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慢一點 你依舊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圖說:母親節前夕,女兒心儀親手製作康乃馨送給媽媽。)

 

心儀在人前開心地微笑、擺動作,還能與人大方地聊天,一點都不畏懼鏡頭。活潑開朗的她是兒童服務中心的大姊姊,和剛來時只會講單詞的她判若兩人。多年來在早療的協助下,她終於跟上成長的步伐,對媽媽來說,就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在伊甸台中兒童服務中心(簡稱台中兒童服務中心)的課程中,認知老師問心儀:「我們剛剛做什麼東西?」心儀回答:「一朵花。」。老師接著再問:「它是什麼花?」心儀說:「玫瑰花。」老師引導著她,「我們母親節要送什麼花給媽媽呢?」心儀回答說:「康乃馨。」

 

在母親節前夕,心儀將自己做的花獻給媽媽,一句「母親節快樂!」語畢隨即撒嬌地投入媽媽的懷抱。媽媽回應著她說:「謝謝心儀寶貝。」

 

6歲的心儀是中心的大姊姊,看到年紀小的妹妹,她會主動關心牽她的手走路。看到訪客,她也大方地打招呼和對話,展現她活潑的一面。

 

發展落後  接受極早療服務

就算慢一點 你依舊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圖說:認知課上,教保老師教心儀玩圖卡配對遊戲。)

 

回想她未滿一歲時,經過評估後,發現她各方面發展落後,於是開始在醫院接受早期療育。

 

每次上物理治療課時,一拉筋不舒服她就大哭,爺爺看了心疼,就成為她的救兵。到了一歲半,心儀只會扶站,遲遲不敢放手走路。「她知道我們大人會去扶她」。媽媽道出她的擔憂,心想一直扶她也不是辦法,得找出對策。

 

所幸伊甸台中兒童服務中心有「照顧者教養示範服務」,可以申請物理治療師到宅教學,利用家裡環境,教父母或是主要照顧者怎麼帶孩子。於是乎,練習6次下來,心儀可以放手邁開步伐走路了。

 

「其實她有能力,只是沒有嘗試的勇氣。」社工廖惠如表示,媽媽很積極,一直用老師教她的方法,不斷讓女兒練習,所以動作就拉上來了。

 

語言治療  練習開口說話

 

就算慢一點 你依舊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圖說:活潑的心儀看到鏡頭不由得擺出動作,留下俏皮的一面。)

 

快2歲時,發現心儀只會叫「爸爸、媽媽」,有語言發展落後的情況,因此中心提供到宅療育課,幫助她開口講話。同時為了給予她更多刺激,媽媽還帶女兒到診所上療育課,雙向進行,希望她能迎頭趕上成長的里程碑。

 

「我們教她講話,真的花了很長的時間。」媽媽表示要她開口很難,往往看著你笑一下,然後就打馬虎眼地蒙混過去。

 

直到她累積的詞彙量夠多,才開始有了一些起色。上語言治療課時,老師試著引導她講話,例如:「車子。」心儀習慣用笑來取代開口。老師立刻再示範給她看一次,要她說出詞彙才能過關。剛開始,只聽見她發出模糊的聲音帶過,之後給她時間慢慢練習,她才逐漸願意跟著複誦。到了最後,她知道物品名稱時,會主動說出來。

 

情境教學  練習表達的機會

就算慢一點 你依舊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圖說:社工廖惠如分享心儀上早療課後的改變。)

 

過程中,有時她發音不標準,或是一句話中間漏掉很多字,讓人聽得一頭霧水。「我都是用猜的。」媽媽說,每當從幼兒園回到家問她:「你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她常常語意不清,令人摸不著頭緒。媽媽只好拼湊她前後說詞,再建構事情的完整輪廓。

熊愛攝影_20240510_伊甸基金會_台中早療010s

(圖說:教保老師帶著心儀和同儕一起上認知療育課。)

 

課堂上,為了幫助慢飛天使們練習表達,認知老師會設定一些情境教學。社工廖惠如舉例,像是指派任務給孩子,讓他們來辦公室跟其他社工老師對話。

 

兩個小朋友一組,每個人都有台詞。到了辦公室,心儀看到同儕遲遲不敢開口,索性幫對方把台詞一次說完。「心儀,這不是你要講的喔!」認知老師小聲地叮嚀她,要讓對方有練習講話的機會。

 

當中,有時老師也會出一些小難題,考驗一下他們的臨場反應,試著培養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情境  就是最好的教學

 

就算慢一點 你依舊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學習不只在課堂上,也會融入生活。媽媽帶心儀出門購物時,在旁邊交代她要跟老闆說:「買兩包高麗菜水餃。」結果她只記得要買水餃。老闆接著問她:「要什麼口味?」她卻答不出來,「她忘記了。」媽媽說。

 

媽媽帶她到圖書館,講完故事時,問她:「這個故事書裡面有什麼角色啊?」心儀會答非所問,「她會講一個上面沒有的東西。」母女倆常常雞同鴨講,明顯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跟同儕玩時。心儀口中明明叫著同學的名字,當有人問該名同學:「你叫什麼名字?」心儀會搞不清楚邏輯,跟著問對方:「某某某,你叫什麼名字?」口中已經有答案,她卻渾然不知,女兒的對應讓媽媽啼笑皆非。

 

心儀個性活潑,卻很怕黑,常常不敢獨自上廁所。她還有固著性,非得上同一間廁所不可。媽媽帶她搭機回越南外婆家探親,即便家中地板拖得乾淨,心儀會踮起腳尖走路,嫌環境髒。

 

「她很敏感。」媽媽說,舉凡公園的草地、落葉等,心儀都不敢踩過去。如果有羽毛、花朵、蝴蝶等,她也不敢觸碰。

 

「這時就要減敏。」廖惠如指出,生活中試著讓她接觸這些東西,降低她的敏感現象。

 

用讚美和肯定  建構孩子的信心

就算慢一點 你依舊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急性子的媽媽遇上慢郎中的女兒,考驗著媽媽的耐性。心儀遇到挫折,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才會有信心。這時,媽媽會不吝給予她讚美,讓她有嘗試的勇氣。有時心儀想要得到媽媽的關心,常會問媽媽:「你愛我嗎?」媽媽好氣又好笑的回答:「我不愛妳,我愛誰啊?」

 

 

 

心儀是家中的獨生女,媽媽在懷心儀之前,曾經流產兩次。面對得來不易的女兒,自是疼愛有加。即便如此,談起教養,媽媽對她仍是愛之深,責之切。過去,公公總是愛孫心切,捨不得她受療育之苦。後來為了心儀好,上課時他會默默地離開教室,免得自己心軟。

 

媽媽就不同了,知道療育對孩子的重要,她傾全力配合老師的教學。每周載著女兒從北屯大坑山上騎車到潭子上課,為的就是希望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

 

如今,女兒暑假過後即將入小學,她選擇讓孩子就近就讀大坑山區的學校,在自由的風氣下,無拘無束地學習。用她自己的步伐,快樂的成長。

熊愛攝影_20240510_伊甸基金會_台中早療101s

 

資料來源: 伊甸園電子報2024.5.17   447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