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聽完高永興博士在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的演講後,驚呼:「今天是在講社工嗎?還是在講植物學?社工有這麼多豐富的植物學知識,真是太佩服了!」
圖說:高永興博士於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分享社會創新工作。
文|朱聖恩 攝影|何維綱、蔡佳真
社區發展選擇可以很多元─有機農業、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甚至是社群經營。
花錢不見得就有效益,先掃描自然資本、硬體資本、財物資本等,再建立在地資源永續發展的架構。以大同、大禮部落與澀水社區為例:
大同、大禮部落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大同、大禮部落是太魯閣族人僅存的傳統聚落,劃在國家公園的範圍內。大同部落尤其偏遠,無法直接搭車到達。進部落須行經難走的山路,若是沒有爬山的經驗,估計得花上7小時或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抵達。正因為山路難行,台電考量上山施工的成本過高而作罷。全台也許只有這裡沒有電,「黑暗部落」的稱呼不脛而走。
以外在的條件而言,對於要做偏鄉發展、部落產業等,似乎頗受限於交通。再加上政府資源投入的不穩定性。以青年就業補助為例,補助來源搖擺,對於資源十分有限的偏鄉、小社區,無疑是項考驗。
太魯閣族族人基本上應政府要求都住在平地,但因為對土地深厚的情感,有些人回到山上的舊部落。每逢週日,再回到山下的教會參加主日聚會。上山進部落的入口位於太魯閣閣口附近,總長約十公里的路。共分三段,第一段是最費勁的路,需要手腳並用。第二段路稍緩。第三段路是平緩的林道。
因著交通不便,車輛無法直接到達,加上部落沒有電源。這些限制自然形成篩選機制─不會有過多遊客上山的問題。也因此這裡的生態資源保存完整、物種豐富。根據正式調查:植物種類有128科543種,其中原生種佔461種;栽培種佔63種;歸化種佔19種。
部落最大的本錢,不僅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更擁有好山好水。鄰近立霧溪及其上游的砂卡礑溪,有許多秀麗的山谷,和美麗的砂卡礑步道,也是登山客攀登立霧山、千里眼山、清水大山的必經之地。登山路線主要有三條:流籠頭步道、得卡倫步道與砂卡礑步道。其中只有得卡倫步道是階梯式的步道,其餘的路線,多屬自然的山路小徑,沿途林相優美,還可近距離觀察種類繁多的花花草草,台灣很多新的物種都藏身於此。
圖說:山水秀麗的大同部落。 圖片來源|大同部落 椰果的家FaceBook
真正了解在地擁有的資源,選擇用低成本做長期發展,特別在人力資源投入、自然資源的維護改善。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造就願意分享、合作、交流,讓部落永續發展。同禮部落目前有九戶民宿,接待登山客食宿,以及生態導覽服務。部落在經營民宿時,常需相互支援,在遊客人數較多時,彼此分工合作,促成部落間的團結與向心力。
每年約有一萬人上山。這一萬人並不是搭遊覽車,而是一步一腳印地走路上山。到山上接待家庭,一人費用是1,200元,包含早、晚餐、熱水澡和溫暖的棉被。在山友的眼裡可是高級享受。交通不便、要走很辛苦的路、晚上又沒電等,看似是限制。但對很多人而言相對彌足珍貴。
上山的人數比你我想像來得多,部落目前估計一年可以有一千萬的產值。主要靠的並非大型建設,不是開路、搭纜車。所倚靠的無非是原先就有的自然資源,和醉人的景色。保護自然環境、維護接待家庭,部落就有接待的能力並帶進收入。
一位住在深山的86歲老先生,一年接待一千位客人,扣除食材、耗材、民宿設備維修更新等的費用,一年也許有60~70萬或更多的收入。對於部落的老人家來說,這筆收入對家庭生計助益良多。在平地,80幾歲老先生多已沒有收入了。但在山上,利用自然條件,反而有這樣的機會。
早期,老人家上山。因著部落發展有侷限性,到了第三、第四代,青年就較少上山了。藉著部落發展生態旅遊、培力接待家庭,後代回鄉承接,部落發展截然有一番新風貌。
澀水社區
圖說:澀水社區觀景台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澀水社區,與旁邊的桃米社區相比,知名度相對較低。但澀水社區十分富有特色,特別在921震災後,初期的重建步調比鄰近社區落後許多。這幾個月的期間,社區內部─社區協會、鄰里組織等,為重建花時間充分溝通。大家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在幾個月溝通的過程中,凝聚了以下三項共識,對日後社區的發展影響深遠:
1.打通道路 讓遊覽車可以在社區裡面繞一圈,以便接待外地客人,改善每個家庭、銷售特產店家的經濟。
2.統合重建房舍樣式 社區房舍色調與外觀協調、不突兀。
3.把電線桿、電線藏起來
澀水社區的一些店家,以前請人採收在地生產的紅茶。災後重建後改為自己採收,收入倍增,很多年輕人就願意返鄉發展。
社區裡一家「竹炭一村」,有絕佳的燒竹炭技術,店家聊到:有一晚,老闆已經打烊入睡。竟有外地遊客乘遊覽車到澀水社區,一放下行李,就趕忙敲門,要買東西。半夜十二點,居然還有人叩門要買東西!對鄉下地區的店家是很奇妙的經驗。
伊甸基金會執行顧問、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助教─高永興博士指出:發展產業時,應該要先了解在地環境、條件,選擇適當的策略。我們花費許多投資在天梯、景觀吊橋、天空步道等硬體設施,卻不見永續性的效益。應盡量減少花費在物資、硬體設施。善用在地條件,並思考「我們的社區可以做什麼?」
發展性社會工作應用在投資在地以活化社區產業,著重在盡量就地取材、培養人才,加強部落或社區內人跟人、團體跟團體之間的互助、凝聚與合作。下回在走訪澀水社區這特色莊園時,除了採買當地名產,也可以思考你我所在的社區、部落可以做什麼。
資料來源:2019.12.11 NO. 394上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