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開家門,家裡蟑螂、老鼠亂竄,食物被汙染也不以為意;常常沒有盥洗,衛生條件不佳,這是心智障礙的阿賢一家三口的日常。轉介到伊甸台中小作所後,一切改頭換面,而有了生活品質。

(圖說:阿賢與媽媽開心展示動手做的小盆栽。)

文|蘇麗華 攝影|蘇麗華、陳瑋洋

 

阿賢與弟弟以及媽媽一家三口都患有智能障礙,由於缺乏衛生觀念,長期處在雜亂不堪的環境中度日。所幸來到伊甸台中小作所,在社工與教保老師的教導下,一改舊習恢復了生活品質,也開啟了人際關係。

 

阿賢媽媽國中畢業後,年紀輕輕就嫁人,生了兩個兒子。其中小兒子罹患重度心智障礙;大兒子雖患有心智障礙,但是認知功能稍好。不過,隨著先生過世,乏人督促與照料下,過著沒有品質的生活。

 

「他們的心智年齡只有7-8歲。」教保老師黃志勇表示,到他們家訪視,蟑螂在餐桌到處爬,地上都是老鼠糞便,他們不以為意,依舊拿被沾過的食物來吃,看了令他驚訝不已。

 

「其實媽媽的認知功能還不錯,會寫字、認字,曾有就業經驗,因結婚懷孕而中斷工作。」產後丈夫有提醒她要去找工作,但她就是不想。

(圖說:社工林素菁教導阿賢媽媽注重環境衛生與照顧細節,讓生活品質變好。)

 

原本在特教學校上學的阿賢,老師會教導他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但是放假一回家完全失序,恢復髒亂生活。為了建立媽媽的親職功能,社工林素菁會叮囑她要維持環境整潔,才能在家照料好孩子。也和親屬溝通改善客廳和廚房的動線,減少蟑螂、老鼠躱藏的空間,也方便清潔、維護、並和教保員一起帶著他們把家裡整理一遍。

 

隨著阿賢畢業,母子轉介先後來到伊甸小作所學習。阿賢剛來時,頭髮油膩沒有洗頭,身上衣服未換,不時散發出臭酸味,其他學員對他敬而遠之。黃志勇教他要每天梳洗換乾淨衣服,他也只聽進去一半,「只換外衣,內衣褲都沒換。」

 

吃火鍋時,弟弟阿德總是吵著要吃,無法等待;他還喜歡亂塞垃圾、隨地撒尿,「他還學不會管理自己。」黃志勇表示,「阿德還處在教導原則,卻不會應用的階段。」

 

為了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黃志勇要阿賢回家沐浴更衣後,拍照片上傳給他看。另一方面則試圖用同儕支持來影響阿賢,例如:找同學去獎勵阿賢,如果他可以把家裡整理乾淨,下次同學就去他家玩。

 

阿賢在教導下,開始注重衛生習慣,改頭換面後同學也願意跟他互動。在小作所裡,除了陶冶課程,也教他們做代工,賺取微薄的獎勵金;甚至去做打掃服務,培養工作技能。

(圖說:阿賢參與小作所的課程,非常樂在其中。)

 

工作時,阿賢被分配到打掃樓梯間,9個樓層估計要花費一小時,不料才20分鐘,阿賢便回報他打掃完畢。老師檢查後發現他常常跳階打掃,階梯不時殘留頭髮、灰塵沒有清潔乾淨。這時老師便示範教學,教導他理解所謂的整潔標準。

 

白天,母子齊聚一堂上課,媽媽是班上的小老師,只要年輕學員做不來,阿賢媽媽就會從旁協助,成為老師的小幫手。下了課,玩心重的阿賢媽媽會帶著學員坐公車逛街,認識新奇好玩的事物。

 

平時,阿賢媽媽懂得做公關,會買一些小東西送同學。雖然對金錢沒有特別概念,但是阿賢媽媽私下表示她想工作賺錢養家,社工也尊重她的意願,跟她一起討論訂定目標,培養她基礎能力。

 

目前阿賢媽媽一家的經濟,都是靠著補助度日,雖然47歲的她還年輕,老化對她而言還算早,「不過,身障者會比一般人早10年退化。」黃志勇提醒道。

 

隨著她步入中年,將來勢必面臨老後誰來照顧的問題,關於此點,親戚們也開始商議,希望有親人能照顧他們到老。有了家族支持系統,阿賢一家才能安心過生活。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8.14    390上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伊甸園電子報 的頭像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