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對身障朋友來說,博物館推廣文化近用,讓參觀藝術不再遙不可及。)
博物館典藏各種歷史文物,親近文化對身障朋友來說常常窒礙難行。如今世界各地推行文化近用,讓藝術也可以很親民。假日就來走一趟美術館,讓文化薰陶你的心。
文.攝影|蘇麗華
走一趟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友善的服務讓特殊需求者也能親近文化,享受藝術的洗禮。全人文化近用服務讓民眾達到平權的目的。
「我好多年沒有參觀過博物館了。」這是許多身障朋友的心聲。博物館無論軟體服務或硬體的限制,阻隔了身障朋友親近藝術的權利。
(圖說:貝蒂.賽吉兒(Betty Siegel)表示,文化近用是身障者身為人的權利。)
美國甘迺迪中心近用及身心障礙藝術教育發展企劃(VSA)處長貝蒂.賽吉兒(Betty Siegel)表示,過去各國政府認為提供文化近用是身障朋友的福利,這是不對的,而是身為人即享有的權利。
她進一步說,當博物館放棄這群身障朋友時,其實你連同放棄他周邊的家人。試想,當假日身障朋友想出遊去美術館,卻無法成行,那麼連同照顧者和家人也只好作罷。「你放棄的不是一位身障朋友,而是連同至少5位觀眾。」
隨著人口老化以及身障者逐步增加的趨勢下,推廣文化近用勢在必行。
【日本】
(圖說:西島亜木子表示,九州國立博物館針對視障和聽障者做導覽服務。)
日本的博物館也開始推行友善服務,在硬體方面設置導盲磚、電梯、扶手,以及導盲犬的便利區等,服務特殊需求者。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研究員西島亜木子指出,博物館特別聽取視障朋友的聲音,詢問他們不來博物館的原因。有視障者反應:「博物館參觀民眾太多。」於是,館方特別在閉館後邀請視障朋友參觀,降低人數的干擾。
另外,對於低視能者,一次以15人為限,館方把全部燈打開增加照明外,參觀動線輔助手電筒和LED燈,增加視障朋友移動的安全感。
還有,文物放在展示櫃,視障朋友難以親近。館方特別製作觸覺輔具,讓視障者可以觸摸文物,理解藝術。
西島亜木子舉例說,之前館方辦了幕府將軍和明朝雙方的貿易展。日本進貢給中國的9公斤的檀香硯台,如何讓視障朋友體驗?於是拿了和硯台尺寸一樣的9公斤書籍,讓視障者抬抬看,體會文物重量和大小。
官印也製作成複製品,利用浮雕輔具讓視障者觸摸。就連兩國頻繁的貿易往來,博物館接待員特地穿上當年的古服,讓他們觸摸衣服質地,體驗絲綢的觸感。
在「三國誌」特展中,安排了手語歷史劇場,內容描述日本特使遇到曹操,帶了很多貢品,例如魏朝的一些武器等,劇中穿插幽默橋段,增加趣味。
「不只身障者,連陪伴者或照顧者也要有參與感。」西島亜木子指出,內容要豐富有趣,才能吸引他們進來參觀博物館,對陪伴者來說也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香港】
(圖說:鄭嬋琦到安寧病房帶臨終病人畫畫,親近藝術。)
安寧病人只能倒數生命嗎?香港展能藝術會副主席鄭嬋琦將藝術活動帶到醫院,陪伴臨終病人度過晚年最後一哩路。
鄭嬋琦回憶當時邀請安寧病人作畫時,一位奶奶婉拒的說:「我不懂字也不懂畫,我差不多要死了,我待在病床上就好。」拗不過鄭蟬琦的勸說,只好勉為其難的參與。
沒想到原本抗拒拿起畫筆的奶奶,竟然快速畫出一幅菊花,興致上頭又畫了第二幅作品。30分鐘即興完成,得意的展示作品,「我什麼也沒做,就是陪伴而已。」鄭蟬琦說。
幾次下來,安寧病人開心創作,還有人因為要上畫畫課,特別打扮,想將自己最好一面呈現出來。還有奶奶反應原本老公嫌棄她的畫作,到後來不僅稱讚畫得好,還要將作品印成卡片送給親戚。
一次,在香港藝術博物館,帶了200位失智長輩參觀50-70年代的特展,回顧過往歲月。原本一位不願說話的老人家,突然參觀後勾起回憶,分享他的心得,表示他以前的家的種種。
期間,也帶著失智長輩照鏡子畫出自己的臉蛋,當成自家店家招牌,並製作成月曆。長輩沒有繪畫經驗,於是選擇現成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作拼貼畫,「他們邊做邊互相嘲笑。」
最後作品有人命名為「美女豆腐店」、有人開汽水店、花店等等,大夥兒在博物館親近藝術,一點都沒有距離。
【菲律賓】
(圖說:羅伯特說,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博物館有針對視障者作觸摸輔具,和口述影像導覽。)
菲律賓的藝術發展進程跟政權息息相關。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博物館展覽組助理總監羅伯多‧丹尼爾‧得維拉(Roberto Daniel Devela)指出,在馬可仕政權時代,依美黛為了讓菲國人民欣賞國際性藝術,引進許多西方藝術受到市場青睞。
處於戒嚴時期的菲律賓,藝術家無法自由創作,「一旦反對政府,可能鋃鐺入獄,甚至有生命危險。」隨著1986年後,菲國人民走上街頭抗議,馬可仕政權垮台,對博物館也帶來革命性的意義。
大都會博物館舉辦「我們團結在一起」的特展,表達過去有一段歷史藝術無法展出。宣告新世代的來臨,慶祝國家象徵新的和平,展出人民力量的藝術作品。
過去,菲律賓博物館的展出都是單語言,不是菲律賓語,就是英文。近年來,博物館開始轉變,呈現雙語展版本,是一大突破。
教育活動方面則推廣孩童藝術賞析,羅伯多表示,在菲律賓美術不是單一門學科,而是和體育、音樂課合併。換言之,體育老師既要上體育課,也要教美術。這對老師來說難以應付,所以博物館成為培力師資,教導學校老師如何培養孩童藝術內涵。
文化近用上,博物館與視障團體合作,舉辦「TAB觸摸藝術家的觀點」特展。該展覽專門為視障朋友服務,讓他們觸摸藝術,親近文化。
展覽中挑選幾件受歡迎的藝術作品,作成點字版本說明。還有拼裝吉他,用湯匙和各種餐具拼裝而成,視障朋友可以觸碰還可以彈奏,非常受歡迎。
此外,還製作昆蟲藝術作品,雖然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羅伯多說:「它其實是香蕉葉做成的,可以方便觸摸,成為有趣的經驗。」
還有針對館員作培訓,訓練實習生和導覽員,包括:口述影像、導覽解說技巧等。
羅伯多說:「文化近用是永不停歇的工作。」近用不只是身障朋友,對一般人都有可能面臨障礙,博物館在推廣文化和社會共融的同時,亦責無旁貸。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1.27 393-2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