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網球后呂嘉儀 運動改變一生


呂嘉儀20多歲才開始運動,從此醉心於此,她征戰多國比賽,累積許多好成績。但她最想做好教學這一塊,教學生如何在球場上重建生活自理能力,端正生命態度,她說我不能只有自己好,還要大家一起好。

文|陳玠婷 照片提供|台北輪椅網球推廣協會


網球場上,呂嘉儀恣意轉動輪椅來回打球,臉上堅毅、專注的神情,完整傳達呂嘉儀的人生態度,她說:「我在球場不是打敗誰,我要做的是戰勝自己。」她細數過人生最忙時刻,同時擔任八種角色,有輪網教練、大學學生、輪網球員、正職工作、女兒、妻子等,即便忙得團團轉,但她依舊樂在其中。

從運動找到自信 做到不可能

呂嘉儀在輪椅網球界已經二十多年,在全球網球場上征戰無數,她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事,不僅曾拿下亞帕運金牌,今年更為台灣輪網拿到睽違12年的帕運門票,總總傲人成績擺在眼前,呂嘉儀卻說:「我打球最大目的是推廣身障者運動,不是比賽成績。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從運動找回生活自理能力,找到自信心。」這段宣言在在顯示她將球場、比賽當作「自己與他人的溝通媒介」,她說:「因為有這些成績,我能被大家看見,我希望自己能成為身障者的表率,告訴他們運動的重要性。」

呂嘉儀小時候就有倔脾氣,2歲患小兒麻痺,成為重度肢障者,但是她從不靠拐杖與輪椅行動,全靠自己走,即便摔倒受傷,回家也不會吭一聲。直到20多歲在振興醫院時認識職能治療師武而謨,鼓勵她運動,甚至讓她帶領身障者組成的熱舞社到處表演,「我從沒上過體育課,老師怕我受傷摔倒,所以我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運動的好處!」

勇於面對自己 找新的可能

接觸運動後,呂嘉儀說那是人生的轉捩點,她說:「我原本很排斥『殘障』兩個字,更不想坐在輪椅上,但是接觸殘障運動之後,我發現接受自己的狀況並不難,輔具能降低身體惡化的可能,不是『不能』的象徵。」她開始玩籃球、桌球、競速輪椅等運動,慢慢從中獲得成就感,最大的收獲就是體力提升、身體比以前更健康,徹底翻轉身障者不能運動的觀念。

輪網打出心得之後,呂嘉儀開始開班授課,多數都是小兒麻痺患者,少數脊椎損傷、其他病症患者。她表示開課最重要不是培養下一代,而是推廣身障運動的重要。「好的事情要分享出去,如果只有我會打球,那多無趣。」大多數身障者剛開始運動時,難免害怕失敗,需要同儕力量支持,表現好的時候不吝嗇掌聲;做不好的話給予彼此鼓勵,久了就對自己有信心了。「我覺得無論是一般人或身障者,都需要擁有良好的生活態度。在球場上我是剛柔並濟的老師,看到學生需要改正態度,我會好好告訴他。」

運動兼重建 重拾自理能力

有一位高齡學生未生病前,事業相當有成就,但病後坐輪椅,生活全由家人打點照顧。後來報名上呂嘉儀的輪網課,第一次登場時,陪伴家屬陣仗龐大,包括太太、兒女、兒媳全家將他抬上抬,呂嘉儀在一旁觀察,認為他其實有能力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規定他上課只能一位家屬陪同,在家也儘量讓他自理,她說:「我是身障者,可以理解學生和家屬的心情,但我要告訴他們現實,想對自己和家人好,就要靠自己進步。」

三個月後,他的體力提升許多,在家裡可以做家事,外出自己推輪椅,家人不再亦步亦趨照顧他,她笑著轉述他的話說:「我在家裡地位降低了,陪女兒逛街還被催促輪椅推快點。」

呂嘉儀說了許許多多在輪網、生活上的經歷,每一個細節都透露「活出自己」的重要性,如何生活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身障者不應該放棄自己,「以前我還被教練說過最沒有資質打輪網呢,從我目前的生活來看,就可以發現實踐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8 期 2016.12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