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伊甸視障服務處傳來陣陣振奮人心的管樂聲。這美妙的音符來自於黑白吹薩克斯風重奏團。而在四位全盲的的團員中,藏著一位金曲獎入圍者,他是豎笛家,也是薩克斯風樂手—張林峰。

張林峰 封面
(圖說:張林峰專注地吹奏著薩克斯風)
 

20201026-2
(圖說:黑白吹樂隊練習著表演曲目。)
 

文|許可晴 攝影|何維綱


 

張林峰出生在新北市,小時候的一場高燒奪走他的視力,卻奪不走他用音樂發光的決心。

現職專業樂手,張林峰當初學習音樂的契機其實非常單純。像普通中學生一樣,張林峰不喜歡上課、不喜歡午休時間,因此他加入學校的樂隊,期待著每次可以請假練習、參加比賽的機會,也享受於上台表演,為校爭光的風光時刻。

然而原先的心態在他接觸到豎笛後慢慢發生了改變,這個樂器讓張林峰越來越喜歡。這份「愛慕」也促使他報考輔仁大學音樂系,想要將音樂變成專業,而不僅是興趣。


課業、社交一把抓 大學生活不虛度  
中學時期接受了許多稱讚,張林峰對自己的演奏還是有一定的自信。誰知進入音樂系後,卻踢到了一塊大鐵板。指導教授聽完了他的豎笛演奏,眉頭一皺,說他從嘴型到呼吸的調整通通都有問題,導致笛聲顯得相當緊繃。老師的直言沒讓張林峰失志太久,他更加賣力,每天花五、六個小時練習,矯正自己的吹奏習慣。

20201026-31
(圖說:無論是演奏豎笛或是薩克斯風,身體及呼吸的配合都很重要。)

身為輔仁大學的第一位盲生,學生及老師不免對他感到陌生和好奇。


同學們一開始常常跟他玩「猜猜看遊戲」,圍在他身旁輪流出聲,請他猜是哪位同學的聲音,猜對了還會請他吃便當。張林峰最高紀錄是一餐吃了三個免費便當。


但張林峰知道,同學們對於盲人的好奇總有一天會消失。為了與同學維繫感情,他會特別留意流行新知,與他們開話題聊天。在學業方面他更是繃緊了神經,不僅為了自己的音樂夢,也為了得到大家對於盲生的認同。

由於無法看譜,張林峰自知在學科方面比較吃虧,每每段考前他都會先主動向老師提出考試的輔助方案,釋出對考試的誠意。對於術科他更是看重,當時的他推掉樂團表演的外務,把專注力放在豎笛主修的練習上。

持續不懈的努力最終讓他打敗一般生,以豎笛組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優秀的成績也為他招來了不少人緣,甚至還有研究所學姐來向他請教吹奏豎笛的撇步。

好成績加上主動的性格,張林峰在大學時期贏得不少友誼,大夥兒還會一同出門打保齡球、唱KTV。
 

獨享鎂光燈 那些刻在街道上的故事
「畢業後要找什麼工作?」這應該是許多社會新鮮人的共同煩惱。
張林峰從大四便開始參與啄木鳥樂隊的表演。他很確定,自己未來肯定會從事音樂表演相關工作。

「年輕時比較容易不滿足,覺得在樂團裡都是在幫別人伴奏。」張林峰說道。畢業後半年,朋友突然問他:「你為什麼不要享受一下自己當主角的感覺?可以去考個街頭藝人證照啊!」這句話切中張林峰的心坎,便帶著豎笛和後來學的薩克斯風,開啟了他的街頭表演生涯。


「觀眾只是經過,然後就忘了,他們怎麼會記得我?」街頭演出的第一年,張林峰產生了這個疑問。為了能夠與觀眾產生多點互動,他花心思在攤位布置大看板、名片、留言本,想要讓人們不僅僅是「經過」,更要停下腳步聆聽,記住他的音樂。

「當我送出音樂,其實也跟觀眾產生了另一方面的連結。」街頭演出了兩年,他自掏腰包錄製了專輯《我在街邊遊戲》,並放在演出攤位上,沒有定價,供欣賞他音樂的人索取。

還記得當時有國、高中生默默跑來跟他說:「叔叔,你的音樂很好聽,我們想要你的專輯,但我們沒有錢。」張林峰二話不說便免費送了幾張給他們。

那時還有一位學生,在國語日報上投稿了一篇〈遇見音樂,遇見幸福〉,講的就是補習後,在附近街道與張林峰的音樂邂逅的故事。對於那位受困於升學壓力的高中生來說,張林峰的音樂成為了生活的慰藉。


