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工作不僅錢少、事多,辦公室還搬遷頻仍。那麼,是什麼因素使余味芳在同一職場一待就超過23年呢?是迫於無奈,為五斗米折腰嗎?非也。

 

且聽余味芳分享在職場中經歷從神而來的重重恩典。

封面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這是余味芳的新工作場合─伊甸基金會,這個職場是以傳揚基督耶穌為福音、並服務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為核心價值。雖然她應徵的職務是行政,為了幫助新人能順利融入,伊甸安排余味芳到早期療育中心入班服務體驗。跟著學齡前的小娃兒成天相處下來,竟是出乎意外地耗勁,余味芳累得回到家立刻倒頭就睡。

 

與創辦人劉俠的近距離接觸

 

余味芳從高職就開始打工,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高爾夫球輸送帶、加工區、電子公司、蛋糕店、食品公司門市等等。爸爸曾念她常常換工作、不穩定,工作數年,也歷經了照顧生病母親的長照之路,直至婚後難得有一年蟄伏在家的時間,余味芳有感那是神所為她接下來這份長程之旅作準備。

 

余味芳1998年到伊甸基金會服務至今,那時,分佈在各縣市的伊甸同仁會參加一年一度的「充電營」,余味芳也不例外。初到伊甸的余味芳,已非剛出茅蘆的社會新鮮人,自認比較容易往負面思考。但是,當她有機會在充電營如此近距離地看到伊甸基金會的創辦人─劉俠女士,當時的畫面仍深植於心。

 

伊甸40周年-鳳山0048

圖說:回想起初見創辦人劉俠,仍令余味芳印象深刻。

 

照余味芳的想法,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行動不便、痛楚難當的劉俠,可能是愁眉苦臉、盡量不出門的。沒想到,那天所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劉俠,手部關節因腫脹、變形而「黏」在一起。當裝扮亮麗的她,很開朗、親切地向伊甸同工打招呼,台下所有的人彷彿都被這顆「小太陽」的陽光溫和照耀全場,在她身上看不到病痛的陰霾。

 

不僅是創辦人是如此顛覆余味芳的觀念,接下來在職場中所遇到的幾次事件,也都是余味芳經歷到在這裡「有神」。

 

伊甸40周年-鳳山0094

圖說:余味芳在伊甸經歷到在這裡「有神」。

 

風雨中的寧靜

 

有一回,主管很平靜地向大家宣布薪水會延後發放。如果是現在,薪水延後發放很容易觸動敏感的神經─是否資金周轉不靈?是否運作出了狀況?該不該換工作?等一連串的猜想在腦裡沙盤推演。

 

當時的余味芳也有貸款的壓力。每天早晨,余味芳和同事們參加「晨更」,一起讀聖經、禱告,將心頭所擔憂掛慮的卸給神。其實同仁裡沒有幾位是基督徒,當大家聚在一起讀經、禱告,該還的貸款還是要還,但是心頭的重擔輕盈了。神的同在帶領大家度過那一次的難關。

 

這一路走來,余味芳回頭看2021年台灣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還能如期領取薪俸,實在蒙了保守。

 

伊甸40周年-鳳山0032

圖說:余味芳感謝疫情嚴峻時還能領到薪俸。

 

「有神」的早療服務

 

余味芳在主管和同事們的身上看到被神的愛充滿而活出謙和的榜樣。長期服務於伊甸的鳳山早療中心,見主管和同事以禱告陪伴許多慢飛天使的家長,除了外面的專業技能,更有從上而來的安慰與扶持。當然也有遇過家屬出現情緒激動等情況,同事總很有默契地分工,有人帶開小孩、有人安撫家長。

 

行政一職包山包海,除了辦公室搬遷頻仍,遇到大型的義賣活動,更得花費心力。但是看到鄰居、廠商、家長都來響應,有這麼多人關懷慢飛天使,工作雖繁忙,心裡卻是暖的。

 

伊甸40周年-鳳山0010

圖說:行政一職包山包海。

 

服務身心障礙的領域不是只需要有愛心、耐心,其專業和向社會大眾倡議的觀念更是與時俱進的。在早療中心服務超過23年的期間,余味芳觀察到從前家裡若有身心障礙的孩子,常聽見「這個家上輩子造孽才會生這種小孩」。到了現在,則進步為「孩子既然生下來了,我們就一起養吧!」

 

時光飛逝,余味芳以行政的力量支持早療服務,服務過的孩子不計其數,甚至邀請先生當志工服務慢飛天使。余味芳謙虛表示,身心障礙領域博大精深,光是早療領域就已學不完了,她願意信靠神,一步一步,繼續走這恩典之路。

 

伊甸40周年-鳳山0242

圖說:余味芳信靠神走恩典之路。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2.01.20 NO. 4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