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捐物到越南


看到越南物質缺乏的需要,伊甸本著「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將愛心物資分送到當地經濟貧困的角落;針對職業重建與弱勢婦女,則開辦電腦班、視障按摩班,為弱勢族群提供更多就業的發展機會。

文|賴慶榕 照片提供|伊甸國際發展處

 

2006年,伊甸以盲人喜樂合唱團到越南贈送600支導盲杖的經驗,開啟物資捐贈服務的開端,搭建國人友愛的橋梁;除了物資捐贈海外,伊甸也培力身心障礙者、弱勢婦女就業,使其增加一技之長,減輕經濟重擔。

海外捐贈 物資與愛心投入

永隆省因不少女性外嫁到台灣,歸國的台灣之子相對較多,所以被選定為衣物捐贈之省份。伊甸募集物資後,與志工一同整理適合越南氣候的衣物、一件件清潔與包裝、再整批裝箱、運送出國,工程雖十分浩大,但想到能幫助貧苦居民多幾件衣服替換,就很值得。

除了家庭衣物,伊甸也捐贈輪椅給越南NCCD(國家身心障礙者協會),協助金鷗省貧困家庭之身心障礙者、中國輸出入銀行捐五百件冬衣,助越南貧困家庭溫暖過冬、捐贈越南太平省落葉劑遺害家庭新衣共9,996件、導盲杖300支等資源。

伊甸帶來台灣募集到的二手衣服、玩具、兒童書籍、輪椅、導盲杖、蜜兒餐等資源,也發放急難救助補助金,依需求程度分配到當地的弱勢家庭手中。

超越物資本身的意義

伊甸國際發展處主任鄺偉誠,近年來也曾出席幾次捐贈儀式的場面,誠摯分享腦海中幾個感人的畫面:一位80多歲的婆婆,在接收輪椅的剎那激動地抓著他的手,感動之情表露無遺。婆婆訴說著沒有輪椅的日子,她無法照顧孫子、出門買菜,卻還是得努力打工討生活的困境。這在鄺偉誠心中激起了漣漪,引發深深感觸「原來,捐贈輔具對他們的幫助,有著超乎我們想像的意義!」

另外,有一位中年男子,缺乏行動能力、謀職不易,時常遭到歧視與排擠的待遇,拿到捐贈的輪椅情不自禁地表達對伊甸的感謝:「無法想像,我竟然能夠在有生之年拿到輪椅!」能存到錢購買輪椅的願望,原來是這麼遙不可及。

還有一對令人印象深刻的祖孫,看到目測年僅7、8歲的小孫女與婆婆一同出席,在捐贈儀式的場合中積極了解手搖三輪車的操作方式,甚至教婆婆如何使用,包括上下坡、轉彎等技巧都仔細學習,非常溫馨感人。這讓鄺偉誠意識到,除了捐贈物資本身,我們也在無形中影響家庭的互動模式,使親情加溫,更添生命價值。

(圖說:與永隆婦女會合作,開辦手工編織班。)

婦女服務與職業重建之路

「越南女性為孩子辛苦工作,而不為自己,勤奮堅韌地性格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伊甸前國際發展處處長暨現任一級特專吳淑芬服務多年以來的感觸。越南女性一直有強烈的工作意圖,因故攜子返回越南後,獨自一人扛起家計的重擔。

在推動婦女暨家庭服務上,伊甸提供婦女婚前輔導、協助貧困家庭就醫、就學。高瑞蘋服務的對象中,一位小女生與外婆意外被燙傷,就曾協助他們到胡志明市就醫。

另外,為改善其經濟狀況,教導越南婦女作編織教學,做墊子、袋子等加工品。「她們有收入就很高興了。」高瑞蘋說,永隆省地處偏鄉,就業不易,於是當地婦女利用農閒時學習編織,一天可以賺取5~6萬越盾(約台幣73元~88元),增加微薄收入。班上還有高齡80歲的婆加入編織行列,靠養豬維生的她,編織收入多少能貼補家用。

為了協助越南婦女更多的就業可能,原本不會電腦的婦女,則教她們學習文書處理軟體,以利找到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她們運用電腦與人聯繫,間接開拓人際。

秉著愛無國界、台越一家親的精神,伊甸持續在越南提供服務,關懷弱勢。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9 期 2016.3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