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障礙環境 生命亮起來
「這個住址住了三十多年了。」杜姐患有小兒麻痺,家住二樓,隨著身體功能日漸退化,障礙環境處處難倒了她。所幸加裝輔具後,她不用再依靠他人,而能融入社區,自在生活,心情跟著亮起來。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杜姐一歲多時患上小兒麻痺,從此不良於行,家境清寒的她,媽媽認為,身障者習得一技之長,能夠獨立謀生更要緊,因此她國中畢業就去當裁縫學徒。杜姐謹記母親教誨:「察言觀色、認份低調。」
早期一般社會大眾缺乏重視身障者權益的觀念,加上年紀又小,學徒生涯中,她怯生生的什麼都不敢,「就連老闆娘給我點心,放在桌上,她沒開口叫我吃,我也不敢動。」
「多做事、不頂嘴」造就杜姐極為低調認份的個性,環境上的所有困難,包括上下公車她都不習慣開口求助,一切都以「忍耐、默默承受」來應對,自己想辦法克服,「當時也許因為還年輕吧,體力各方面還行。」她說。
友善環境非常重要
友善環境有多重要,杜姐切身體會,婚後她去伊甸參加職訓電腦排版班,然後順利在會計師事務所找到一份文書工作,雖然工作內容足以勝任,沒想到上下班的短短路程卻難倒了她。
因為辦公室離停放身障者的機車格很遠,每天早上停好車之後走到辦公室便滿身大汗,進了辦公室又是很強的冷氣襲來,下班反之。遇到下雨更辛苦,穿著雨衣必須賣力走很遠才能牽到車回家,一般人能簡單走過的路程,卻是姐難以克服的難題,做不多久只得忍痛放棄。
路面不平、紅磚道破洞、窄窄的人行道中間插了電線桿使身障者窒礙難行,這些都在在阻礙杜姐擴展步伐前進,她還曾經在捷運摔倒三次:「還有人跟我搶搭電梯害我差點夾到,不過也有人老遠就主動幫忙按住電梯門,方便讓我進出。」杜姐嚐遍人性冷暖。
認份與軟弱的一線之隔
長年過度使用兩手的緣故,杜姐兩邊肩膀都開過刀,脊椎側彎也非常嚴重,腰部的皮膚更因為過度摩擦而隨時一動就痛,「這些外表都看不出來,實際上非常辛苦。」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退化,杜姐的體力愈來愈無法應付上下樓梯,只能靠兒子背負,為了不增加孩子的負擔,幾年前她關上心門,不與人交往,儘管媽媽、教友都來關心,每天有接不完的電話,但是心情始終鬱悶不樂,甚至長達2到3年的時間足不出戶。
杜姐究竟是習慣認份還是意志軟弱已經難以分辨界線,而使她從低谷能夠如鷹展翅上騰的轉折,其實只要一部輔具就能辦到。
踏出一小步 方圓處就是新天地
兩年前,家中加裝了「電軌式電椅」後,杜姐重新開始獨立生活,她終於能不靠別人就能上下樓梯,「只要天氣好,自己就能出去公園散散步、逛市場、上教會、偶爾找媽媽串門子,這樣就能感到極大的快樂。」
除了在熟悉的範圍走走,她最近也開始參加課程,學習編織毛帽,也會開始參與服務單位的活動,日常中能夠重新看見人群並與之互動,生活變得有趣,心情開朗了,生命也跟著亮起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