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臺升溫,頓時人心惶惶。
防疫「宅」在家,什麼樣的食物能夠提升免疫力?
政府呼籲少出門、大量採買,在食材採買上又須注意什麼呢?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宜蘭教養院的賴信蘋營養師提出幾項建議,教你培養疫情時代的好「食」力。
文、插畫、製圖|許可晴 相片/圖標來源|Pixabay、Flaticon
健康從飲食開始 吃什麼增強免疫力?
免疫系統是人體抵抗細菌、病毒入侵的防禦系統,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該如何為自身的免疫功能存夠本錢?
賴信蘋營養師建議攝取7大元素,從「食」鞏固免疫力:
1.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主成分,如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增加細菌、病毒感染的風險。
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有瘦肉、雞肉、魚肉、低脂奶類、雞蛋等;素食者則可以食用豆類、豆腐及豆製品、堅果類等食物,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2. 維生素A
人體對抗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是皮膚、黏膜等物理性屏障,它們能夠將細菌、病毒阻擋於體外,防止病原體大舉進攻。
維生素A能夠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的黏膜健康,加強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紅蘿蔔、紅黃甜椒、蕃茄等蔬果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人體攝取維生素A的優秀來源。
3. 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
賴信蘋建議,每餐的主食可以糙米飯、五穀飯、燕麥取代精製白米飯。
相較於精緻白米飯,糙米飯、五穀飯及燕麥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其中維他命B2、B5、B6、葉酸有助於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和抗體製造,能夠提升身體的免疫功能。
4. 維生素E
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在人體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豆類及堅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夠增加T細胞的活性,有助於製造抗體、加強免疫功能。
5. 茶胺酸
多項研究發現茶當中的胺基酸─茶胺酸(L-Theanine)有助增加免疫力,其中紅茶和綠茶含有豐富的茶胺酸,為飲料的好選擇。
6. Omega-3 脂肪酸
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及紫蘇油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夠抑制引起發炎的物質產生,具有改善、抑制發炎反應及癌細胞生長的效果,同時能夠增強免疫系統。
7. 益生菌
益生菌可維持胃腸道健康、調節免疫,進而減少罹病機會。為身體增加好菌,可食用優酪乳、優格等食品。
除了上述幾項元素,賴信蘋還特別提到,大蒜、薑、薑黃、洋蔥、辣椒、蔥、韭菜等辛香料有殺菌、強化免疫系統的作用,可於烹飪時適量添加。
減少出門購物 什麼食材可久放?
市場和超市容易產生群聚風險,近期政府建議民眾以「減少出門、一次購足」為日用品採買原則。
出門採買的頻率降低,食材的保鮮便成了一大問題,針對這樣的現況,賴信蘋也列出「能夠久放」的食材供民眾參考:
另外,說到方便、可久放,許多民眾首先會聯想到泡麵,賴信蘋提醒:「泡麵除了熱量幾乎不含任何營養成分。不僅麵條經過油炸乾燥,調味包及油包也含大量的鈉、香料、人工調味料等添加物,不建議長期食用。尤其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不宜食用。」
賴信蘋指出,冷凍水餃、蛋餅皮同樣可以久放且烹調簡單,是比泡麵更好的選擇。如真要食用泡麵,則建議可以先將麵條川燙以過濾油份,並少放調味包,加入蔬菜、蛋一同烹煮,增加營養攝取。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1.06.11 no.4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