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新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伊甸基金會辦理的中宏家園,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教導住民認識身體界線與保護自我。)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維綱
「不可以碰我。」
「保護自己的四大步驟,推/退、叫、跑/離開、說/請求,一定要記得喔!」
在家園中,兩位住民以堅定的語氣,配合果斷的肢體動作,表達出對自身身體界線的捍衛,拒絕任何被侵犯的可能,勇敢保護自己。
位在新莊區中和街是新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伊甸基金會辦理的中宏家園(簡稱中宏家園),這天住民並排而坐,在社工張社工的引導下,參與問題討論,逐步釐清「身體界線」與「身體自主權」的概念。
31歲的小宛是中度智能障礙者,完成12年國民基本教育後,便在小作所學習代工和清潔工作,並與同儕一起參與社區適應、休閒文康等活動。媽媽考量自己年歲漸長,開始為小宛思考未來,希望女兒能在一個安全且支持的環境中,逐步學習自立生活,同時擁有更多自我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小作所的工作人員在得知媽媽和小宛的未來藍圖,推薦家園服務。經過社工評估後,前年順利入住中宏家園接受服務。
小宛初次離家,踏上自立生活的旅程,顯得有些緊張,每天下班回家園,總會打電話給媽媽,分享生活及工作的點滴。在媽媽、社工及教保員的鼓勵下,她慢慢地與室友從陌生到熟識,討論家事分配時,也會主動承擔擅長的廚房清潔工作,逐漸適應家園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與獨立。
化繁為簡易讀圖卡 讓住民閱讀無障礙
環顧家園的客廳,牆上貼著各式易讀圖卡,包含每日值日生安排、休假打掃分配表,每週菜單,以及地震和火災發生時的應對指引。張社工分享,為了幫助住民提升識字能力,工作人員將所有資訊化繁為簡,以圖片搭配簡單文字的方式,讓他們在使用圖卡的過程中,慢慢認識和理解內容。這樣的設計不僅便於他們理解日常資訊,也在無形中,提升識字能力。
(圖說:工作人員將「休假打掃分配表」製作成易讀圖卡,讓住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識字能力。)
(圖說:每天下班後,住民與工作人員會一起準備晚餐。)
「我最擅長整理流理台,我會先洗碗,接著換濾網,最後打掃地板。」小宛一字一句緩緩說著。自立生活近兩年,她已經學會如何將廚房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個角落絕不疏漏。她的細心和專業讓人不禁佩服,彷彿成了廚房管理達人。
小宛的進步體現家園成立的初衷,在第一線服務過程中,發現身心障礙者具備自立生活的潛能,因此成立家園,讓他們透過學習居住環境規劃、健康管理及社會支持等多方面技能,發揮自身能力。這些學習涵蓋個人衛生、衣著照應、家務及財務管理與規劃、人際互動、休閒活動及社區參與等,並強調要維護住民權益、提供選擇與自我決策的機會。不僅激發他們的潛力,還賦予他們重新掌握自我決定的權利,最終能順利回歸社會,過上有尊嚴和充實的生活。
(圖說:小宛(前)在社工張社工的陪伴下,分享在家園的生活點滴。)
張社工接著說,來到中宏家園的身心障礙朋友,除了經過基本評估外,還需符合三個重要條件:
★第一,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尊重住民的自主決定權。他們要具備被支持與訓練的意願,並願意在家園生活,學習進一步的自理能力。
★第二,住民必須有一份工作或接受日間服務。考量他們未來可能會離開家園,獨立生活,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及收入才能支付生活開銷,保障經濟自主性。
★第三,住民需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含個人清潔、洗澡及打掃等日常家務。同時,他們還要學習記帳,以及辨識紙鈔和硬幣的面額,增強財務管理能力。
這些條件,結合家園周邊便利的交通、豐富的生活用品資源及多樣化的飲食選擇,讓住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多種技能,逐步提升自立生活的能力。
街坊鄰居從不理解家園 到與住民搭起友誼橋梁
現今,身心障礙者社區居住已是重要趨勢,因為能幫助他們有機會參與社區,減緩生活能力的退化。可惜鄰居存有刻板印象,拒絕他們進駐社區的抗爭事件,仍時有所聞。
張社工回想中宏家園剛進入社區時,因為鄰居們對服務內容不甚了解,經常前來詢問與表示關心。然而,經過幾個月的相處,鄰居發現住民擁有自立能力,不僅能做好個人清潔,還能自行倒垃圾、購買晚餐等。隨著時間推移,社區居民漸漸包容並接納這群青年,為他們營造一個溫暖、友善的環境,在彼此理解中達成和諧共處,不再有距離感。
(圖說:小宛俐落的洗滌餐具及整理廚房環境。)
鼓勵小宛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最喜歡去唱卡拉OK!」小宛興奮地分享。
張社工表示,小宛在參與多次社區適應後,最喜歡卡拉OK的行程,雖然讓人感到有些意外,但從中能看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與人生方向,想學習的事物也各不相同,尊重他人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可能只是她生命中的一位小小的過客。」張社工笑著說。她希望小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選擇她想要過的人生和想精進的事物,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09.27 NO.45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