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巧大幫助-療育會議上的看見
離島地區缺乏早療資源,伊甸將服務帶到馬祖,一群專業人員深入班級觀察給予建議。邀請老師善用小技巧幫助孩子學習,有利身心發展。
文│王錦萍、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幼小孩子也有小小的夢想,那可能是學會自己吃飯刷牙,可能是上學的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慢飛天使也許在這個階段學習稍遲,但是在充滿愛心的環境以及專業人士協助之下,穩穩的踏出去,每一小步都是他們的一大步,一樣能成就孩子們身上的大事。
偏鄉離島是伊甸基金會重視的角落,一群早療服務人員組成了專業團隊,特別抵達馬祖的小天使幼兒園入班觀察,並且給予詳實具體的建議,要讓孩子們一個也不落下。
從幼幼班開始,每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是團隊成員細心瞭解的對象,就連園所環境、硬體設備、玩具教具他們都注意細節,無一遺漏,將所看到、觀察到的給予調整建議,以期讓幼小孩子擁有更完善的學習。
建立時間感與作息
從一天的開始,讓孩子們以及接送的家長養成準時上學的好習慣,孩子們一起吃早點,就是在建立一整天良好學習的態度,高雄市身心障礙專業團隊兼任物理治療師林素華說,「老師不用被動的等到所有孩子都到齊了才開始,而應該改變成掌握主動權,營造出一種已經準備好了的學習環境,孩子早來的就先學習,如果經常習慣晚來的,會讓家長覺得是自己的損失,有了這樣子主客易位的改變,逐漸地,習慣遲到的人會變成準時抵達,而準時的人也不會覺得原來遲到也沒關係。」
說到時間,幼小的孩子還沒有時間感,如果老用「等一下」來表示往往太抽象,「也許才過了幾秒鐘孩子就認為已經等了好幾下」,因此,最好能在不同的等待時間給予不同的背景音樂,這樣就能幫助建立時間感,也學會等待並維持秩序。林素華說,「例如等待開飯、等待上課都有不同的音樂」,孩子和老師雙方因為一個小訣竅就能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從容不迫的心情,專業人員的建議,解決了親師之間經常發生的狀況,使教學更順利。
調整桌椅高度配合發展
午餐時分,桌椅高度不對,孩子們變成趴著桌子吃飯,林素華指出,桌椅若不能配合孩子的高度與發育,以手就口變得困難。這時不妨調整桌椅高度,利用有限的資源,把巧拼墊裁剪成適合的大小包覆墊高桌腳,或者將較幼小孩子的座椅墊高,都是好用的方法。
多咀嚼有助語言發展
「咀嚼有助預備說話的能力。」伊甸基金會東港早療中心外聘語言治療師張智閔表示,她觀察到當天孩子吃麵時咀嚼少,大概嚼個兩口就把食物吞嚥下去,長期下來不利語言發展。她建議班導師可以留意,讓孩子將食物多嚼幾下再吞嚥。課堂上孩子會為了地盤相互爭吵,這時老師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專屬的空間領域,在椅子、櫃子上貼照片或名字,孩子來到學校便能清楚的知道哪裡是屬於自己的空間,若要坐別人的椅子也懂得要先問過椅子的主人,學會尊重與禮貌。
很多細節、很多叮嚀背後都來自強大的愛的能量,張智閔就她的觀察,將所有發現與相對應的想法傾囊相授,孩子透過感官輸入對媒材的印象,例如:塑膠材質、材質光滑或是粗糙、物體是輕或是重等,提醒教具材質要多樣性才有助於發展;牆壁和黑板佈置成正增強的標識,還有善用遊戲去帶領孩子學習,寓教於樂等,張智閔說:「孩子只要開始玩遊戲就是在進步。」
語言治療師張智閔表示,玩拼音接龍遊戲有助幼兒口語認知發展。
自己動手做當作學習
對幼幼班的孩子來說,由於年紀太小老師很容易幫他們代勞,完成所有的事情。林素華強調,「孩子不是在那環境被照顧,而是要學習。」例如吃蘋果片要第二塊時,不妨讓孩子自己練習動手夾取;倒水時,一方面水壺太重孩子拿不動,另一方面力道還無法掌握水容易溢出,老師可以試著換成小杯子,水壺裝少量的水,讓孩子練習緩緩倒出少許水量。林素華說,哪怕不小心溢出都要讓孩子動手做,東西要小而巧好操作,把需要放入生活中,在學校體會教育的意涵。另外,關於飯後漱口一事,張智閔提醒:「不要用漱口取代刷牙,一旦孩子少刷牙,日後將不能忍受東西放入口中。」
在幼兒園做好前端良好的生活經驗,比家裡還多了教育學習功能,「讓家長知道不用去醫院做療育,孩子在這裡、家裡都能進步。」團隊成員對於每個孩子的優點跟需要以及目前的發展程度,都看得仔細,並且一一指出具體的協助作法,「孩子不是被照顧而是被教育,在過程中能夠自理生活,再大一點學會更多獨立生活的訓練,更豐富的教學內容。」
處處設想,他們真可以說是慢飛天使翼下的風,要讓孩子乘風飛翔。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39期 2015.5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