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的轉銜歷程

當一般人自然而然地步入每一個人生階段,會無法想像身心障礙者需要克服和準備是多麼繁複,因此在轉銜服務部分,需要專家學者及家長的溝通配合,才能協助他們踏出下一步。

 接納我們的不同  

 

文|陳玠婷 

 地球上住著超過七十億的人口,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每個國家文化不同,城市風格不同,人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更是不同,當科技與交通打破彼此的距離,那麼接受別人的不一樣就是一門必須學習的功課。

 轉銜教育搭起希望的橋樑

 轉銜教育最基本預備的即是「接受不同」的心態,再經由醫生及社工等專業人士給予家長建議,協助尋找合適的個人安置計劃與學校。家長、學校彼此達成對特殊兒的教育共識,軟硬體間支援協助,才能提供特殊兒合適的學習環境。

 進入轉銜階段後,家長需要準備特殊兒的學前各項能力評估報告,包括前一年度個別化教育計畫、六個月內教學(巡迴)輔導及評估摘要資料、輔具需求評估資料、早期療育服務資料、由專業醫師一年內早療評估報告書等,接受教育局之鑑定心評師教育評估及晤談,觀察特殊兒的能力現況,更重要的是與學前老師進行溝通,經由專業對口,讓受評者的現況更加具體,才能進一步設置合適的教育計畫。

 不要輕易放棄教育機會 

 多重障礙兒堂誠今年就要上小學二年級了,堂城媽媽在兒子轉銜部分,下了許多功夫,因為堂誠有氣切,胃造口,先天性心臟病等病症,需要特殊照顧,因此媽媽一開始就鎖定尋找特殊學校,從兒子中班開始陸續探訪多所,從校方老師的積極度、照護方面、課程安排、校園硬體設施等方向選擇,經過多方比較與考量,堂誠媽媽始終認為,遇到有愛心、教育使命的老師和校方,遠比先進的硬體設備更重要,因此堂誠入學前,媽媽被老師們打趣問說:「趙董真的要去那裡嗎?這樣就變平民啦!」來形容學校設備較簡陋,但被給予滿滿祝福的趙董,到目前為止被教育照護得讓媽媽覺得辛苦都不是白費的。

 昀玟媽媽則是曾經為女兒操碎了心,因為女兒自閉症緣故,接受早療前,情緒長無法控制,語言、認知、肢體成長緩慢,讓媽媽一度接近崩潰邊緣,在婆婆支持下及接受早療後,昀玟的成長有目共睹,也讓媽媽重新燃起希望,積極為女兒尋找合適的學校。她首要在意學校老師的態度與教學方式,曾經遇過漠視學生的老師,也曾遇過無法處理女兒情緒,任由她抓傷自己流血的老師,但是因為沒有放棄尋找,才有現在在學校開心學習的昀玟。

 阿賢一歲時因為嗜血性病毒,曾住進加護病房被發病危通知書,搶救回來後卻成為發展遲緩兒,也有類亞斯伯格症狀出現,幸而透過早療及家人的陪伴照護,阿賢順利地銜接上小學。只是進入小學不同的社交領域,阿賢與眾不同的人際互動就漸漸明顯了,但是透過資源班的團體課程,由輔導老師帶領做肢體律動、諮商輔導等活動,讓阿賢情緒、精力有了抒發的出口。現在的阿賢,繼承了爸爸的好手藝,卷一手好看又好吃的壽司。

 轉銜教育,需要學校、家長、醫療專家學者共同搭起希望的橋樑,讓特殊兒順利前往下一個人生階段,或許過程有波折,家長面臨課程、環境及輔具未能達到期待,但是校方與教師也同樣擔心家長將教育責任全權授予老師從此不管,因此彼此的配合,才能將教育徹底落實在學生身上。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4.6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