現象,曾經白天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時候,燒了開水忘記關火,誤把安眠葯當成三餐吃,甚至出門後忘了回家的路…。

 看著出現脫序行為的爸爸,何先生的女兒工作之餘必須分心照顧父親。明白女兒的煩惱,何先生減少出門,可是悶在家裡生活更加無聊,常覺得煩燥而讓情緒出現失控,失智情況也愈來愈嚴重;何先生的女兒擔心不已,轉向教會求助,透過教會與伊甸的引介,兩年前何先生開始到社區裡伊甸合作的「千千之家」接受家庭托顧服務。

 家托照顧 給被照護者家的溫暖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投日照中心 老人樂活心不老

可以想像平均8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四處趴趴走嗎?南投老人日照中心的長者每天出門上課、結伴出遊,品嘗從未吃過的美食。生日時,大夥兒幫忙慶生;難過時,互相加油打氣,他們試著參與社會,驗證人老心不老。

文│蘇麗華

IMG_0554-較ok  

這一天,伊甸南投香柏園老人日照中心的老人家們顯得異常的開心,他們要去速食店品嘗漢堡,開心地表示:「我們從來沒去過,感覺很新奇。」下一站輾轉來到知名的鳳梨酥店,老人家出遊玩得不亦樂乎,很難想像他們平均高齡80歲以上,伴隨輕、中度失能;也有人失智,卻不減他們的玩興。

課程多元 吸引老人前往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了,能安養嗎?

老化不可逆,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需求備增,老了,誰來照顧呢?如何頤養天年,讓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健康且在地老化,才能享有「晚美」人生。

文│蘇麗華 攝影│萬慶濰

 IMG_6918  

「阿桑,等一下我要上去,厝裡有欠什麼?有沒有要幫你帶醬油、沙拉油上去?要不要幫你拿藥呢?」居服員要到山上服務前,不忘詢問高齡80歲的阿桑需不需要代購生活用品或食材、協助拿藥(慢性處方籤),確認過後再騎車前往居住在南投中寮鄉山上的服務使用者家。彎沿的山路,大雨過後到處有土石崩落的痕跡,約莫騎了一個小時,終於抵達獨居深山的阿桑家。

 偏鄉獨居老人 失能無所托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是一連串的抉擇,而我們的選擇和處理方式,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羅登・柯林頓。

 在偏鄉裡撒下希望的種子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我們都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什麼樣的抉擇呢?

無論是張天苗夫妻倆,還是陳水梗夫妻倆,都在中年時期,為著人生第二階段做了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抉擇,他們轉身回到家鄉,分別在苗栗通霄、屏東枋寮辦起偏鄉課輔班,更照顧著許多智能障礙、情緒障礙、過動兒等孩子們,頂著資金缺口、人員短缺、重新適應環境等難題,為孩子們撐起名為希望的傘,保護他們、照顧他們。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家再三鼓勵下,小結擺脫羞怯的模樣,大方地跳起舞步來。他在課輔班受到妥善的照顧與課業上的教導,漸漸擺脫以往令人頭疼的行為,因為在這裡他感受到愛的模樣。

愛再多一點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來自屏東春日的小結,小學二年級卻擁有好身手,街舞的舞步和地板動作難不倒他,「我跟二哥學的!每天都和他去練舞。」小結孩子氣笑著說。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鄉的過動孩子,在家得不到關愛,在學校是班上的頭痛人物;到了課輔班人際關係不佳,這群過動孩子成了飄泊的浮萍,生活沒有重心。課輔班老師用心帶領,加倍地愛他們,他們的心跟著開了。

拉緊繫在偏鄉孩子身上的線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苗栗通霄的偏鄉中一群各自飄蕩的過動小靈魂,無法選擇的,成長於疏離零落的家庭關係,自從七年前黃秋蓮和同工在苗栗愛加倍社區關懷協會(伊甸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合作單位)駐地於此,他們開始在每個愛不夠的小孩子身上,繫上一根一根隱形的細線,拉著孩子們,好叫他們不被命運吹散。

秋蓮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握生命中的際遇,好好愛這些經過她手上的過動孩子們,不管表現出的狀況如何,孩子們背後共同的源頭都是被愛得不夠,有些是因為家人缺席而缺乏,有些是因為家人用錯方式去愛。

看見孩子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四歲的家渝,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個性內向,常常在團體外看大家活動,由於語言、肢體刺激不足,媽媽發現她有發展遲緩現象,於是積極帶女兒做早療,才讓家渝漸漸追上成長進度。

 原鄉慢飛天使起步走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常被家人朋友稱呼「斗咩」的家渝,和家人住在高雄那瑪夏區的部落裡,每天由媽媽帶去山上小學附設幼兒園小班上課,下課又和大一歲的姊姊玩在一起,快樂無比。媽媽把家渝的快樂看在眼裡,背後卻無法掩飾對她的擔憂,因為家渝兩歲時,媽媽就發現她的語言、發音、認知能力不好,三歲時幼兒園老師也曾和她反應過女兒上課時都待在角落,不發一語,或者不會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就用大哭來解決,然後在團體生活中個性顯得害羞內向,和家裡表現的樣子不太一樣。

因為有哥哥同樣是發展遲緩經驗作為前車之鑑,媽媽及早帶著家渝前往高雄長庚醫院檢查,確診為發展遲緩的狀況,幸而狀況是輕微的,只要認真復健療育就能迎頭趕上一般的孩子。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在封閉的士文部落打開一條希望道路?陳水梗的海山協會從被拒絕、排斥到接納,整整花費兩年的時間,因為她的堅持,讓孩子們下了課不再無處可去,也能填飽肚子,課業也有老師看顧,成為他們第二個家。

帶著希望上山去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屏東海山協會的創辦人陳水梗與先生中年時決定返鄉,就在家鄉枋寮開始新生活,後來因緣際會成立海山協會,幫助、收容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們,繼而成立課輔班,不僅看顧原先課後在街上遊蕩玩耍的孩子們,也在他們在課業上拉上一把;過後幾年又打破種種藩籬困難,在山上民情較封閉的士文部落開了另一課輔班-彩虹屋,去滿足那些即使在颳風下雨天氣裡,將紙張書本吹的滿天飛,卻依舊澆不息學習熱忱的孩子們那些難能可貴的求知慾。

從困境中看到需要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