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成功了」、「啊,竟然倒了。 」老人家圍著玩桌遊,樂趣不斷。隨著參與開啟人際交流,也預防失智症的侵襲。現在就來動動腦,一起瘋桌遊吧!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圖說:長輩玩桌遊,動作小心翼翼深怕倒塌。)
在關懷據點、樂齡學習中心,長者玩桌遊,歡笑與緊張相互交錯,看到積木滑落,「哎呀!」一聲,玩伴又哈哈大笑了起來。對照在家看電視的孤獨老人,兩者氣氛截然不同。
近來提倡國人在社區健康老化,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桌遊課成了銀髮長者健腦同樂的遊戲之一。
桌遊的類型種類形形色色,舉凡最簡單的撲克牌、大富翁、象棋、麻將等,到現今多元的遊戲玩法,擄獲許多大人小孩的心。
玩桌遊不只豐富樂齡生活,重要的是,它可以訓練長者的觀察力、注意力、反應力、記憶力等等,強化認知功能,甚至達到復能的效果。
(圖說:到關懷站玩桌遊,拓展人際也能同樂。)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林立峯在「2019台灣長期照顧服務計畫現今與未來展望」研討會上,就他帶社區長輩玩桌遊的經驗發現,一位帕金森氏症的長輩原本面無笑容,玩了桌遊之後竟然會笑了。
而原本擔心他手抖得厲害,無法玩疊疊樂,沒想到為了堆高,他小心翼翼的放置,同時訓練到他手部的精細動作,參與其中好不快樂,連照顧他的女兒都替他感到開心。
在據點玩「棉花糖大挑戰」時,長輩自己DIY茶盒,過程既要剪又要畫,每個人專注投入,深怕剪壞,都是無形的訓練。老人家喜孜孜地完成作品,回家還有話題和孫子分享勞作,增進家人情誼。
回到家,即便沒有桌遊,也可以利用居家隨手可得的物品來做訓練。林立峯帶著一位失智伯伯進行居家復能時,考量過去的他喜歡收集世界各國的卡通磁鐵,冰箱門上貼得滿滿都是,於是他帶著伯伯進行認知訓練。
他先將磁鐵移到冰箱門下方,接著讓伯伯蹲下去找相對應的磁鐵,例如:要他找日本的磁鐵,伯伯就深蹲,取物後將手舉高貼到冰箱門上方,達到認知與上下肢訓練,輕鬆解決他抗拒半蹲十下、手高舉的訓練問題。
取物後,順便要他回憶話題,例如:「那時跟誰去日本玩?」、「日本哪裡好玩?」等,在玩遊戲中達到復能的功用。
桌遊之外,國外更利用音樂科技輔療來陪伴失智長輩唱歌,提高他們的健康。林立峯介紹一款科技輔具名為SingFit prime,老師在帶領失智長輩唱歌時,機器可以提詞,放慢節奏等,讓長輩跟著唱和。
當節奏一出,老人家身體跟著輕輕搖擺,經過參與者的研究發現,有42%的65歲以上的長者在使用該款音樂科技輔療後情緒提高,40%的人減少失智症用藥。同時亦改善人際溝通、提高認知功能,對整體健康有所助益,十足用歌曲帶給人希望和健康。
(圖說: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健康防退化。)
另外,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梅澳衰老診所也做了一項調查,針對70歲以上,1929位認知正常的人進行統計,直到他們發生輕度失智症。發現每周至少進行1-2次的精神刺激活動,包括:玩遊戲、手工藝、社交活動等,那麼老人罹患輕度失智症的風險顯著降低。
意味著,讓老人家頭腦保持活躍,有助於預防失智。千萬別再宅在家與電視為伍,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是延緩老化的利器。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9.26 391下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