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韓國光州盲人協會」一行人,赴伊甸視障服務中心參訪交流。)
文、攝影|蘇麗華
即便失去視力,他們卻用心眼看世界!日前,伊甸基金會接待來自「韓國光州盲人協會」一行人,展開一場充滿交流與感動的參訪行程,深入了解臺灣在視障服務領域的多元實踐與成果。
(圖說:「韓國光州盲人協會」一行人,赴伊甸視障服務中心參訪交流。)
文、攝影|蘇麗華
即便失去視力,他們卻用心眼看世界!日前,伊甸基金會接待來自「韓國光州盲人協會」一行人,展開一場充滿交流與感動的參訪行程,深入了解臺灣在視障服務領域的多元實踐與成果。
文/高永興
小鄉社造志業聯盟,設立於高雄市旗山區,長期關注於高雄的旗山、美濃、內門、六龜、茂林、桃源、杉林、甲仙、那瑪夏九個行政區,也就是在地人習稱的旗美地區。旗美地區也包含了三個原住民行政區,匯集了布農、魯凱、南鄒、客家、閩南、大武壠、西拉雅等族群,近年也新增了許多新移民、移工,可以說是所有高雄的族群都匯聚於本區。
(圖說:社工吳家琦獲頒「績優社工獎」,工作夥伴們到典禮現場幫他助陣。)
文|蘇麗華 攝影|簡瑞廷
吳家琦踏入社工領域,服務五年多下來,他越來越看到工作的價值,直呼自己很幸運,背後有一群夥伴支持著他,將需要帶到早療家庭的身邊。
(圖說:慶祝活動上,障礙者在台上打鼓演出,展現不凡的一面。)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的「愛德養護中心」(以下簡稱愛德)20歲了!平時接受照顧的一群重度身心障礙者,如今站上舞台表演,以打鼓和歌唱為「溫暖淡海,樂活愛德」感恩活動揭開序幕。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2024年初,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善化區親子悠遊館」(以下簡稱善化親子館),服務甫滿一年,即榮獲期末評鑑優等的佳績。
走進善化親子館,館內播放童趣的背景音樂,讓人聽了心情變輕盈。再放眼望去,盡是爸爸媽媽陪孩子玩樂的場景,令人產生此日是週末的錯覺。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為提供在地化育兒資源,2015年,伊甸基金會在高雄成立了旗山育兒中心(以下簡稱旗山親子館)。開張迄今將滿10週年,結合招牌服務,「共融」為其中一大特色之一。
每週三上午,旗山早療中心的小朋友來到親子館,享受遊戲時光。
(圖說:慢飛天使牛牛(中)與伊甸鳳山早療中心教保員袁秀龍(左)及物理治療師廖雅芳(右)合影。)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坤益
當交通車駛入校園,伊甸基金會鳳山早療中心(簡稱鳳山早療中心)門口傳來此起彼落的問候聲——孩子們來上課了!「牛牛,早安~請脫鞋、脫襪子。」聽到指令,牛牛緩緩舉起雙手,專注地嘗試脫下鞋襪。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讓他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完成。雖然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有些吃力,但他仍堅持到最後,成功脫下鞋襪,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
文|朱聖恩 攝影|何坤益
「哇哇哇……」嬰兒啼哭聲此起彼落,這是伊甸基金會—旗山公共托嬰中心(以下簡稱旗山托嬰中心)充滿活力的小寶班。
陽光燦爛,教保老師們牽著中寶班的娃娃,三三兩兩地回來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模樣,可愛指數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