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Connect永續發展的「綠色」力量  扶助不利

(圖說: 澳洲臥龍岡大學衛生與社會學院社會工作學系教授Nandini Ray在會中分享Green Connect的運作模式。)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圖片來源|Green Connect(城市農場)網站

 

你能夠想像當消費者購買一箱永續農產品,除了支持有機農業外,還能幫助澳洲當地難民和失業的年輕人擺脫貧窮,找到工作嗎?沒錯,Green Connect辦到了!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無障礙生活節帶您重返80年代 身障學員化身復古掌櫃來出攤

(圖說:伊甸基金會香柏樹社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的身障青年,以活潑的舞蹈,熱情揭開無障礙生活節的序幕。)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維綱

 

為了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勇敢走出戶外,伊甸基金會連續11年在北、中、南地舉辦「無障礙生活節」,今年主題為「穿越時空回到1982年」,帶領大眾重溫劉俠女士創會的初心,並持續陪伴身障朋友,共同推動無障礙生活,打造「有愛無礙」的環境。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山日照 阿泉阿公0016

(圖說:阿泉阿公開心地與照顧服務員打招呼。)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這天陽光燦爛,一輛交通車駛入嘉義縣私立頤福社區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簡稱嘉義頤福),「阿公、阿嬤來啦!」隨著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熱情招呼,長輩們帶著笑容走下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太陽阿嬤來日照 擁抱慢老、樂活生活

(圖說: 「小太陽」阿嬤在日照機構參與健康操,動一動身體。)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每到台中新社香菇盛產期,就是農忙的開始。香菇一摘採,一群中老年婦女圍坐一圈,趁新鮮開始「剪菇腳」。86歲的「小太陽」阿嬤坐在三峽北大社區長照機構裡,遙想當年打零工的景況。一把年紀,仍不減她工作的熱情,率直地說:「加減賺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愛攝影_20240124_伊甸基金會_陳明輝牧師視障eyes聚會分享見證43s

(圖說:陳明輝牧師彈琴敬拜 神。)

 

親愛的代禱夥伴收信平安:

過了中秋節,早晚的氣溫顯著的涼爽許多,眼看著冬天就在轉角處了。沒想到,這兩三個星期,秋老虎下山來了,每天氣溫最熱時也都在攝氏30度徘徊,還好,已經不像夏天那麼的悶熱了。

10月,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特別的月份。6年前,我轉換了事奉的跑道,以「走出教會的圍牆:敬拜、佈道、培訓」作為我事工的異象,就在2018年的10月1日,啟動了我的個人佈道工作型態,可說是我事奉生涯的另一個起點。4年前的10月1日,我和嘉玲在上帝和眾親友的見證下,立下了誓約,願意一生一世走在一起,共組家庭,自此她走進了我的生活,參與我的事奉。所以,10月是值得我感恩的月份。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雨無阻走入社區 成為輔具把關者的職能治療師

(圖說:伊甸新竹縣北區輔具資源中心職能治療師李毅宏(右)為民眾說明輪椅使用方式。)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維綱

 

8年前,李毅宏原本在兒童復健診所擔任職能治療師,因為希望深入社區服務,在因緣際會下,來到伊甸基金會新竹縣北區輔具資源中心(簡稱輔具中心)任職,開啟服務民眾的新篇章。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易讀方式帶領身障住民 認識身體界線與保護自我

(圖說:新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伊甸基金會辦理的中宏家園,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教導住民認識身體界線與保護自我。)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維綱

 

「不可以碰我。」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狗醫生0036

(圖說:櫻花媽媽(白衣)引導狗醫生櫻花與伊甸基金會香柏樹社區日間照顧的身障青年互動。)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當青年們紛紛問著:「老師,櫻花(狗醫生)什麼時候來?」、「我想抱抱櫻花。」伊甸基金會香柏樹社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簡稱香柏樹日照)的教室裡,身障青年們言語間充滿了期待。他們早早就聚集在教室,眼神閃爍著興奮,期待著狗醫生櫻花的到來。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端恩語第55集(回應文)

 

口述/劉俊緯   整理/詹慶臨    刊頭設計/謝馨霈

 

Q.在從事社工之前,曾經有和精障者近距離相處的經驗嗎?

如果說職涯來說,在活泉之家的經歷都是直接跟精障者的接觸;那在生活中,像我小時候,在路邊或者是在超商、公共場所,可能會看到有人會自言自語、對著空氣講話,或是經過有些蓬頭垢面、衛生習慣沒有那麼好的路人時,長輩可能會跟我們講說:那個人怪怪的,或是那個人有點狀況、不要靠近他等等。我們往往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認識跟自己不太一樣的人,而這中間也可能包含了生病的人。另外,我自己本身的訓練背景是一名社工,在來到伊甸活泉之家之前,我有做過社區的個案管理員的工作,我的服務對象裡面有大約四成的人是有精神疾病的診斷,但我們的工作過程中,常常都是很任務取向,比如說他們一定要去吃藥,或者他們一定要表現出一個很乖的病人,或是障礙者的樣子,我們才能夠給予所謂的支持或協助,這比較是從一個服務供給者,或者是一個訓練的過程中,思考怎麼去處理問題的角度。唯獨是到了活泉之家,才有對精障者有更多不一樣的認識跟觀念的改變。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雲端恩語第55集(語音版)

 

【雲端恩語第55集(語音版)】怪怪的,也沒關係---共同促進

(圖說)本集專訪施以諾博士(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伊甸基金會監察人)與伊甸活泉之家劉俊緯主任。(攝/簡瑞廷)

 

來賓/施以諾、劉俊緯     主持/詹慶臨

文章標籤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