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山區孩子的陪伴者

溫美灑對於對的事情,就會盡力完成它、做好它,像是原本可結案的早療孩童,她認為還有進步空間,那麼就會再多待幾個月。還有偶爾找不到約好時間開會的家長,她都會鍥而不捨地約在路途的涼亭碰面;每逢梅雨季與颱風季冒著危險上山,她都沒有怨言。在早療孩童的成長路上,溫美灑樂當一位推手。

文 ‧ 攝影│陳玠婷


「我們要用美好的事情填滿他。」溫美灑一邊開著車前進桃源區,一邊說著。

溫美灑在伊甸的六龜早療工作站服務著一群早療孩童,她一周三天開著車前進山區,包括茂林、桃源、多納等地的學校、家中,為他們上時段課程,「我家住屏東,通常六點就得出門了。」溫美灑一語道盡第一線服務教保老師的認真與辛勞,而她從進入伊甸之後,十數年的時間堅守在山區早療兒童身旁,陪伴著他們。

拓展服務初期的困難

「我們在偏鄉的孩子,大多都是文化刺激不足。」溫美灑說。正是因為看見偏鄉早療孩童的需要,伊甸才進入大旗山地區開展服務。說起當初進入旗山的時候,恰逢政府人口普查之時,同工兩人一組進入社區舉辦篩檢,「那時候大旗山地區還沒有早療觀念,推行很困難,曾經遇過家長要我們不要詛咒他們的孩子。」後來與學校和衛生所合作,才讓當地的家長們認識早療,她說:「家長後來也成為我們推展服務的助力。」

不同特質  給予不同教法

把溫美灑和其他教保老師擺在一起,會發現她對早療孩童有不同的教育風格,她會用平穩愉悅的語調誇讚他們做得好,也會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詢問他們的意見,藉由對話促進他們的口語能力,並且讓他們有開口表達意見的時候,譬如在桃源建山國小附幼裡今年三歲的發展遲緩兒小澤,溫美灑上課時請他去書櫃上挑選想看的書,然後兩人一起共讀。共讀過程利用引導,吸引小澤仿說、推斷下一頁的劇情;另外,溫美灑也利用小澤挑選、歸位書本的動作,訓練生活自律,像是「書原本放在這個櫃子嗎?」、「剛才是直的放,不是橫的放,這樣其他小朋友才找得到書喔。」等語句,讓小澤養成好習慣。

小君歷經三年的蛻變  

小君也是溫美灑到校進行療育的孩子之一。她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因為她的好動與專注力不足,不能適應團體生活,常常發生參與率不足的現象,有時候老師詢問小朋友作答,小君總是積極舉手,獲得機會卻總是沈默以對。溫美灑經過了解之後,發現小君的家庭背景較複雜,她是家裡排行中間的孩子,父母親對她的關注度低,長期不被受注意導致小君的發展落後,敏感度高、情緒不夠穩定,因此溫美灑每週開一個小時的車程從六龜到小君的學校進行早療課程。

從小君兩歲到今年初,溫美灑在她的身上看見曙光。以前的小君上課遇到新課題時總是趴在桌上不發一語、拒絕學習,但是現在她能嘗試操作新教具,即便做錯了也只會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繼續嘗試著。人際關係方面,溫美灑藉由每一次課程結束需要讓老師簽學習單的機會,讓小君學著主動向人開口、做好一件事情,「剛開始她還不敢,原封不動拿回來給我,後來我帶著她做了幾次,她知道怎麼做了,就漸漸不需要陪伴,現在進步好多了。」

溫美灑進入山區服務如此長久的時間,從沒有心生退卻,她說這是信仰帶給她的力量,同時,她認為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尊重他們的獨特性,而她只是在早療孩童的生命過程當中,當個推手推一把罷了。這樣謙卑的態度,襯著蜿蜒綠蔭的山路與明媚的陽光,她的服務一直都在路上。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1 期 2016.5 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