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Malcolm MacLachlan教授(圖中)倡導駕馭科技,能讓身障者都能過著美好的自立生活。)

駕馭科技讓身障者可以過著美好生活是一大貢獻!Malcolm MacLachlan教授指出,科技應從身障者的需求為出發,結合生醫工程技術,開發實用的輔助科技,幫助身障者自立生活,不拋下任何一個人才是推崇的宗旨。

文‧攝影│蘇麗華

 

「不讓一個人落後!」(Leaving no one behind )愛爾蘭國立梅努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Malcolm MacLachlan認為,輔具科技可以讓身心障礙者表現得更好,而不是汙名化,透過輔具的支持,讓他們能參與社會、增權賦能,進而達到社會的融合。

 

在「駕馭科技-實現美好的自立生活」國際研討會上,Malcolm指出,「目前有超過10億的人口需要輔助科技,但是卻只有10%的人口獲得他們需要的產品。」意謂著,90%的人在教育、就業、健康和司法方面都無法使用和取得輔具,以致身障者因為缺乏服務和機會而被邊緣化。

 

(圖說:來自國內外的學者專家,從政策面到應用面,一同分享科技對身障者的幫助。)

社會包容 破除邊緣化

 

為了打破此現象,SDG(永續發展目標)宣言強調,社會應該有更多的包容性,並為邊緣化的群體做出努力。希望藉由輔具科技產品幫助身障者可以主動參與社會,甚至成為社會生產者的一員,讓每一個人都不落下。

 

Maeve是一名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小學生,坐著輪椅的她透過特製的機器人ipad輔具,讓她可以用觸碰面板寫作業、和同學互動,擁有校園生活。當她身體不舒服時,可以在家進行遠端上課,而不會中斷教育。好心的同學還透過輔具在ipad前讀繪本給她聽、和她打招呼等,擁有社交生活。

 

輔具的應用,幫助身障學童改變了學校和學習環境。她的母親禁不住的說:「輔具讓她過起她自己的生活。」

 

輔具角色 公平又公正

 

為了確保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能健康生活,增進他們的健康福祉,輔具扮演了中介的角色。Malcolm舉例說明,例如糖尿病患者因為病情惡化,有可能傷口潰瘍、需要截肢等,若適時給予「治療鞋」,便能減少腳部潰瘍的情況,也能預防下肢截肢。

 

同樣的,當發生災難時,例如地震,警報響起,聽障人士卻聽不到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如果有助聽器作調節,便能提高聽障者在災難中存活的機會。「顯見輔具中介和調節的角色非常重要。」

 

另外,宣言中也倡導要確保提供融合和公正品質的教育,提供所有人終身學習的機會。那麼什麼是公平和公正呢?Malcolm以觀看棒球賽為例指出,同時間要讓不同的年齡者觀賽,觀眾席上各提供一個台階,卻不考慮身高,結果身高矮小的孩童,站在台階上依然看不到賽事,那只做到公平。

 

相反的,為不同的身高者提供足夠的台階,例如高一點的提供一個台階;小孩提供兩個台階,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欣賞球賽,才是公正。「合理的環境、政策的改造等,讓障礙者達到同樣的立足點平等,他們才有機會成功和享受快樂。」Malcolm如是說。

(圖說:中場休息時間,與會者彼此交流,分享觀點。)

輔具開發 消弭障礙

 

不過,現實環境中,仍有許多身障者無法近用輔具,阻礙的原因是什麼?Malcolm指出多半是因為政策和財務問題,投資人覺得不值得投資輔具、也沒有資金可讓某些需要進行評估的智能障礙者,進行額外的診察、或是家人根本不知道有輔具可以使用,高居問題的前兩名。

 

他以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清單(APL)的信息指出,每個國家都應該有優先輔助產品清單,例如:具聲光、振動功能的警報器、具數位資訊無障礙系統功能的播放器、點字顯示器、手杖、淋浴/洗澡的側座椅等。

 

APL不是限制性的。」每個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用的資源,來增加任何數量的輔助產品。同時,也可以用於產品的開發、生產、提供服務、市場形成、採購和核銷政策。

 

Malcolm表示,各國可以去評估哪種技術可以大量幫助到身障者,當輔具達到生產規模時,便能降低生產成本,讓更多人受益。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8.11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