街頭表演雖然辛苦,但這些由張林峰和觀眾們共同撰寫在街道上的溫馨故事,直至今日都為他帶來滿滿的感動。
 

超狂街演企劃 全台巡迴第一人 
《我在街邊遊戲》專輯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張林峰鼓起信心,準備正式開售。

「寧願當開路的人,也不要當後面跟隨的人。」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張林峰開啟了「街頭藝術遊台灣」,想要一面宣傳專輯,一面為全台觀眾演出。他也因此成為了台灣史上第一個巡迴全台城市的街頭藝人。


一台休旅車、一名陪同助理,張林峰踏上歷時一個月的旅程。他在各個城市的街頭一面賣專輯,一面巡迴表演。縱使一開始會想家,但一路上發生的趣事,很快就掃去了他的思鄉情懷。

還記得巡演至台東時,很多孩子根本沒看過樂器,紛紛靠過來跟他們聊天,詢問能否摸看看樂器。有的孩子發問:「叔叔你為什麼一邊睡覺(閉眼),一邊吹樂器?」,還有孩子以為他們晚上要睡街邊,便邀請他們到自家過夜,天真可愛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你下次什麼時候巡迴?我們還想聽你的音樂。」巡演的留言本上有觀眾這麼寫到。「街頭藝術遊台灣」雖是個花錢、花體力、花時間的企劃,卻也令更多人記住了張林峰的音樂。特別的是,這個專輯的宣傳活動還吸引到了企業的目光,紛紛請張林峰到公司演講,分享活動的經驗。
 

一步一腳印 從「角落」邁向國際  
《來自角落》是一張差點為張林峰「鑲金」的專輯。

出專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資金就是一個大問題。張林峰以街頭表演為基礎,在街上找尋認同自己理念的人,以千元為單位募集專輯基金。終於,經過一年的募款,張林峰請來了爵士樂名師—林少英作為製作人,並集結了許多優秀音樂人一同演奏,終於孵化出《來自角落》這張專輯。


633620101496465000
(圖說:《來自角落》專輯封面。)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這張富有故事的專輯受到金曲獎青睞,入圍了兩項演奏類獎項。得知入圍的喜訊,張林峰既高興又緊張,每天想著如果得獎了,感言要說什麼才好。
雖然最終與金曲獎擦身而過,張林峰的腳步並無停止於此,他以最親愛的母親作為靈感來源,發行了《阿母熟識的歌》,並獻聲演唱,實為一大突破。


「我本來就想說我出國一定要去表演,而不是去玩。」張林峰拒絕了朋友們出國旅遊的邀請,自嘲自己有個想成為台灣之光的虛榮心。
一個突來的機會,讓他夢想成真,第一次出國就遠至歐洲,為國爭光。

當時我國與教廷舉辦了一場交流活動,外交部透過身心障礙藝文推廣協會聯絡到了張林峰,邀請他至教廷演出。

沒有緊張,也沒有擔憂,張林峰帶著滿滿的期待和興奮踏上異鄉的舞台。由於不想在古典樂的發源地「班門弄斧」,他選擇演出爵士樂。演出會場莊嚴的氣氛,配上爵士樂慵懶的氣息,形成有趣的對比。最後一首曲目,他與夥伴表演了《四月望雨》,這首「來自台灣的聲音」一結束立刻獲得滿堂彩,觀眾如雷的掌聲忠實地反映出這場表演的高水準。


 

人生的每個階段,張林峰都為自己訂下不同目標,也張開雙臂歡迎生命中的各個意外機緣。近年來,音樂領域之外,喜愛上台表演的張林峰也涉足舞台劇,在講述歌手蕭煌奇故事的舞台劇《遇見自己》中擔當配角,並遠赴中國進行演出。

還記得當初報考音樂系時,媽媽對他很是不解,覺得他為什麼不去學按摩、算命這些可以「賺錢」的職業。但現在看著張林峰不凡的成就,家人無不為他感到驕傲。


樂手張林峰憑著一股無法擋的衝勁,成為一位夢想實踐家,向世界證明了就算看不見,只要相信自己,夢可以很大,做的事也可以很大。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10.30 NO. 405上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