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博愛醫院大家口中的「歐逆」─劉娟妃,有著親切的微笑)
劉娟妃畢業一個禮拜就到博愛醫院擔任兒童物理治療師,
她笑稱自己寶貴青春全給了醫院,
想當初手邊資源有限時,常去姊姊家偷挖玩具,也曾自己剪紙箱、畫腳丫、簡易護貝給孩子使用。
21年來,幫助多少個慢飛天使,劉娟妃並沒有去計算,
只顧著付出與進修,
深怕錯失任何一個能引導慢飛家庭通往美好未來的機會。
文│郭依瑄 攝影│何維綱
還未見到劉娟妃本人,
就聽到醫護人員左一句「歐膩」(意指姐姐),右一句大姐的喚著,
坐在兒童物理治療室的地上等候採訪的劉娟妃,
溫柔的語調讓人剛見面就感受到鄰家姐姐的特質。
令人不禁好奇,萬一遇到固著性高的孩子,她都如何應對呢?
堅持復健的重要性
曾經有個三歲的腦性麻痺孩子,只要在復健中加入新的嘗試,就不願意配合,
不管劉娟妃再怎麼勸說、誘導孩子做行走訓練就是無用。
當天的課程已到尾聲,只需要在教室外的走廊再走一小段路就能完成,
眼看下班時間近了,孩子瞄瞄牆上的時鐘,似乎在拖延時間、等待下課,
「如果你不做完,我就在這裡陪你,等你做完我們再一起回家。」
孩子撇嘴回應,倆人繼續耗著。
秒針緩緩移動,終於,孩子動了起來,
拖延一個多小時,只花幾分鐘就完成,這就是劉娟妃有所堅持的地方。
從此之後,那孩子賴皮不復健的狀況改善許多,
甚至每次到了快要下課的時間,還會主動提示老師要趕緊到外面做行走訓練。
現在那位孩子已經上了小學,能拿助行器行走,不需要他人亦步亦趨的跟著。
(圖說:兒童物理治療師需要誘導孩子做復健,常常需要趴著、蹲著等等)
一般來說,要誘導或獎賞孩子最容易、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給糖果餅乾,
但劉娟妃則是採用如:讓孩子選擇喜歡的玩具加入治療、給貼紙、增加口頭指示、減少干擾等等,
「其實糖果對孩子發育不好,許多家長都不給孩子吃,不能因為自己方便,就破壞孩子與家長的約定。」
在她印象中,只有一個拒絕溝通的案例。
家長帶著腦性麻痺的孩子由醫學中心轉診來接受復健治療,
那雙過大的矯正鞋曾被多位治療師建議修改,但家長都拒絕配合。
為了避免類似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劉娟妃都會提醒家長,
如果有到別間醫院就診,一定要記得開立病摘或檢查報告,
這樣才能精確的掌握孩子在每間醫院的就醫狀態,避免溝通上出現落差。
即早發現孩子的異狀,就能越早進行早期療育,
0-6歲這段時間,更是孩子黃金療育期。
劉娟妃回憶,有位排行早產三胞胎中的老大,
因為早產器官發育不完全所致出生狀況很嚴重,
經歷加護病房的急救、保溫箱與呼吸器的使用,
生命徵象穩定後開始接受早產兒物理治療。
初期呼吸心跳都不穩,也無法經口餵食。
劉娟妃從小寶寶在加護病房期間的在保溫箱內的姿勢擺位、口腔按摩餵食訓練、
家長衛教到出院後門診的誘發運動,從簡單的抓握碰觸,
緩緩的推進到趴、翻身、坐、爬、站立走路……。
現在孩子已經安然上大學,寒暑假也會回醫院問候治療師。
(圖說:劉娟妃分享當初手邊資源有限時,她是如何自製輔具,幫助孩童做行走訓練)
身邊人的鼓勵 孩子進步的動力
慢飛天使比起一般孩子更需要家人費心,
但如果將所有心力、資源都放在有障礙的孩子身上,
反而會造成其他孩子心理失衡,家長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有許多早療相關福利政策,如果我能有初步了解,
就能告知家長去申請,讓他們不會這麼慌張,也能減少家中的負擔。」
體貼的她如此說道。
各行各業都有其辛苦之處,
劉娟妃心裡不曾有過職業倦怠,但是每天都趴著、跪著、蹲著與小孩做復健,
明顯感覺到身體有些沉重,
可貴的是,她仍然非常有服務熱忱,
不論從動作、神色、語調都讓人感到一股溫柔、堅定的力量。
劉娟妃服務這21年來,
看到許多家長原先只望孩子能平安活下去就好,
對復健並不抱持太大期待,但看見孩子日復一日點點滴滴的進步,
漸漸地讓家長對未來有了更光明的期待。
全力奉獻 為慢飛鋪路
劉娟妃在幫助慢飛天使療育的路上,
深刻體會其實孩子除了身上的病痛外,
心理的折磨同樣也需要專業的醫療照顧,就像被關注的不該只是孩子,
家長內心的慌亂、面對漫漫長日的壓力,都需要被理解與鼓勵。
身為一個物理治療師,
劉娟妃讓焦急的父母清楚知道自己的孩子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大人又該如何因應等等,
「請家長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會讓孩子變的更好的機會。」
劉娟妃眼神堅定的說著,
令人不禁猜想,二十一年前大學剛畢業,猶生澀的她,臉上也是閃耀著如此光亮的吧!
(圖說:臉上總是掛著笑的娟妃)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74期 2018.4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