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具不收好,東西亂丟家長好崩潰?爸媽忙家事,孩子坐在一旁若無其事?

學齡前是養成孩子日後習慣的黃金時期。擰抹布、捲襪子等家事不僅對孩子的肌肉運用、認知發展有幫助,還能促使孩子養成負責任的人格。

該如何一步步帶領孩子做家務?教保員洪伶汶為各位父母解答!

封面

文|許可晴 圖|許可晴

 

 

洪伶汶擔任教保員已逾15年,在提供到宅療育課程時,常常藉由家中自然的生活情境,幫助家長引導孩子透過收納、做家事等方式建立生活自理的能力,也促進孩子在其他發展領域的能力。

「每個時期對孩子的發展來說都相當重要。比如說肛門期要訓練大小便,如果孩子受不了尿在褲子了,這時候照顧者如果打他或是斥責他都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個性,孩子可能因此變得比較固著」。

談起如何帶領孩子從小做家事,洪伶汶提醒家長切勿用逼迫或斥責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而是要以孩子覺得有趣的方式,耐心並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以免孩子從此對於做家事感到排斥。

 

一歲起開始做家事 階段性養成自理能力

幾歲的孩子可以開始訓練他做家事?其實一歲的孩子就有能力進行「收拾」,可以從自己收玩具開始,慢慢進階到其他的家事。

針對一歲的孩子,洪伶汶老師建議家長以「把玩具放回它們的家」作為引導,陪著孩子將玩具、繪本放回原位。另外,一歲大的孩子也可以協助做餐後整理,幫忙將塑膠碗盤遞給爸媽。

而兩歲的孩子在理解、說話方面的能力都比較穩定,對於複雜句子的理解力也較強,此時家長也可以下達「把果皮丟到垃圾桶,再拿濕抹布擦桌子」等步驟較多的指令,帶著孩子一同做家事。除此之外,「配對」類型的家事也很適合兩歲的孩子,像是將同樣顏色的襪子擺在一起、將同一雙鞋子擺放好,或是將衣物依長、短袖分類等,在做家事的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對於顏色、形狀的認知能力。

三歲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又發展的更加成熟,有能力處理洗菜、洗米、挑菜等危險性較低的廚房工作。此時家長下達的指令也可以更加複雜,像是可以請孩子將衣物依其主人進行分類,再送到對應的房間。
 

家事及年齡
(依照孩子的年齡及能力,階段性養成做家事的習慣。)

學習自理是孩子在一至三歲時的重要目標,當孩子到了四到六歲,從做家事中學到「責任感」便是另一項重點。針對四歲以上的孩子,洪伶汶建議家長明定家事分工事項及目標,並活用獎賞制,當約定好的家事做完,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鼓勵他們繼續保持。

 

切勿只出一張嘴 帶孩子運用「五感」

「學齡前的孩子是視聽覺型的,做事情的時候要多示範。家事這種學習可以連結到五感(視、聽、味、嗅、觸)去練習,讓孩子盡量看到、摸到」。洪伶汶表示,當帶領一至六歲的孩子做家事時,切勿只出一張嘴下達指令,家長必須多示範並帶領孩子運用五感去體驗,再一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感
(運用五感進行引導,讓做家事不無聊。)


舉例來說,當孩子桌子沒擦乾淨,家長可以帶著他摸摸桌子,問孩子摸起來是不是油油的,當孩子感受完後,再請他重新擦一遍,而不是直接命令孩子重新擦一次。

洪伶汶提醒家長要保持耐心,說道:「如孩子有做不好的地方,就丟出問題、陪他體驗,再一起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切記不要罵小孩,孩子不理解的時候你要示範、鼓勵,修正你傳給他的訊息,這樣他就不會有很大的挫敗感」。

 

加入一些小巧思 做家事也能有儀式感! 

「無論是在學校或是辦公室,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團體的打掃時間。建議父母在周末的時候也可以帶著孩子一同做家事,讓孩子去選擇要做什麼,全家一起做。」家事在傳統思維裡似乎等於是「媽媽的事」,然而家事實際上是全家人的事。洪伶汶建議家長可以善用周末時光,帶領孩子清掃家裡,讓做家事成為一種家庭活動。

當孩子對於自己分配到的工作或是作法有意見,全家可以一起討論並協調,不僅可以增進家庭關係,還能夠培養孩子熟悉團體合作,日後進行人際溝通時便能快速抓住重點。

洪伶汶也特別提醒家長,如家中有一位以上的孩子,要依據孩子的個別能力進行家事分配,且切勿進行比較,才能讓做家事成為家庭感情的催化劑,而非毒藥。

當做家事成為一種規定,孩子多半會感到畏懼或排斥,這時不妨使用一些小撇步,讓孩子從做家事中獲得樂趣。像是可以將家事分配連結猜拳、抽籤、大富翁、擲骰子等遊戲,在過程中增加一些趣味。

另外,她也建議家長可以製作「好寶寶表格」,當孩子完成家事任務時,便蓋章註記,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小遊戲運用
(運用小遊戲進行家事分配,增添生活儀式感。)

 

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說:「讓我用聽的,我隨後就忘了;讓我用看的,我就能記得住;讓我親身去做,我才能真正的了解」。

亞洲國家以讀書為大,認為所有事情都不如讀書重要,但是在讀書之前不如讓孩子親手去做,從生活經驗中學習。洪伶汶分享自己外國鄰居家的孩子大班就學著煎荷包蛋,這聽在許多台灣父母的耳裡簡直不可思議。關於做家事,洪伶汶鼓勵家長不要怕麻煩,一步步帶領孩子動手做,放手讓他們體驗這個世界吧!孩子將會有很多讓我們驚奇的能力表現。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07.16 NO. 41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