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美教會0229

(圖說:學童到田間盡情地奔跑和玩耍。)

 

當資源不足,偏鄉的學童還有夢嗎?嘉義大埔美教會牧師毛郅尚顛覆想像,他扎根在地服事,帶著一群學童探索興趣,勇敢築夢,相信「我可以不一樣」。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曾是別人口中「最窮、問題最多」的地方。當地缺乏資源,這裡的學童沒有課後輔導班,也沒有學習才藝的機會,更遑論夢想。在加入伊甸「象圈工程計畫」後,大埔美教會開設了「卓越教室」,他們的未來一切有了不同。

 

驅車前往大林鎮,從大馬路轉進巷弄,來到大埔美教會。街道兩旁透天厝林立,住宅區顯得格外安靜,絲毫嗅不出異狀。毛郅尚牧師形容剛來時卻不是如此,街角菸蒂散落、堆積垃圾,還不斷散發惡臭,「早期這邊一百萬可以買三棟房子耶!」通常都是經濟弱勢的人才會在此定居。

 

眼下看似沒有發展性,毛郅尚卻有不同的眼光,「當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其實就是什麼都有的地方。」他靠著對主的信心,用禱告翻轉這地。

 

家訪時,家庭結構多為隔代教養、單親及新住民家庭。大多數父母到外地工作,家庭功能不彰,以致疏於照顧孩子;留下來的老人做簡單生意貼補家用的比比皆是。牧師與教會一起看見在地的需要,開始關懷孩童,做社區服務。

 

一開始,他與同工一起進行社區改造,帶著學童走進大林鎮、梅山鄉,清潔社區髒亂,恢復環境整潔。生於斯,長於斯,他希望學童能夠看到自己家鄉的美好。於是,便找來在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工作,以及工作遇到瓶頸時,如何靠著信仰解決問題?讓學童長大不再只是將就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能勇敢作夢。

 

加入象圈工程  陪伴學童

 

 

大埔美教會0076

(圖說:大埔美教會牧師毛郅尚分享他在當地的社區服務工作。)

 

在伊甸基金會的支持下,大埔美教會成為「象圈工程計畫」夥伴的一員,學童下課後,有人關照,有學習才藝的地方。

 

陪伴過程中,毛郅尚發現學童瘋迷玩戰鬥陀螺,一顆動輒百元。「我的做法比較偏激。」他不讓學童購買,而是自掏腰包,要學童與青年到教會玩陀螺。新款、限定款陀螺一個也不放過,他一買就超過60.70顆,花了將近三萬元。玩樂中,也藉此機會教育學童,「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深入了解學童的家庭背景,有人遭逢家變,父親吸毒入獄,母親也常常工作不在家。他在家訪時,看到年幼的三兄弟一鍋已經加熱黏鍋的肉燥,一吃再吃,一家靠著社會救濟生活。他會在教會、家中陪伴他們,填補他們親職的缺口,猶如他們的父親。

 

這裡的孩子有人父母到外地工作,長年缺席。這一位牧師爭取陪伴他們的時間,雖然親人不在身邊,但是孩子還是有愛的能力,他便告訴他們,「你的未來還很長,要在主裡愛你的家人。」

 

在課後陪讀班,牧師強調家庭、學校、教會是三角關係,有時只要一句「爸爸媽媽好嗎?」、「你還好嗎?」、「跟誰吵架了?」透過關懷了解他們的問題,給予幫助。

 

當發展遲緩的國中生在學校遭受霸凌而心生恐懼時,他與團隊透過許多管道介入協助處理,最後加害者和家長在學校向被霸凌的學生道歉,圓滿收場。

 

活動時,一位念小學四年級的學童個頭嬌小,像幼兒園孩童的身材,穿梭在當中。牧師道出他在學校遭到排擠和歧視,來到教會課輔班有人關心他、愛他。

 

培育系統  裝備青少年

 

大埔美教會0051

(圖說:營隊活動中大哥哥們帶領學弟妹一起動手包水餃。)

 

