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親子館只聞飛機聲,不聞孩童嘻笑聲。防疫休館期間,館長與老師們仔細清潔消毒(清消)、重新布置主題,期盼用耳目一新的創意,帶給親子們全新的體驗。休館期間,親子館受了哪些影響?一起來聽聽館長的甘苦談。
文|朱聖恩 攝影|簡瑞廷
大園上空又出現熟悉的飛機航行聲,然而地面上的伊甸大園親子館內卻不復聞昔日幼兒們的嬉笑聲。因應疫情升級至三級警戒,親子館從5月中旬休館已逾一個多月了。
大園親子館2012年開始服務,可說是桃園最早成立的親子館,館長許玟歆算一算,目前桃園已有19間親子館、3台行動親子車,硬體的擴增足見對孩童成長發展資源挹注的重視。
沒有小朋友的親子館
除了親子館,足跡遍佈新屋、觀音、大園、蘆竹、桃園、龜山等地區的行動親子車,原是為服務距離親子館較遠社區的生力軍,亦因疫情暫停服務,靜靜停在大園親子館旁。行動親子車每逢外出服務,皆須與當地聯繫、連結適合的資源,服務被迫暫停,好不容易與當地社區建立的關係,屆時又得再重新加溫了。
圖說:行動親子車因疫情暫停服務。
休館期間,老師們一一修補破損的繪本、缺件的玩具,又將教具、玩具一個個仔細擦拭消毒,再分類、攤開用紫外線消毒燈照射消毒。滿屋子消毒後陰乾的玩具、教具,頗為可觀!
圖說:親子館老師仔細擦拭消毒玩具。
館內經過徹底清消,老師們又更換了不同主題的情景佈置。囿於人力,加上平日業務量大,防疫期間反而較有餘裕可以地毯式的清消環境,並處理繁瑣的行政工作。當館內都清潔好,也重新佈置好了,老師們開始巴望疫情能早日得控制,讓親子館再充滿孩子的笑聲。這期間,亦有家長在親子館FB分享孩子的幼稚園畢業照,或留言表達孩子重返親子館遊戲的渴望。
圖說:防疫期間反而較有餘裕處理繁瑣的行政工作。
雖然同樣都是服務兒童與家庭,親子館不若幼兒園或早資中心(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般有固定的服務對象,因此疫情期間如何持續提供服務,得更花一番心思。
圖說:親子館的服務對象非固定,防疫期間得更花心思提供服務。
社區的居民來來去去,館長許玟歆在此已陪伴無數的孩子及家長走過6、7個寒暑。來親子館的多為學齡前的孩子,當孩子大了,就往另一個階段前進,故此,親子館約每2~3年就會輪換一批家長。早資中心也會轉介個案,許玟歆藉此接觸了許多不同的家庭,與家長一同關心孩子,家長也逐漸將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一起討論、分享,無形中,與家長們建立了深厚的關係。
館長甘苦談
「妳在親子館上班,可是親子館的上班時間看起來不太“親子”耶。」一位已婚的朋友向許玟歆打趣道。
的確,在親子館的工作時間與一般上班族不同,週末和連假才是民眾前往的熱門時段。服務以來,工作夥伴相繼因成家、養育兒女的家庭需求而求去。相簿裡過去幾年與同事的合照,許玟歆數一數,已送走好幾批的同事了。
圖說:在親子館的工作時間與一般上班族不同。
除了工作時間與一般上班族不一樣,親子館的工作內容乍看重複性質高。曾經有人向許玟歆討教服務6年多來的心得與祕訣。許玟歆首先感謝伊甸桃園服務中心主任徐華英的支持。近日,徐主任就鼓勵同仁趁疫情期間學習使用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Zoom、Line會議室等視訊會議軟體,提升職場數位溝通能力。
工作上,即便每年業務內容相似,許玟歆會給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並在每年的工作中找出改進的地方。工作之餘,她樂於涉略不同領域的事物,烘焙、插花、造型氣球等。這些跨領域的學習未必與工作直接相關,卻能與同儕間激盪出靈感與創意。像是將所學的造型汽球應用在父親節、祖父母節、扣子叔叔小丑巡迴表演等親子活動,有了造型趣味、色彩繽紛的氣球,為活動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圖說:館長許玟歆的造型汽球為孩子帶來歡樂。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籠罩全球,許玟歆的學習卻沒有中斷,雖然暫停參加實體的課程,透過閱讀依然能充實自己,不受到外在的限制。正因為平時儲蓄能量,在工作或生活中就能游刃有餘地運用,不怕書到用時方恨少。
齊心防疫 期待再聞孩童笑聲
「今天親子館開店了嗎?」眼看館長阿姨要出家門,居家防疫超過一個月的四歲侄兒向許玟歆問道。因疫情而外出受限制,孩子的問話令人於心不忍。
大家共同努力,暫時犧牲外出,阻斷傳播鏈。休館期間,親子館老師更換了寶島台灣、民俗文化、歌仔戲、原住民等不同主題,已滿心預備好,重新開館後給小朋友耳目一新的體驗。
圖說:親子館更換了不同的主題,給小朋友耳目一新的體驗。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07.09 NO. 41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