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照亮每個弱勢家庭

杏林子說:「能夠付出是一種福氣,懂得付出是一種智慧。」社工督導林美圻投身社工領域12載,協助無數家庭恢復常軌,具備能量再出發。過程中即便資源不能一次到位,居中協調後不見得都是完美結局,但是看著每個生命有了新的翻轉的可能,就是最大的領受。

 

20140326-3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片提供│林美圻

 

12年前,剛從社工系畢業的林美圻每天穿梭在高雄旗山與美濃地區,訪視發展遲緩兒家庭;12年後,她依然堅守崗位,不同的是服務對象從兒童擴及全人關懷(兒少婦老殘)。走上社工這條路她從不懈怠,她說:「看著每一個陪伴的生命改變,他們的生活更好,都會讓我很感動、很有成就感。」

 

學生時期林美圻加入伊甸假日志工服務的行列,這一段小插曲卻意外種下她與伊甸的不解之緣。大二選填組別時,學長姐叮嚀她社工組未來的出路是「事多錢少離家遠的工作」,但是林美圻看重的是既可工作又兼助人的意義,於是毫不猶豫走向社工這條路。

 

抽絲剝繭 解開家庭的結

 

投入初期,擔任伊甸旗山早療中心的個案管理員,地處山區,交通不易,家長帶孩子下山療育一趟交通得花1-2個小時才能抵達。一旦遇到無法接受孩子需要療育事實的家長,還會吃閉門羹,林美圻心想該如何打開家長的心結?於是她先幫助弱勢家庭連結福利資源取得信任,再引導他們參觀療育機構,透過家長支持團體的分享和講座,讓家長明白「不是只有她一個人單獨支撐著。」

 

「當家長願意跨出第一步後,往後的路(療育)就會比較好走。」像她就曾遇過繼父不同意,但媽媽偷偷帶孩子去療育的個案;也遇過經濟情況不佳,沒錢負擔孩子療育的家庭;甚至是漠不關心的家長。「不管是經濟、教育還是其他,最無辜的是孩子,一個孩子不管身體上有沒有殘缺,心靈都是純潔的,家庭如果有給予足夠的愛、包容和支持,很多事情不見得都是負面的。」

 

陪伴生命 家庭重新出發

 

林美圻舉例她曾遇過一位2歲肛門閉鎖症合併下肢障的孩子,長期喝成人奶粉不但易有消化問題,營養也不足;加上患有肛門閉鎖症,得在身體另造一個口以利排泄。首先她幫忙取得二手助行器,解決這位孩子的移動問題;之後幫助家庭申請認養補助,提供尿布、幼兒奶粉等物資。當孩子上幼稚園時,媽媽定時到校幫孩子導尿、用手挖取糞便,一點都不放棄孩子。

 

林美圻表示,服務的家庭有各式各樣的樣貌,「其背後都有一段不同的故事,要去了解、體會,才能為這個家庭找到出路。」就像她也碰過一位重度癱瘓的腦麻兒,認知障礙外,不能說話,只能眨眼,家長對孩子沒有盼望,認為待在家裡就好,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四肢逐漸萎縮。

 

用愛點燈 關照每個需要

 

聖經以賽亞書4029,「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在早療的介入下,媽媽開始帶孩子到醫院復健,回家幫孩子拉筋,即便孩子只具有砭眼和聽辨能力,媽媽便就這兩項感覺給予刺激,她說:「只要孩子活著一天就有權利生存。不管他未來會不會撐過,我可以給的都給他。」看到孩子經過早療後的成長與進步,以及家長站起來面對生活的勇氣,林美圻表示那份堅定的心格外令人動容。

 

去年八月,林美圻開始在桃園縣大園家庭服務中心做全人關懷的服務,遇到失能長者獨自被遺留在家無人照料;或是精障家庭因意見不合而打起來的案例,雖然問題層出不窮,但是林美圻認為:「複雜的家庭狀況就像遇到生命中打了很多結,能夠打開一個是一個。」

 

聖經馬太福音515,「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林美圻用服事的心,繼續馳騁在社工的道路上,用愛照亮每個服務的家庭。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4.4月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