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基擁有爽朗的笑聲和結實體態,滿滿活力絲毫看不出已年屆70歲。

他熱愛運動、喜愛學習,對社會付出更是不遺餘力。捐款、做志工,他用愛回饋社會,同時也充實自己的生命。
 

image
─伊甸頒發感謝狀,感謝劉明基長達29年的捐款支持。─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1950年代台灣小兒麻痺盛行,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染病案例,劉明基的街坊鄰居中也有不少小兒麻痺患者。

 

「為什麼那麼不公平?為什麼他們生來就那麼不方便?那時心裡覺得我們比較有福氣的人,能夠幫忙就幫忙,用有限的能力多做一點。」一顆為善的種籽就此在他心中發芽。

 

年輕時深受劉俠的啟發,劉明基順勢結下與伊甸的緣分,決定每個月捐款支持伊甸,一捐便是29年。

 

不只捐錢幫助弱勢,他還奉獻大把時間行善,一張張感謝狀、志工證明記錄下劉明基在助人路上的足跡。
 

image
-劉明基熱心助人,曾捐血達200次,獲頒衛生福利部獎狀。-

 

他從退休前便開始做志工,總是以真心對待每一位服務對象,溫暖了許多人的心。

 

多年前劉明基曾擔任新北市政府佈老志工,替一名行動不便的爺爺送餐,他每周一次的探訪,使爺爺在人生的最後兩年不孤單。

 

「每個禮拜他都打扮得整整齊齊等我去,就陪他聊個兩個小時,兩年後他過世,我覺得很傷心,這件事對我的心情影響很大。」服務對象早已變成摯友,爺爺的逝世為劉明基帶來不小的打擊,花了一段時間才恢復平靜。

 

除了從事老人福利相關的志工服務,他還曾在馬偕醫院的癌症病房擔任志工,給予家屬和病人溫馨的關懷。

 

癌症病房彷彿充斥著烏雲,只要能讓病人及家屬開心一點,劉明基都願意嘗試。

 

image
-劉明基拿出他在馬偕醫院做志工的時數證明。-

 

當年一位罹癌的阿嬤透露自己想聽老歌,在網路不便的年代,他跑遍各個唱片行,最終在夜市找到了老歌錄音帶,一圓阿嬤的夢。自此之後,每逢劉明基的志工時段,阿嬤總會提前站在門口等待。
 

「人生真的很無常,可能這個禮拜去還跟他聊得很開心,下個禮拜人就走了,或是換新的人了。」醫院中的生離此別總是提醒他要把握當下。


近年,他的志工服務足跡則來到了萬芳醫院。在服務台替看診民眾解決問題,劉明基發現許多長輩都由外籍看護陪伴就醫,其中印尼籍的看護為大宗。

 

為了能與外籍看護順暢溝通,他於兩年前開始自學印尼文。市面上沒有印尼文辭典,劉明基只得親手整理,在筆記本抄上滿滿的印尼文單字。

 

image
─筆記本上滿是劉明基努力學習印尼語的印記。─

 

特地為志工服務而學習異國語言,如此龐大的熱情從何而來?

 

劉明基拿出自己最喜愛的名著《人生最後的14堂課》,書頁的摺痕暗示著書本主人早已翻閱多次。他在書本的第一頁上註記:「付出的要不滿足,需要的要知足。」一句話正是他為人處事的最佳引言。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2.3.16 421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