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711.JPG

(圖說:監察委員王幼玲。)

 

監察委員王幼玲長期為身心障礙者、社會弱勢爭取權益。她還曾是身心障礙聯盟的祕書長,然而面對自己照顧上的矛盾,被形容為「繞不出結果的難題」。又是為什麼呢?

 

文|許幀貿 照片|王幼玲、伊甸媒體中心提供

 

在伊甸Podcast節目「先來一杯,我們再聊」中,王幼玲分享了她的照顧故事。家中的兒子患有重度自閉症,今年已二十九歲。王幼玲選擇的代表飲料是燕麥飲以及咖啡,她分享了有關她與兒子在喝飲料時的插曲作為故事的序,藉此衍伸描述後續兒子因自閉症症狀產生的各種行為。

 

燕麥飲與咖啡分別是兒子以及王幼玲最喜歡喝的飲品。他們時常會到超商各自買喜愛的飲料喝,不過兒子每次都堅持媽媽一定要留一點咖啡給他喝,王幼玲回憶:「有一次我想事情,就把咖啡給喝光了。」

 

這一喝光可是件大事情,兒子突然變得憤怒,開始用推人表達抗議。王幼玲說,這是兒子因自閉症導致的固著行為。

 

當儀式性的行為遭受破壞,兒子開始變得生氣、甚至會推人。王幼玲再舉一例,兒子有潔癖,垃圾不能亂丟,冰箱也必須清得乾乾淨淨:「我們家的飲料不可能有剩下來的,因為兒子會把它們喝光。」

 

311043853_196664056065667_6534393039271256965_n.jpg

(圖說:王幼玲兒子受自閉症影響,有固著行為。)

 

用推人表達情緒 父母躲房間「避難」

除了固定形式而抗拒改變的行為,王幼玲補充,有些自閉症患者則是感官系統反應過度敏感。「像是有人聽到雨聲,會覺得滴滴答答地好有詩意,但對有些自閉症患者卻像是在打雷一般的恐怖。」

 

由於是低口語能力的孩子,王幼玲兒子沒有辦法溝通講話。行為常常用肢體做為表現,「推人」是他習慣使用的表達方式。兒子體型高大,有時王幼玲和先生會被推倒,甚至受傷,身為父母不免因此感到難過。

 

自兒子國中開始,父親呂政達便不斷帶孩子到精神科報到。因為有了兒子的牽絆,沒有辦法正常上班,爸爸語重心長嘆氣道:「我這一生都毀了。」後來呂政達身體狀況不佳,需要長年洗腎,又有兒子的狀況,成為未來衝突的導火線。

 

疫情來臨使一切變得失控。原本兒子白天送日照中心,晚上回家的日子還算是穩定,然而政策使得日照中心無法會客,去年疫情嚴峻時中心甚至封閉。兒子在家中時不時就會有攻擊行為。

 

每到了晚上,王幼玲與先生為了避免兒子搶食及攻擊行為,會躲在書房裡吃便當。有次兒子察覺異狀,敲了敲房門,王幼玲問:「你要進來做什麼?」

 

「我要來推你們。」兒子老實地回答。

 

類似事件不斷地發生,兒子甚至會將父母親拽下床。一次爸爸承受不住怒氣,用枕頭摀住兒子的嘴想要攻擊。王幼玲說:「我想已經到極點,再下去可能要出事了。」遂通報家暴案。

 

314574635_201996968865709_3449519856730005673_n.jpg

(圖說:爸爸與兒子是最親、最愛的家人,衝突不是好的溝通方式,卻難以避免。)

 

沒辦法了!將兒送機構 王幼玲內心的矛盾

事件過後,為了避免衝突,在兒子離開醫院後,王幼玲不得不為兒子找尋庇護安置。她四處尋找相關協助機構,但沒有一間機構願意收留兒子。直到申請到近期衛福部委託推動,位於陽明教養院的「情緒行為支持中心(以下稱情支中心)」才開始入住。目前中心僅有兩位服務使用者,王幼玲兒子成為其中之一,使用一對一的照顧服務。

 

王幼玲表示:「這種情緒行為轉銜機構包括去年1月伊甸基金會在高雄成立的燕巢家園,以及9月在台北陽明教養院的情支中心。」

 

不過王幼玲也提到進入情支中心並不容易,「它們只接受精神科醫院推薦的轉介個案,且須評估情緒行為在十五分以上,我兒子這樣才十九分而已。」

 

如今兒子狀態重回穩定,王幼玲卻心生愧疚,她說:「我們常倡議CRPD,要尊重身心障礙者選擇,希望他們能夠住在社區,和一般人生活在一起,但我卻只能將兒子送到機構裡。」

 

王幼玲回想,前陣子位於苗栗的機構發生虐待自閉兒致死事件,正是她查的案子,「我跟媽媽談話,媽媽哭,我也跟著哭。」王幼玲想到自己的兒子跟他一樣也是二十八歲的年輕生命,竟被手腳捆綁造成橫紋肌溶解症、身體中暑、脫水,不禁思考哪樣的機構才是對服務使用者最好的。

 

還在努力直到更好的那天到來

兒子目前居住於情支中心,期間有兩次回家。即便狀況回穩,王幼玲說:「我認為先生有創傷症候群。週六先生洗腎,晚上十點才回來,兒子都會等待爸爸回來一起睡覺。可是先生總是等兒子入睡後就會離開,他還是會害怕……。」

 

明明先生是愛兒子的,但卻有這樣的矛盾難題,主持人楊月娥忍不住說:「真的是繞不出一個結果來!」

 

王幼玲說道,有時會覺得照顧兒子、又要擔心先生的情緒狀況,自己也會疲累。不過身為自閉症照顧者,有相互支持的動力很重要,可以尋找社團交流,彼此分享資源、分享經驗來分擔壓力;另外,她與先生也開始看見孩子的優點,像是兒子總是能夠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放大優點,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

 

照顧二十多年充滿了挑戰,至少在兒子穩定入住機構後,夫妻倆能夠好好地談論對兒子的規劃。身為監察委員,王幼玲與其她照顧者無異,還有許多挑戰在前,王幼玲期盼無論是家庭的生活、台灣的身心障礙環境,未來都能往進步的方向邁進。

 

▒聽育有自閉兒的監察、人權王幼玲委員說:「無處可去的照顧者困境」

#Apple #Spotify #KKBOX #Google #Firstory #Soundon #MixerBox

收聽連結:https://bit.ly/3n64klJ
 

更多照顧故事、長照議題分享,歡迎搜尋 伊甸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

 

DSC09776.JPG

(圖說:主持人楊月娥(左)與王幼玲(右)。)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3.05.15 NO. 435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