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蒲公英小作所,年輕學員們做代工、學洗車、做烘焙、製作花草茶包等,不因心智障礙而阻斷學習。老師依著他們的能力給予訓練,在適性活動中培養工作和自立能力。
(圖說:蒲公英小作所學員們,透過輔具協助,將花草茶包秤重、封口、裝袋,製作出成品。)
文|蘇麗華 攝影|何坤益
在台南的蒲公英小作所,一群身心障礙朋友忙著做代工,另一批人忙著填裝花草茶包,從秤重、封口到包裝不假他人之手,流暢的動線與速度,令人驚嘆他們的工作能力絲毫不輸一般人。
這裡的學員大多是心智障礙的青年朋友,教保老師盡量提供他們新的學習,以便體驗職場的現實感。組長柯雯賢表示,透過作業活動,了解他們的強項在哪裡,使有能力的學員未來有機會可以適性就業,如銜接支持性就業,或轉到庇護工場。
拆解步驟 以便循序上手
週間,小作所每天安排不同學習課程。洗車作業活動中,老師特別拆解工作步驟,讓他們理解。不管是前置準備工作或車體清潔作業,依學員能力分別交由不同的人來負責。期間,什麼情況要用什麼工具做輔助,例如:擦車要用大毛巾;刷洗泡沫則採用小毛巾,老師都一一指導。
過程中,「洗輪胎框對他們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地方。」柯雯賢指出,有些學員以為擦過就交代完成,卻不知道縫隙框也要擦拭乾淨。「沒有人教他們不知道啊!」
於是,老師帶著他們操作一遍,再由他們做清潔。期間需要用到高壓水槍或泡沫槍,藉由示範,再讓他們操作。
(圖說:柯雯賢組長表示,透過教導和示範,小作所學員操作就能逐漸上手。)
不要小看他們,每個操作環節都不馬虎。柯雯賢表示,職場首重安全,不但要教導學員正確操作機器外,還要顧及安危,不能傷害到自己。完成清潔後,透過活動檢討,指出他們應該注意的地方,以便日後改進。
隨著經驗累積,學員工作日漸上手。柯雯賢表示,熟悉洗車作業流程後,接下來則要求清潔速度,學員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以符合未來就業市場的期待。
作業活動中,教保老師會為學員擬定個別化計畫(ISP),智青小芳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明顯的進步。剛來時,她非常害羞,說話總是很小聲,顯得沒有自信。在訓練下,她開始願意表達,不僅學會行銷話術,大方地介紹產品特色;還會主動協助他人,在在展現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圖說:學員認真的學習包裝花草茶包,無不展現能力。)
輔具協助 照樣能參與作業
來到二樓,一群學員正在包裝花草茶包,負責末端裝袋的阿澍,是一位自閉症患者。「他一開始能力很弱,屬於亢奮型的自閉症。」
教保員黃嬿蓉形容,阿澍常常情緒一來就亢奮,下一秒想到媽媽就哭泣。老師得安撫他情緒,協助轉換空間。此外,阿澍表達能力薄弱,無法跟人對答如流,頂多冒出一句話,例如放音樂時,他會說:「老師那首歌耶!」、要他加油時,他會回應:「好,我會專心。」
對數字沒有概念的他,認知能力較弱,且無法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即便如此,黃嬿蓉仍不放棄,讓他參與花草茶的包裝作業。
不會數數的他,如何裝好正確數量呢?黃嬿蓉為他量身訂做格子輔具,他不用數數,只要確保每格格子都有裝到茶包,再全數放入包裝袋中密封即完成。過去,每每流程作業到他這關就塞車,有了輔具協助後,整體包裝動線變得流暢,大大增加阿澍的參與感。
一盒盒花草茶包都是小作所學員們的心血,黃嬿蓉說,製作過程一方面當成訓練,另一方面則增加學員的收入,一舉兩得。
(圖說:教保老師黃嬿蓉分享小作所學員透過輔具幫助,也能發揮所長。)
社區共融 製作花草茶包
聊起製作花草茶包的緣起,起因來自於社區共融的機會。小作所與當地的漳洲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讓志工在端午節進到小作所與學員一起包粽子,彼此了解。隔年,小作所帶著學員到協會合作的農場做社區小旅行,認識動物、花草植物。
剛開始,學員進到陌生環境顯得膽怯,常常躲在教保老師身後不發一語。時間一久,學員敞開心開始願意打招呼,甚至主動發問:「你們這裡有水池喔!」
農園栽種各種植物,有助學員們觸摸、聞氣味、認識植物等,進行五感體驗。黃嬿蓉進一步發想,「何不做花草茶包?」於是學員開始摘採、曬乾,進行產品包裝,做出賣相頗佳的產品。
(圖說:小作所學員的成品,部論是花草茶包或是禮盒,都非常具有賣相。)
產能動線上,依著學員的能力,讓智青分工合作,有人可以辨認數字,負責秤重工作,並利用操作夾子、湯匙,訓練小肌肉發展。中度智能障礙的學員,原本害怕觸碰加熱的封口機,在訓練下,不但克服恐懼,原本常常封歪的封口,利用磁鐵輔具固定封口袋後,已能準確對齊並順利封口。
因著販售花草茶包,學員多了一點點的獎勵金。他們每天存撲滿,自我決定出遊景點,用著自己賺的所得,享受出遊樂趣,實現自立。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0.8.11 402上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