初期,班上的學童課業成績低落,牧師和大哥哥、大姊姊們教他們功課,並豎立學習的榜樣,如今各個成績迎頭趕上。當地資源不足、學習興趣低落,教會成立「卓越教室」,透過引導與培育系統,提供學童探索和學習的機會。

 

在這一位牧者的想法裡,「社會失去給年輕人機會,常常不讓他們碰怕危險,但我支持他們、相信他們。」他一有資源就裝備青少年,出資讓他們參加研討會、受訓。

 

萬一想學的東西大林鎮沒有資源,他就鼓勵教會派青少年到外地或是跨教會受訓,學習焊接導線、音響燈光設計、架網路線等。甚至派他們去樂器行學習調音、整理線路,接觸不同領域,探索興趣。教會主日,這群青少年開始自己控音、接線,甚至維修不假他人之手,習得紮實功夫。

 

兒童主日學上,學童們也大顯身手。他選擇退居第二線,由學童與青少年主導教室要長成麼樣子,任由他們塗鴉、安排課程。

 

活動有敬拜、聖經故事時間,聊到經文,例如:「向著標竿直跑」,他們很有創意,讓人矇上眼睛感受黑暗。當他失去方向時,有人陪在他身旁引導,就猶如耶穌基督陪伴你一樣,成為你隨時的幫助。

 

每年舉辦的營隊活動,則交由青少年們來規劃,讓他們撰寫專業課綱、課前會議討論、班級管理等,做得有聲有色。期間還有人因而大學選擇就讀幼教系,出社會後抽空回來,帶領教會學弟妹們參加營會。

 

舉辦營會  成為新造的人

 

大埔美教會0159

(圖說:瓜教學童們如何摘採西瓜。)

 

這次為期三天的營會主題是「你可以不一樣」,探討在耶穌基督裡,你就是新造的人。中午青少年們帶領國小的學童包水餃,有的包成糖果狀;有的包成小籠包,趣味橫生。牧師也指著當中教學的一位青年,因著在教會喜歡上烹飪,就讀餐飲系。誇讚他明年要去日本餐飲實習,希望他學成歸國時,可以在當地創業,開設第一家日本料理店。

 

還有人在教會成長,表示將來想讀神學院,當一名牧師。創世記37:19彼此說:「你看,那做夢來了。」毛郅尚感謝伊甸「象圈工程計畫」,讓社區孩子們擁有了逐夢的機會,這是他們從未想過的事。

 

下午,學童從教室移到農場,牧師說,「接觸土地,走進去,玩會發生。」在瓜農講解西瓜採摘技巧後,學童們興高采烈地下田摘採,開心的手抱一顆顆美人瓜,裝滿一籃又一籃。

 

這些豐收的成果是他們隔天的義賣品,「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從無到有的過程,然後將義賣所得再給予出去。」學習手心向下的道理。

 

看著學童們在瓜田裡認真摘採,牧師說,他們回家可以跟家人和同學分享今天的活動,「我們的孩子一點都不貧窮。」

 

牧師常常勉勵學童,「或許你覺得家裡沒有錢,但這不是貧窮的定義,這只是當下沒有錢。真正的貧窮,是你有錢時,卻不知道要做什麼樣的規劃;或是你生命中沒有任何的目標,那才是真正的貧窮。」

 

 

牧師穿著青年人設計的營隊T恤,下著短褲,和學童們打成一片,沒有距離。跟孩子們相處,他放下老我,回轉像小孩,他總會跟學童說,「你做得很好,下次請你教我」、「你知道,請你跟我分享。」他與教會尊重每個個體,從信仰中幫助這群孩子成長。

 

「我們在信仰當中,期待透過深入的服事,不放棄每一個可能性。」看似這一位牧師在鄉下陪伴學童,他覺得更深的本質是基督信仰帶領著他服事,讓他有榮幸可以緊緊跟隨主的腳步。他希望學童來到教會,不只可以築夢,生命中可以認識這位美好的上帝,走出一條蒙福的道路。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11.9  429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