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恩語第51集(語音版)

來賓/張靜薇處長、李玉芳職能治療師 主持/詹慶臨   錄音/李繼吾   刊頭設計/謝馨霈

 

本集前言:

今年是伊甸基金會早療服務30週年紀念,過去伊甸每年都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的兒童和家庭,趕上成長的步伐。無論是偏鄉或者是都會地區,發展遲緩兒童的家庭要踏上早療跟復健之路,伊甸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來面對這些壓力。其實長大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需要大家共同的關懷。 讓我們一起來關心慢飛天使。這集雲端恩語訪問了曾經擔任教保員的張靜薇老師、職能治療師李玉芳老師,帶來成長愛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聆聽她們在早療工作上的經歷與心得。

 

精彩片段:(28:23--29:23)

那時候我就想到說我們的孩子不是好像什麼都不行,只需要別人來幫助我們。我們孩子雖然年紀小,可能有特殊的需求,但是我們也可以跟一般孩子一樣,我們可以付出,所以我就跟我們附近的安養機構接洽,然後我們就開始每個月進到安養中心去服務這一些長輩阿公阿嬤,然後我們就可能教我們的孩子奉茶,然後幫長輩搥背,然後唱歌給他們聽,然後我們會跟長輩一起手作。 然後我發現,其實我們在互動的過程當中,有的阿公阿嬤他們在安養中心看到孩子來,他們甚至就是感動的流眼淚,然後他們就照顧我們的孩子,然後我們一起來做手貼畫什麼之類的,那我覺得那個場面非常的溫馨……

 

訪談片段摘要:

(1:53)上帝看每一個孩子同樣寶貴,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應有特製個別化的教育計畫。孩子同樣外在的情緒反應卻有不同的原因,應先細心觀察孩子,再介入輔導策略,才會帶來教育功效。

(8:17)「媽媽,你好辛苦,你已經做很多了,你真的好辛苦……」家長聽了這番話,眼淚撲簌簌落了下來。早療老師們去除本位主義,不是一味地指導,而是先聆聽家長內心的難處,同理心的愛使早療服務真正踏出第一步。

(11:56)早療教育不是光落在某一個人的身上,不管是這個家庭的支持系統,社區的資源,還有幼兒園的老師的療育計畫,這是一個全面的支持系統的建構。

(16:05)玉芳老師與撐拐杖、不良於行的雍撙傳道一起去偏鄉訪視,早療兒童隔代教養的阿嬤看到傳道人汗流滿面、努力爬上山坡小房子時,老人家感動地流下淚來,打消了原本重鬱不想活的念頭,更願意與老師合作一起來幫助孫子。

(20:27)介紹一個另類的到宅服務。靜薇老師接待失去家庭功能的早療兒童到家裡度假,和三個兒子互動,生活玩樂在一起,沒想到早療兒進步地更快,連靜薇老師的兒子們也變得更加懂事,更有同理心,這是共融教育的功效。

(27:39)旗山早療中心的老師每個月帶著孩子們到安養中心去陪伴長輩們,老師教孩子奉茶、幫長輩搥背、唱歌給他們聽,陪伴阿公阿嬤一起做體操,爺孫們共度歡樂的時光。

( 32:50)玉芳老師家有過動兒的教養經歷,讓她在早療工作上有更深刻的體認。

(35:35)家長察覺孩子有學習異樣時,可以打電話到縣市政府的通報中心,接受兒童發展篩檢量表評估,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

(38:16)禱告(李玉芳)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把愛、專業跟福音臨到許多的家庭。主耶穌,謝謝祢使用早療的服務,成為許多家庭與孩子們的祝福。祈求您紀念早療服務的同工,無論是教保員、社工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讓我們都能夠在祢的愛裡面繼續地往前行走。主耶穌雖然在這當中有許多的辛苦,但是求祢親自來紀念這些努力付出的,無論是工作人員、或是家庭的父母親,主啊,都求祢記念,我們向祢獻上感謝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6.20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